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野下“六联两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5-14 16:20张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应用型

张静

[摘 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针对该类型研究生在培养中注重“应用型”的特点,依托厦门理工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项目,在实践环节、导师队伍建设、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通过校、政、企三方协同创新构建了“六联两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六年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水平,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路,对专业学位点和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双向投入;双重身份;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34-02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加深,逐步呈现出培养高水平科研人员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二元并存的格局[1]。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外,还需具备将所学所长用于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和专业能力[2]。

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成熟,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沿用或照搬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高校不在少数,没有突出自身“应用型”的特点,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体现不出竞争优势[4]。

厦门理工学院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项目,通过校政企三方协同创新构建了“六联两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本培养模式对如何建设联合培养基地和如何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等一系列专业学位点和用人单位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行了探究[5]。

一、厦门理工学院“六联两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一)建立符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校致力于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深入推进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聘请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成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突破创新人才培养主体间的壁垒,充分利用三方的“平台、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实现深度合作,共同提出以“协同创新”和“六联两双”为核心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六联”是指校政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选派导师、联合制定招生标准、联合实施培养计划、联合推动就业创业、联合参与培养过程;“两双”是指校企“双导师制”,学生同时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准员工“双重身份”。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设计,构建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强化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将研究生的思想品行教育、价值观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实训技能培养相融合。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人文素质课、科技创新活动和企业实践环节有机融合、工学交替、分段交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

实施案例教学,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对人才專业素质的实际需求,积累教学素材。

建立企业专家进课堂制度,邀请企业专家担任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注重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要求研究生的实习期限不少于一年,并通过“真题实做”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与实习企业的生产研发项目紧密对接。

(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落实校企“双向投入”

校企“双向投入”开展联合培养,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投入资金建立研究生校内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双向投入”“协同创新”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着重强调校企双方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双向投入”——既包括资金、资源和实践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企业导师精力和人力资源保障方面的投入。学校邀请“企业导师进课堂”,合作企业为实习期的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同时吸引知名企业为学校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组织管理框架如下图。

(四)培育优秀导师团队,建立导师“退出机制”

全面实施“双导师”制,同时对导师遴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校内导师资格申请的门槛,要求具有稳定的科研平台支撑和长期的合作企业,以利于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和实践工作;校外导师要求是具有项目开发经历的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企业技术总工程师或总经理,并注重产品研发和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同时,建立导师“退出机制”,取消研究生导师的“终身制”。

(五)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从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招生、导师遴选与考核、教学组织、奖助学金评定、实践环节到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就业保障等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二、厦门理工学院“六联两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经过六年的实践,通过校政企三方协同创新构建的“六联两双”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和在校研究生广泛受益,使教学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路。

(一)研究生实习、实践条件大幅提升

目前校内共有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研究生教学科研平台22个,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和实训条件。校企联合培养中,“双向投入”持续增加,截止到2017年底,我校已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90余家,其中“厦门理工-金龙客车”和“厦门理工—ABB”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分别获得2014年福建省车辆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2015年获批为福建省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各合作企业纷纷为研究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超过35%的研究生在刚入学时就被相关企业预订,部分企业,如ABB中国等提供的实习工资超过了4000元/月,思尔特机器人(厦门)、芯阳科技等企业为研究生提供全程的实习工资,公司所有部门和技术工艺均向研究生开放,研究生在实习期间享受企业准员工的待遇。许多知名企业为我校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ABB中国、金龙客车集团、明翰电气等企业在我校设立了研究生奖学金,宸鸿科技集团设立了研究生助学金,企业累计发放奖助学金50余万元,资助研究生100多人次。

(二)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近三年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300余项。研究生的多项研究成果均成功在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并形成了知识产权,为相关企业创造利润数百万元。

(三)毕业生广受企业欢迎,就业质量高

目前已毕业三届研究生近200名,就业率100%,据统计,84.3%的毕业生在企业担任研发或技术工作,就业单位专业对口率达到92%,平均起薪达到7000元/月,在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社会评价高。

三、结论

经过六年的实践,通过校政企三方协同创新构建的“六联两双”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水平和研究生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使毕业生和在校研究生广泛受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路,对专业学位点和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阮小芸.浅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J].文教资料,2013(25):112-113.

[2]吴颖洁,方萍,鲁品.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之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5):57-61.

[3]吴小林,齐昌政,文永红,等.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省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12-17.

[4]刘国瑜,李昌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的审视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43-46.

[5]郑湘晋,王莉.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15-19.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