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新要素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与模式转型的思考

2018-05-14 08:55叶太保
财讯 2018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文化管理

叶太保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人才是高校一个最重要的价值使命,学生这个主体在高校管理中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如今高校面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转垄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与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管理要素入手,通过提出新要素:组织构架、队伍建设、流程再造、绩效评价、文化引导等五个要素的构建新的管理体系来重新审视高校学生工作,为新时期商校学生工作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高校学生工作

管理 转型 新要素

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人才培养也始终是高校办学的一项重要宗旨和价值追求。高校学生工作又叫高校学生事物管理工作,是与高校学术事物管理工作相对应的一个重要概念。今天是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当代社会群体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高校工作自然也会面临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与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和模式转型的动因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诉求。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近些来高校入学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了。随之而来就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以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办学的目标定位与要求。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都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尽快适应转型的形势。

(2)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上升。“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价值追求,理所当然也应该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确实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失落的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教育过多,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由上到下,层级分明,强调集中统一、整齐划一。

(3)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自然属性更多的表现为生物性,社会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具有价值理性。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本身,天然应该具有价值理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职能的社会化扩张,高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功利主义和工具性思维影响,导致学生的自我价值理性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受到挤压,甚至蜕变。

(4)管理工作规律和高效的追求。近些年来,高校学生工作暴露来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在尝试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让我们看到来一丝曙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都受到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尊重了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管理对象的身心特点,最终也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5)文化多样化和个性多元化的发展。高校本身肩负文化创新与传承的使命,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逻辑诉求促使文化要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特别是近年来,学生主体的价值诉求和个性追求多元化,现有的高校学生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这些都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整和变革来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高校培育人才的总目标。

管理新要素重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设想

(1)组织构架。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学生”的四级管理模式,对应的行政职责划分即是:学生由班干部负责基层管理,再由学院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带1个班或几个班成片管理,学院的学生管理职责部门向学校的学工處汇报工作,由学校的学工处再向分管的副校长汇报工作。采取各司其职、层级管理的科层组织构架。本文的初步构想是采取:学校学生服务机构一班级联络人一学生个体。成了一个校级学生服务机构直接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专门为学生负责处理事务性机构,服务学生,抽调原先学院的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再吸收学校学工部的人员充实力量,内部可根基工作需要分为若干个工作小组。这样的设置减少了原先的层级,精简优化了人员配置,有利于高校的服务学生工作。

(2)流程再造。将原先的学生工作内容作重新划分为:实习实践小组、文娱活动小组、心理咨询建设小组、就业指导规划小组、体育竞技小组、生活后勤小组、应急处理小组等七个小组。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明确职能定位,这些职能小组属于校级学生工作部,是在整合校级和院级两级学生工作资源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将直接对学生开展工作。调整后新的工作流程即是:学生一学校学生工作部各职能小组一校级领导。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写作,类似于企业集团的事业部组织机构,便于高效快捷的处理学生事物。

(3)队伍建设。开展高效学生工作,人才是关键。通常从事学校学生工作的有两类主体,一是高效教师,二是高效专职管理人员,无论哪种类型都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熟悉学生日常情况、把握学生工作规律和特点,对其自身能力和素质都有很高对要求。

(4)绩效评价。管理绩效既是管理的着眼点也是发力点,因此,设计和制定较为科学并注重实效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也成为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科学性的关键。

(5)文化引导。高校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血脉,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史积淀、办理理念、人品培养、价值追求等一系列软性要素的集合。高校文化建设的外在显性表现为规章制度、高校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校同建设等。高校学生工作可以通过党建工作、思政工作、校同文化活动、导师制、学生实训实践锻炼等途径和方式,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塑造、生活目标以及处事方式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向上向善等引导,注重为学生主体营造优良等校同环境和氛围。比如,网络自媒体时代,网络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等主要渠道,其中充斥各种类型等文化元素,它们在很多层面和维度上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等变化,研究新型文化形态与学生之间等关系和特点,帮助学生吸纳优质文化资源,克服不良文化等冲击需要我们等学生工作者去加强管理和引导。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张向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张强等.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评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文化管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谁远谁近?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