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理测量的世界

2018-05-14 10:01韩晓彤
心理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信度效度测验

韩晓彤

提到心理学,人们总是会开玩笑“是不是可以一眼就能看穿我在想什么”,对心理学领域不熟悉的人,往往认为心理学就是琢磨人的想法的一门学科,这里的“看穿想法”有点类似通过心理学知识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喜好等,只不过我们是利用心理测量学手段,而非仅仅靠人的观察能力或洞察能力去判断一个人的想法。那么,科学的心理测量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心理测量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工具对人进行测量,以获得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心理测量以问卷法为主,我们日常看到的“测测你的性格”“测测你更适合哪种恋爱关系”等小测验都属于问卷法。

网上流传的心理小测验可靠吗?

如今,心理测量遍及全球,很多严谨科学的心理测验,像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大五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等在各国投入使用。但由于多数专业测验是专业机构购买版权后才能使用,因此大部分是要收费的。而网上的各种娱乐八卦类心理测验,因其免费供人们测试和娱乐性强,所以在朋友圈和微博等广为流传。例如设计一个场景,提供几张图片,根据你的选择去判断你的性格。那么娱乐性测验的编制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得到的答案是否有参考性呢?

网上流传的娱乐性测验往往只有几张图片或几个小问题,并且问题跟要测的内容之间差别很大,题目曲折离奇,不知所云。例如根据选择四张图片更喜欢哪一张来判断你是什么人格类型,就有些玄幻了。其实题目越接近常识的,越能判断出测什么的,通常越准,比如让你从黄瓜、葡萄、苹果、香蕉里面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你选苹果,答案显示:你是个喜欢吃苹果的人;你选葡萄,答案显示:你是个喜欢吃葡萄的人……看到答案的那一刻你可能会非常无语。即使是“准确的”,但这种测试又有什么意义呢?

星座解析是否有科学依据?

不知你是否看每日星座运势,以此来推断今天是不是能遇到心上人,有没有可能发一笔小财,跟周围人会不会产生小摩擦?现在很流行在择偶时通过星座了解对方,甚至有公司在招聘时都对星座有要求。那星座是不是真的能够代表我们的性格呢?这种判断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先来读一段描述:

“你的适应性很好,可塑性也很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个性通过技巧和效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你在生活中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会朝着秩序、控制和平衡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在社交、物质还是智慧上,你都非常讲求条理。你看起来可能是一个乐于遵循社会规范、举止得体、颇有道德感的人。”

读完上面一段话,你觉得是不是在描述自己的星座呢?即使有些话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但也很有可能因为个别描述符合而相信测验的有效性,但其实这些句子放到大多数人身上都是适用的,只是句子的主语使得结果看起来成为了个性化描述,这就是经典的“巴纳姆效应”。许多巴纳姆式的描述看起来似乎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很容易被猜中的。

仔细观察的话,星座描述多数采用中性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给自己心理暗示,将自己带入到描述中,把中性词替换成积极词汇,从而更容易相信这些描述是准确的且无法证伪。而且我们往往会认可自己想要认可的内容,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评价,认可自己做的决定没有失误,并认为自己还有潜力可以发挥,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许。

所以实际上,一个人的出生日期跟真正科学的心理测量毫无关系。

专业的心理测量准确吗?

明白了娱乐性测试仅供娱乐后,你或许会怀疑,专业测试仅凭这么几张纸的测题就能测出一个人的人格、智商?就能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甚至能判断出适合做什么工作、以后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难道心理测量类似于算命?要怎么证明它有科学性?

其实,科学的心理测验至少需要把握三个指标:信度、效度和常模。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信度系数高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比较稳定、可靠。也就是说在不同场景下测同一套或两套类似的测验时,测出来的结果不会有太大偏差。打个比方: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在减肥,买了一台体重秤,早上称的时候显示60kg,吓得她以为自己最近胖了5kg,放出狠话“饿死事小减肥事大”,到晚上再称变成了56kg,一天之内体重变化4kg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情况下,体重秤的信度就是极低的,不值得信赖。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例如数学考试,老师想要考察学生立体几何掌握情况,但试卷题目大部分是三角函数的题目,没办法考察学生立体几何知识的真实水平,说明这套数学题效度太低。

常模通俗来讲就是你测得的结果在不同人群中属于哪个水平,例如身高180cm的小明,在普通人群中属于高个子,但可能在篮球队里就排不上高个了。很多测验的分数要和常模做比较才有意义。

另外,科学测验的编制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编制前期需先确认要测验的内容,选定测验人群,样本少则几百,多则几十万,以此来使结果具备代表性。其次,预先编制好成百上千道测题后,进一步经过初测复测以层层筛选剔除不合格的题目。最后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最终确定问卷题目

和结构,因此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测验的编制时间最短一年,最长达几十年。心理测量专业的学生仅凭编制一份优秀的问卷甚至可以获得硕士博士学历毕业证书,足以见其含金量。

桑代克和麦克尔说: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心理是可以测量的,但人的心理是动态变化且看不到的,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人的心理状态,并且测量的标准也存在差异,所以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我国学者潘菽认为:“心理测验是可信的,但不能全信,是有用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它。”

经过科学严谨编制、试测过程以及临床应用产生的测量工具信度、效度都是比较高的。如果被试者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认真作答,测验的结果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但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想法、性格、喜好也会有所改变,因此测验的结果也会有所变化,不能仅依靠一次测验结果就给自己下定论。美国心理学会认为:只要情况适宜,任何测量都是有用的;但如果运用不正确,即使最好的测验也会对被试者造成伤害。

心理测量可以测什么?

在了解了什么是科学的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否可靠后,你也许会好奇心理测验到底可以测什么呢?

心理测量可以从智力、人格、创造力、能力倾向、心理健康等方面使我们更准确更有效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认识自身的相对优势与不足,为决策提供信息,这方面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职业兴趣测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从而做出最佳的专业、职业选择。另外,智商測验也可以筛选出天才儿童与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其次,心理测量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精神卫生领域。临床与心理诊所往往很重视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可以为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帮助人们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

猜你喜欢
信度效度测验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数字测验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