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对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对策分析

2018-05-14 08:55张琳琛
财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东道国跨国

张琳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中国的经济崛起,生产要素的国际化流动更加自由,OFDI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经济发展策略。同时,劳动力要素也在高速的国际化流动,改善着我国的就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在国际劳动力流动中,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在世界中的份额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不成比例。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劳动力国际流动问题进行研究,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跨国流动提出发展对策。

OFDI 劳动力跨国流动 发展对策

导论

随着经济伞球化和国际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商品、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货物出口贸易规模和经济规模分别占领世界第一和第二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世界地位也迅速提高。2014年,我国跨国投资者共对世界范围内的1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达6128家境外企业实现了对外直接投资,至2014年底,我国的累计OFDI存量达到了6463亿美元(折合3.97万亿元人民币)。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2014年末,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总数为100.6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5.3万人。中国的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0%,而中国劳动力在国际劳务市场所占份额仅为2%左右,这种比例关系是极为不協调的。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是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和优化就业结构的重要方式。资本和劳动是密不可分的生产要素,OFDI的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国际流动也是密不可分的。资本和劳动的输出都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发展规模较小且发展不均

我国OFDI的流出目前来说对拉动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作用力较小。我国劳务人员质量水平较低,也是规模较小的重要因素。由于国际市场E各种限制壁垒,尤其是对廉价劳动力的准人的限制,再加上我国劳动力的素质较低,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虽然近几年我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数量在成倍增长,但是输出结构并不合理。对外劳务合作和承包项目工程占据了大部分的输出方式,而这两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导致我国劳务人员的供给在市场卜远大于需求,激烈的竞争使得我国劳动力处于劣势当中。

(2)管理体制和法制落后,重视度不够

我国近年来只重视商品的输出,却忽略了劳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涉及到外贸、财政、金融、外交等等,诸多部门和组织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保障劳动力的顺畅流转。尤其是OFDI带动劳动力的流动,更是需要相关组织的配合下才能完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劳动力跨国流动的人员管理还是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外交部、公安局、外经贸部等各执一头,造成了繁琐的审批手续,和低效率的长时间的办证周期。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同时,法制的不健全、和与国际市场规则的脱节导致了很多麻烦。

(3)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渠道狭窄、缺乏活力

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路径长期以来一直由政府部门及其所属的国有企业垄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大多数由国家所掌控,缺乏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参与和补充,这对于我国的劳务市场来说,很难适应当国际要求,而且缺乏新鲜活力的竞争,从而效率低下,灵活性很差。民间组织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能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从而没有顺应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发展态势,反而阻碍了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发展。

OFDI对促进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发展对策

(1)扩大OFDI对促进劳务输出的发展渠道

目前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的渠道较为单一,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政府组织的掌控下进行,但是在很多劳务输出的大国,例如菲律宾、墨西哥等,建立了个人、民营和政府三个机构进行操作不仅仅扩大了劳务输出的选择,而且还引入了竞争的效率机制,从而提高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效率。目前我国OFDI要做的就是打破准入门槛和壁垒,利用资金的诱惑拓展劳务输出的渠道。解放对OFDI的束缚,并不是完伞自由,而是有目的的解放,对于促进我国的过剩资源输出型的OFDI要大力的支持,并且大力保护其发展。让过剩的资源紧跟OFDI的发展步伐,使其二者协调稳定的相互补充、相互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向前推进。

(2)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

在OFDI方面,我国的一些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资金力量雄厚,但是转入国际市场后,还是显得实力稍弱,应变能力不足,尤其在缺少对语言和法律熟悉的外交人才和对产业经济结构熟悉的投资人才的情况下,我国资本的输出前景着实令人堪忧。人才的缺口必须要堵住,要想使得中国的资本带动中国的发展,就必须要具备拥有全面认知能力和经验的国际化人才。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阻止高端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缺乏相关经验的企业,适当选择小市场领域为起步,积累国际经营经验,这样避免出现重大失误造成损失。

(3)加强对政治、文化、技术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中国企业大多都在OFDI过程中缺乏对东道国商业背景、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认知,使之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因为投资对象的复杂程度而失去对其的控制能力。所以必须要了解东道国的政府组织、商业团体、文化背景、法律等,并且获取东道国的信任,使其认同我们中国的品牌和人力资源,认同我们中国的文化和能力。在OFDI和劳动力外出过程中需要政府对相关的咨询类的社会服务机构的建设,使得我国企业更好适应东道国的法律、管理方式、商业文化和学会如何与东道国政府协商,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加强对个国家的政治、技术、文化的探索和研究,而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

[1]刘权,罗俊.中国对外劳务偷出现状与对策[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3(1)

[2]李礼.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4(12)

[3]马冰心,李会明.人才国际流动的动因探讨[J].科学技术管理,2004(7)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东道国跨国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中国对日研修生派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跨国有组织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