“互联网+”学习情境下博物馆协同终身教育的路径初探

2018-05-14 16:20季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博物馆互联网+

季瑾

[摘 要] 在“互联网+”的学习情境下,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终身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终身教育主体的日益多元、终身学习方式的日益自主,都给现代博物馆发挥协同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功能带来了挑战。现代博物馆必须展开适应“互联网+”终身学习情境的自我调整与转型,以开辟进一步扎根、协同终身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构建博物馆与终身教育之间更有效、深度的互动范式。

[关 键 词] “互联网+”;学习情境;博物馆;终身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20-02

博物馆作为公开陈列与系统展示人类各个领域历史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其所营造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而在“互联网+”的信息化学习情境下,博物馆如何才能进一步充分发挥实体机构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促进公民的终身学习呢?本文的主旨就是关注博物馆在新背景下的社会教育功能转型,搭建“互联网+”学习情境下博物馆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模式。

一、何为“互联网+”终身学习情境

就终身教育与学习而言,“互联网+”所提供的是一种更加动态化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综合运用于公民的学习过程中时,全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来开展终身教育的学习情境便得以创设。

“互联网+”为终身学习情境的创设设置了新的主体。从实体化的正规学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社会文化机构,开始向网络平台扩展。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学习的可能性。这种主体性理念也促使公众对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更加趋向开放,学习者逐步意识到可持续性学习的无限可能性,也逐步成为自己建构学习意义的主体。

而“互联网+”丰富了终身教育的公共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整个地球村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研究机构都被衔接起来,形成了多样化的学习网络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中各种知识与时俱进的速度也得到了保障。学习者可以在这个平台里择己所需、学己所好、取己所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风俗、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都能在全球各个角落里以高速度接收到各类最新的信息。

在“互联网+”推动终身教育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机构和社会教育机构,如何在这一浪潮里找寻到自身新的存在价值,继续承担好助力终身教育的责任,值得研究。

二、现代博物馆的首位功能:协同终身学习与服务社会教育

博物馆是展陈相关地域、民族、行业等专门知识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展陈馆藏实物,现代博物馆向社会大众阐释历史、传递科学、展现艺术,向社会大众提供最为贴近史实的学习情境。

正因为蕴含这种功能,博物馆才既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地,属于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博物馆要尽可能打开馆门,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灵活、丰富的学习资源、方式、场所等,营造属于大众的公共学习情境。

在终身教育的视域下,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教化民众的功能是需要不断加强的。开展社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主体,是现代博物馆首要的社会功能。如果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代博物馆很容易就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中遭遇淘汰。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博物馆在发挥这一功能的过程中,动态化地生成了自身在现代社会场域中的存在意义,并与众多的“他者”发生意义关联,在建立关联的过程中不斷滋养与发挥其自身其他的本体功能。

三、“互联网+”学习情境下博物馆协同推进终身教育的具体路径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博物馆必须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互联网+”,适应终身教育发展需求,以开辟现代博物馆,进一步扎根终身教育体系的科学路径,构建现代博物馆与终身教育之间有效、深度的互动范式。

(一)树立终身教育者主体意识,提升馆区讲解与服务水平

现代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需要首先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意识,通过不断的在职培训与锻炼成为为社会大众提供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者。工作者需要掌握“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创造、处理、传递、协调的能力。这一系列能力都需要现代博物馆的工作者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通过自身终身学习保证观众终身学习质量的本位意识。

在这其中,能够帮助观众准确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辅导观众掌握一段人或事的发展历程,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即讲解能力。博物馆里的终身教育者要学会让文物“开口”说话,学会在博物馆的课堂上引导大众,服务他们的终身学习。

(二)整合碎片化的博物馆终身学习资源

“互联网+”终身学习情境下的学习资源呈现出碎片化、动态化、个性化、可导性强的特点,网络化学习资源不断得到深度拓展,也不断得到普通民众的普遍接纳。现代博物馆所创设的非正式学习模式,也应尝试创造并整合碎片化学习资源,通过整个展陈、讲解、参观者活动实现馆内碎片化学习资源的最终整合。

在同一个社区、同一座城市里,各个博物馆自身所蕴含的馆藏资源及其历史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碎片化的学习资源。现代博物馆之间应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缺乏馆际交流的状态,打破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主题的馆藏资源之间的壁垒,实现现有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采用临展、借展、合展等方式为全民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民众走入更多的博物馆,享受更多样的终身学习资源。

(三)全面构建现代博物馆的线上终身学习平台

现代博物馆可以设置独立的网络展览部门,负责博物馆线上平台的创建、运行、维护、管理。目前,很多综合性博物馆的线上学习平台,其实就是将博物馆的各类藏品、学术研究、观众活动等通过信息技术形成网络馆区,起到宣传博物馆、吸引社会大众、教育参观者的作用。这样的线上馆区平台,非常便利地搭建起了“现代博物馆—终身学习主体”的互动范式。

同时,现代博物馆也能开发移动设备端的终身学习平台,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终身学习情境。开发设计移动设备端的互动机制,社会大众能够更加移动化地、便利化地关注到博物馆的最新学习资源,并且能够借助一些讨论式在线社区,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自己对博物馆建设的意见,和其他在线受众开展有效互动交流。

(四)开展高参与度社会教育项目以拓展终身学习者队伍

博物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兴趣倾向的社会大众开设不同主题与形式的学术讲座:可以针对儿童开设诸如陶艺、美术、考古与探险等专门的活动项目,鼓励儿童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过程中来;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投身讲解服务、志愿布展、整理史料等研习机会,锻炼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可以为所在社区的退休职工提供引导观众、参与观众调查等机会,帮助他们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现代博物馆在网络教育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类文化资源,开辟新的体验式项目,设计新的探究式课程,力求在社会大众中保持自身的存在感与新鲜度,在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构建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受众,增强社会影响力。

(五)现代博物馆主动走进大社会以全面协同终身教育

現代博物馆是一个愈加开放的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博物馆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开展高效率、好效果的终身教育,就必须自己打开馆门走出去,寻找优质的社会资源,寻找真正需要自身发挥教育功能的场所。比如,现代博物馆要主动创造条件和所处社会文化场域中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丰富馆藏资源,举办灵活展览;可以尝试建设数字博物馆,将馆藏文物通过生动的声光电技术展现出来,并将其远程输送到城市文明圈之外的农村地区;可以和周边的中小学、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共建关系,举办一些和学校课程相匹配的活动课程。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终身学习情境下,现代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理念、学习资源、学习模式等现代性变革,为公民社会里不同生活背景与需求的人们创设非形式化的终身学习平台。与此同时,现代博物馆群体自身也通过协同集体公民的终身学习,成了“互联网+”学习情境下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爱德华·P.亚历山大.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M].陈双双,译.译林出版社,2014.

[2]吴峰,李杰.“互联网+”时代中国成人学习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5(5).

[3]杨玲,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M].学苑出版社,2005.

[4]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5]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

[6]周蔚,朱燕菲.终身教育主体探析:要素功能与有机连接[J].终身教育研究,2017(3).

[7]丁晨玥.拓展与延伸: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新探:基于终身教育的视角[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博物馆互联网+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博物馆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露天博物馆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工作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