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现实思考

2018-05-14 08:55吴永乐
财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效益行政管理工作

吴永乐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期间,预算管理效益的维护较为重要,属于新时期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管理部门需制定完善的预算会计裁度,完善当前的整体工作体系与模式,并增强整体管理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益方面的控制需求,为其后续发展写进步奠定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效益 提升方式

对于行政事業单位而言,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并提升内控绩效,明确预算管理效益的影响原因,并创建合理的控制与协调模式,在提升预算管理效益的基础上,积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预算管理效益分析

(1)降低管理成本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期间,预算管理工作较为重要,而在管理期间涉及的成本主要是交易成本,就是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创建信息数据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助力于其他部门进行预算管理,可以预防预算资金错误支配等问题。在此期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人际关系影响力,导致预算支配的额度与实际情况受到一定影响,在此期间,需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形成预算资金的控制,降低整体的管理成本,形成预算管理效益。

(2)提升内控绩效

对于财务内控而言,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支持,可以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全面的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期间,财务内控工作主要秉承物尽其用的理念,针对已经支出的费用额度进行计算,并获取准确的结果,以便于将预算资金的使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将此类管理工作称为内控绩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外部性特点,因此,在成本管理期间,需实现财务内控工作的绩效评价,并了解财务发展的生态环境与氛围,形成伞员参与的发展机制与模式,积极应对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形成共性的成本控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进行内控绩效的管理与控制,明确当前内控绩效管理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并创建合理的维护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期间,经常会出现预算管理效益的影响因素,应进行合理的探讨与分析,明确是否存在问题,以便于针对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改进与完善。具体影响因素为:

(1)预算管理常态影响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职能化的组织机构,其中财务部门也是特定的职能部门,并非其他企业形式的成本中心形式管理方式。这就导致在预算管理期间,将资金总量的管理作为主要任务,主要是针对年度资金的使用总量进行分析,将其控制在预算资金的总量范围之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平均量方面的预算管理效益评价问题,在盲目评价的情况下,不能保证工作效果。从实际发展方面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未能针对财务制度进行合理设计,且顶层设计存在衍生化的影响,一味重视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会通过总量水平的评价方式,在常态化的资金配置之下形成预算效益的影响因素。

(2)预算管理生态影响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出现人际关系影响力的现象,对于预算资金的支配具备一定影响作用,尤其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与专业技术服务的时候,没有创建合理的资金采购与项目建立等管理机制,会违背预算管理的真实规律。且在管理期间缺少正确的资产效益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体工作的合理实施与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提升措施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需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方面的效益,创建科学与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效益体系,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水平。具体措施为:

(1)提升部门职能地位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重点关注财务管理工作,并根据预算管理效益的提升需求,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地位,也就是在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财务控制任务,首先,需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充分落实预算管理绩效的主体责任,在审计的时候,应给予财务部门较高的权利,以便于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实施。其次,在内部顶层设计与管理工作中,需将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并明确工作主体性特点,在管理期间可以更好的上传或是下达财务建议,针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说明。最后,应积极落实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并建立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机制,创建权利影响体系,以此增强整体管理工作效果。

(2)制定党委负责制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需制定完善的党委负责制度,在党委负责的情况下,提升预算管理效益。首先,督促党委针对预算管理工作开展集体研究的会议,遵循民主决策的工作原则,通过决策规划方式提升预算资金支配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次,为了更好的使用党委责任制的管理方式,还需创建终身负责制度,削弱财务预算管理期间的人际关系影响力,在决策工作中,还需合理使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基层单位的预算数据信息,明确资金的支出与使用情况。最后,在管理工作中,还需创建精确化的发展模式,充分落实主体责任制度,并提升预算资金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与管理模式。

(3)创新财务管理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需针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要求工作人员积极借鉴先进的预算管理方式,明确预算管理效益的提升目的,在各个环节管理工作中,都能针对管控内容进行完善与创新。如图l所示,预算管理人员在完成整体工作之后,还需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协调,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创新预算管理方式与模式,并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更好的完善预算管理效益管控体系。

(4)完善财务审计方面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需完善财务审计工作制度,并了解具体的管理内容与控制方式。一方面,在财务审计的时候,应创建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明确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责,在实际管理期间,需要结合总体工作目标,创建跟踪管理与控制机制,并细化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5)绩效评价措施

为了更好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合理提升,在管理期间需进行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方式对应财务管理目标,创建完善的考核机制。在考核工作中,需联合责任制度,进行绩效的量化分析与调查,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财务管理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此期间,财务管理部门还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对其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效益提升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护与控制,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效益,以此形成良好的管控模式,全面优化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方式。

[1]车文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现实思考[J].财经界,2017(14):67-69.

[2]高彬.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现实思考[J].现代交际,2018(2):244,243.

[3]周小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西部财会,2017(8):10-12.

[4]周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7(18):241.

[5]陈冠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制定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2017(9):38-39.

[6]丁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34):124-125.

猜你喜欢
效益行政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