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2018-05-14 10:25王国利
党的生活·青海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村镇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王国利

如何更好解决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及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幸福西宁建设,关系到西宁乃至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的实施。笔者近期对四区三县部分乡镇、行政村进行走访调查,对当下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欠缺。可以说农民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意识薄弱是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持续恶化的内在原因。由于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对农民的环保教育,虽然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生态责任和环保意识依然低下,生活中随意乱丢垃圾、排放废水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从另一方面来讲,政府相关部门的欠作为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环境保护部门没有尽职尽责地配合国家政策做好理论宣传,对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农民环保意识不够重视,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治理设施不够健全。大家知道,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决定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成效。但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一味追求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标,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原本就落后的农村在面对经济快速发展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就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比如生活垃圾无法集中处理,只能随意丢放,特别是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各种废水也只能排放到河道等等。久而久之,河水污染、河道堵塞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农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影响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农业生产过多依赖农药。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但在现实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已经成了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农业生产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加之长期使用不可降解的地膜,且缺乏相应地膜收集设施和环保意识,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污染水源和耕地、破坏生物链、扰乱生态系统,对食品安全也構成潜在的威胁。与此同时,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大量增加,而农业生产又不能很好地利用,又没有完善的处理设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四)未来农村缺乏统一规划。现在的农村乡镇和行政村,除部分移民新村外,大部分村庄是原始形态和自然村落,生产生活区域分布不尽合理,缺乏基本的生态保障和环境设施以及统一、优质的环境服务体系。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理念的转变,工业化的手工作坊在农村开始规模化建立,农村的天然劣势也使得各种作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善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而国家和地方的治理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生态和环境问题处于管理的模糊地带,由此产生的后果不能得到法律法规的监管,大量的棘手问题在农村聚集,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二、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各级各类管理单位和部门要强调农村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应当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当下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的观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长远发展为目标,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农村发展长远大计中来。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育宣传体系,加大对农民的生态理论和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力度,定期组织理论宣传和普法活动,鼓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生态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西宁实践和当地经验,推广使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明技术,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高质量生活中不断增强农民生态和环保的意识。

(二)推动生态建设发展,完善环境治理措施。目前,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是我国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西宁市委市政府要下大力气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比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冬季采暖要强调生态环保,使用清洁能源。在乡镇、行政村设置垃圾回收站,并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保障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体系化。强化和监督由村支部牵头成立环保小分队、由村民自己担任队员的模式,提高财政补贴,对行政村范围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实时监督与排查。建立科技创新型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再利用和垃圾零污染排放。同时,鼓励和倡导在行政村设立环保创新基金,激励农民自主研发环保创新技术,实现农村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

(三)推行无公害农业,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无公害农产品如今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无公害农业也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站在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推动西宁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大发展。未来的农村种植业要大力提倡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扩大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实现绿色农产品的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做好绿色无公害产品的宣传推广,借助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优势,积极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过度过量使用,形成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健全农村法规体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未来农村发展作出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谋划。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以村镇的布局、建设规模、发展方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对村镇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盲目建设过程中因忽略生态环境因素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保持环境规划与村镇规划、环境建设与村镇建设、环境管理与村镇管理同步进行,把乡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发展生态经济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业是当下农村切实可行的一条道路,可以挖掘当地的独特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特色村镇等。环保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保护伞,地方政府的立法应因地制宜,设立地方村级环评制度,下放环境保护监督的行政权力,推行个人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处罚措施。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村镇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发起行高管兼任村镇银行高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