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体间性视角构建职业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2018-05-14 16:20王家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构师生关系主体

王家好

[摘 要] 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的热切呼唤。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关注力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讲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多不足。聚焦职业教育师生关系进行研究,采用新视角主体间性来分析职业教育师生关系,提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想。从职业教育教师、学生特点分析开始,探讨新型师生关系。提出民主平等下的尊师重道、信息技术下的互动合作、共同成长下的自我发展和独立人格下的心灵沟通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对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家庭、合作企业和社会等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主体间性;职业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26-02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的热切呼唤。尽管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关注和社会各阶层努力,职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还处在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学生质量问题,直接反映在职业教育活动,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因此,本研究选择职业教育师生关系进行探究,并在文献的查找中,发现在主体性哲学影响之下,如何处理师生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关系,教育史上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弊端主要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凌驾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心理脆弱等特點,这种现象出现后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需要构建一种主体间性新型师生关系,摆脱传统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主体性危机,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和谐,以更好地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探讨,希望可以建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理论,为今后实践做出建议指导。

2.研究意义

本研究探索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提出的关系建构丰富了相关研究理论。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指导师生关系和谐构建,以缓解一些现存师生关系危机。

(三)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在中国知网上采用高级搜索“职业教育师生关系”仅有八篇核心文献。主要分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现状,已有研究更多关注全体师生关系,而非聚焦于职业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同时已有研究较多是对现有职业教育师生关系问题的揭露,虽也有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探索,但还不充足、不全面。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一)概念界定

1.主体间性

主体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关系,它超出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模式,进入了主体与主体关系的模式。所以在主体间性职业教育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平等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之间以一种自由平等的方式,双向交流。

2.主体间性新型师生关系

在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中,师生能够真正作为完整的、独特的个体,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因此,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发展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二)概念辨析

1.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职业学校学生在知识、能力结构以及个性心理等特征上有异于普通学校学生。

(1)在知识结构上,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基本文化素质普遍不及普通学校学生全面,且掌握的知识庞杂、松散,形成的是单一线型的低功能知识结构,内部缺乏有机联系,且知识体系内部的自我调节和完善不尽如人意。

(2)在能力结构特征上,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比较突出,适应能力较普通学校学生强,缩短了职业适应能力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3)在个性心理特征上,职业学校学生强烈渴望拥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既有对同龄群体而言的典型个性心理,又有区别于非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个性心理。他们的学习心理复杂多样,学习动机不高、被动,目标不够明确,倾向于实用化的学习。但同时,职业学校学生又是相对同龄群体较为活泼,富有创造力的群体。

2.职业学校教师特点

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为复杂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1)工作复杂性表现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中职学校的生源不同于普通学校,他们薄弱的基础以及特殊的身心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和普通学校有所不同。

(2)工作的综合性表现在职业学校教师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培训、生产、服务等于一身,是脑体劳动并重的综合型劳动者。

(3)工作的实践性体现在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某一专业所需的操作技能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工作的创造性是指职业学校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以达到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主体间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民主平等下的尊师重道

在主体间性视角下,共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首先是在一种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互动。这对于职教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职教学生特点辨析中提到,学生普遍心理有自卑感、不自信,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和教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时,会重新正视自己,为之后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走出第一步。并且职教学生学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这种带着“主人翁”意识的主动,需要学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以一种平等、民主的形式进行交流。

在这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尊师重道显得更为重要。对民主平等的强调并不是学生可以摒弃对教师的尊重。如今的学校职业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缺少了尊师的厚重感,缺乏内在情感基础的师生关系仍是疏离的。因此在新型师生关系下,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学生,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必须要提高尊师重道意识,并落实在行动上。因此,这种在民主平等下的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二)信息技术下的互动合作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在本研究主体间性视角下,信息技术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因此“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就是动态的。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师生以主体身份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对话,将对话时间碎片化,对话场所由学校内到校外实习再到家里,师生的对话可以更加深入,关系更加密切。因此,新技术下的互动合作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加速器。

(三)共同成长下的自我发展

主体间性视角下师生通过双向交流,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思想场域”,使主体双方之间的不同思想观念、理念和意识有一个进行自由、理性讨论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师生共同成长,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有了自己的目标设定,内外驱动力驱动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职业中获得成就感,与学生和谐相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在已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成长的氛围下产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下更强调每个主体在这种和谐关系下的自我成长。

(四)独立人格下的心灵沟通

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很明显,这会明显地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职业教育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他们比同龄群体看起来更为成熟,也就意味着这些孩子会隐藏自己的感情、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不利于教学管理,更不利于师生深入交往的。主体间性视角下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思想场域”。因此,就需要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本研究所建构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互相尊重且信任的前提下进行的,能够有深入的沟通交流。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学生特点,用爱温暖学生,相应的学生也要逐步打开心扉。师生间的交往当达到心灵的沟通时,才是真正的深入交流。

四、建议

(一)教师

在本研究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下,教师需要做到:首先,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看待学生,明白学生与自己共是学校主体、学习的主体;其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我修养、执教能力、业务素质等,让学生可由内而外地敬佩教师;再有,教师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热情,增强自我成长动力;最后,多关注学生身心变化,多与学生交流,逐步拉近师生距离。

(二)学生

新型师生关系建构下,学生要做到:首先,增强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其次,加强道德自律,明白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再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尽量配合好教师的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白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逐步打开心扉,学会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学會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三)其他

除了教师和学生外,在师生关系上有影响的还有学校、家庭、合作企业和社会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感到工作环境的和谐愉悦。同时,注意创建与学生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逐步融入校园生活,敞开心扉快乐学习。学生的家庭要多跟授课教师沟通交流,关心了解孩子情况,跟教师一起调整孩子学习进度。合作的企业也可以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上出份力,企业可以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增进师生交流的项目活动,同时校外教师也要时刻关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社会上也要不断对职业教育有所改观,用鼓励代替偏见,给予职业教育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鲍艳冬.中等职业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丛晓琴.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职业,2015(33):52-53.

[3]李蕾芳,赵艳丽.职业教育中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6):134-135.

[4]白金香,史成明.“师生机体”哲学视域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构建审视:兼论“师生关系”困境[J].职教论坛,2014(30):86-89.

[5]夏英.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历史演变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0):58-62.

[6]赵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才智,2011(3):206.

[7]张成涛.主体间性: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应然转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9):53-56.

[8]余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师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文化性分析与构想[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9-113.

猜你喜欢
建构师生关系主体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何谓“主体间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