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木色

2018-05-14 09:02
安邸AD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舍山谷雕塑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曾将多洛米蒂山(Dolomiti)形容为“地球上最完美的自然建筑”,作为阿尔卑斯山脉中造型最为独特的一座山,多洛米蒂山峰宛若一块巨石被造物主用利刃切下数刀,倾斜、陡峭而锋利,自然的结构苍劲有力。如今,当登山者或是游客途经山脚下的卡斯特尔罗托(Castelrotto)小镇时,有一个家因鲜明的木质结构、倾斜高耸的屋顶令人们不禁驻足仰观,它是那般迥异于现代城市中的排屋与高楼,也与阿尔卑斯山中的度假屋截然不同,这是两座楼,彼此相连、对望,中间略微错开,留出一定的空隙让住在其中的人俯瞰下方的土地与山谷——这个房子的轮廓就像一组以木头雕刻而成的多洛米蒂山。其对望的结构也令人联想到当地一种典型的、名为“masi”的农舍,这种传统的农场住宅通常会被修建为一组彼此对望的楼房。“这儿已然是与镇上的巴洛克教堂相媲美的地标了!”我们的引路人说着,伸手指向房屋外墙上的一枚雕刻图案:这枚建筑的简笔刻影不仅如同标志展示了这座房子的设计构造,也间接点明这是位雕塑艺术家的栖居之地:这里生活着艺术家、雕塑家Hubert Kosmer与他的家人。

阿尔卑斯山以如同欧洲神话般的存在为世人知晓,山谷中的居民却仿佛与发达的现代社會保持疏离,外来客在这里的体验也总是短暂的,是逃避尘世换一次深呼吸,难以真正像个当地人那样去生活——与雪、云、风与森林朝夕相处。这也是为何作品早已在世界各大城市的艺廊中亮相,Kostner却执意要在山谷里安身。“人力是否能企及大自然的力量呢?我始终好奇。艺术家们都孜孜不倦地探寻这种力量,终究,我们很难媲美自然之力,却在这番过程中创造了另一种不分伯仲的美。”Kostner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家罕见造型的初衷。近年来现代建筑对传统民居的重塑往往墨守成规,经常只是停留在对视觉与形式单薄的重复,而旅游明信片上的度假小屋多拥有通俗或现代的建筑外形,令人难辨其所在地,这些现状也提醒了MatteoScagnol和Sandv Atti这两位来自MoDus Architects事务所的建筑师,从当地过去的生活中找寻一些传统的片影,从中创造出现代的生活。他们将黏合的层压落叶松木作为材料,打造了数组巨大的V形支柱,一直从房子的底部“生长”至屋顶,支撑起房屋中部的楼层,这层的外立面全以玻璃打造,让Kostner与家人得以观赏到惬意的山谷风光。Kostner的工作室与作品陈列室位于一层,其中工作室区域高达两层,以满足他在这里创作更大尺寸的作品,充裕的阳光从北侧窗户射进来,也温暖与启发了创作的过程。生活区则被设在顶楼,这层完全是木质结构,墙壁上毫无规则地排列着数个小窗。这座建筑的楼层设计也是对当地南蒂罗尔山区(Mto Adige)传统农舍的回应——农舍的底层多是棚屋式的马厩,在其上方则是满足日常起居的房间,屋顶以干草打造,过去人们就在这样的农舍边劳作与憩息,一代代长大。

这座房子就像Kostner手中的一件雕塑,数个巨大的“V”形支撑架结构在楼体中交叉,纵横面的结构对比令建筑仿若一件被拆解后重组一体的雕塑。“可以说,建筑师将我自己投射在这座建筑中!”Kostner满意地说道。Kostner自己也常在作品中不断“重构”“重组”,总是将当地旅行纪念品中常见的木雕小人儿重新拆解,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对原始的版本进行切割、移除、添补、涂色或是将其切割成一片片纤薄的切片,创造出诙谐而风趣的新作品。作为逐渐在世界上建立声誉的雕塑家与艺术家,却不想在其观众遍布的大城市中生活,始终选择自己出生、成长的这片地域,更用心地打造了这个房子,希望长久与家人在山中居住下去。这也难怪人们会更欣赏他创作中的质朴与浑然天成,以及难得一见的远山气息。艺术创作从一朝一夕的山谷生活中来。

整个家的木质家具散发着温暖,木材成为这个家另一个鲜明的主角。用松木打造的柜子、座椅、板凳、书桌遍布于家中的儿童房、卧室、厨房、浴室,甚至是阶梯……纯朴、天然的木头都与Kostner的创作和谐共生。而来自父亲亲手为自己制作的木马摇椅,或是祖母悉心栽培的植物依旧在这个家中延续着生命。在这里,时光很慢,流动着一个家庭几代人漫长的故事。

这个家的建筑结构已频登不少建筑媒体的报道,并于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亮相,作为一个建筑作品,它赢得了学术上的成就与声誉。然而,唯有在这个家中,看着艺术家主人是如何在他的工作室与陈列间中信步、乐此不彼地创作雕塑,与妻子照顾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Rafael,孩子依偎在他们的臂弯里啼哭或欢笑着——只有亲眼目睹这一幕幕流动的日常时,你才能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多么完满,它为何堪称一件杰作。

猜你喜欢
农舍山谷雕塑
巨型雕塑
山谷(外六首)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我的破烂雕塑
睡吧,山谷
周永凤
写实雕塑
花在何处不清香
诡异的山谷
智出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