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育问题的研究

2018-05-14 12:19耿熠君
山西农经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

耿熠君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人才资源提供支柱力量。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是什么,进而解决为什么用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途径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以及如何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体制机制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创新培育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和创新培训模式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培育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9-000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F323.6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老龄化现象,新生的农民群体对土地“陌生”,农民的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现象都使得农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谁来种地”这一现实问题和“如何种地”这一深层问题亟待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应运而生。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始,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部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也不断壮大。当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更是需要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推动力量。

1 新型职业农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契合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农村发展滞后,传统农民素质不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受到制约。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必须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瓶颈和关键举措来对待。创新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乡土人才是畅通人才下乡渠道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本上就是依靠人的现代化,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土人才的代表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经营的主体,更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主体。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新型主体的支柱力量。用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必经之路。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型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1]可以增强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利润等。新型职业农民这支先进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实现。因此,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的发展壮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是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

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的先进性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具有多样化的类型和多层次的综合素质,具有先进性。第一,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理念,具备发展农业产业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能力,对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较强。第二,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法律意识,能够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新型职业农民比传统农民的思想更加与时俱进,关注时政,能够更好的利用国家政策发展农业。例如,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土地承包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带来的政策优势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进而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步伐。第三,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够对生态、环境、社会和个人承担责任,解决传统农民不能兼顾的土地肥力与经济收入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第四,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概念”而不是“阶级身份”能够受到社会的尊重,有职业的自豪感和社会地位的尊重感,能够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高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把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具有先进性和稳定性,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全方位乡村振兴的攻坚力量。第五,新型职业农民的具有全方位的思想观念和生态化、环保化的意识,能够在发展相对较高利润的“先进农业”的同时更好的协调人为耕作与土地地力、土壤肥力、生物适应性、生态环境等相关要素的影响,发展具有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方位的乡村振兴。

2.2 当前社会环境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一,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荒和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群体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来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而且这是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的要求,是農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更是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关系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使得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多重效益能更好的带动乡村的发展。

第二,农业供给侧改革、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支持使得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得到一定规模的土地,并且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联合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三,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互联网+”农业推行的大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为各项战略政策广泛实施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让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逐渐转变成新型的主体,成为专业农户,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循环促进农业现代化。

第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的产业链越来越长、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操作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并且掌握市场信息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产生的。[2]由此可见,当前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环境保护和国家政策需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3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以全方位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是政府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工程。[3]为了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更加全方位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体制机制。

3.1 创新培育体系

改变原有的单一化培育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创新培育体系,多层次、多方面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一,在横向上,各地区应当改变现有的过度依赖当地政府提供资源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科技资源,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对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地区的市、县,应当高效整合该地区农技推广站和当地发展较好的农业企业的人才资源与科技资源,进行符合当地情况的,有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发展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的经济圈或者经济区,更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实现地区之间的资源互换。将适宜该地区的农业技术、人才经验和资金流相互融合。

第二,在纵向上,各地区省、市和村应当改变现有的“统一化”培育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培育,避免重复培训。省级行政单位提供远程培训,对市区和乡镇进行远程视频指导、电话会议和资料发放。各市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情况精选各村有一定经验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到省里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答疑解惑。这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回到所在的村庄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与专家的专业技术结合形成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的“专家队伍”,指导村里的农民。同时,也定期开展专家下乡活动,通过集中指导的模式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3.2 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的系统化程度,健全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程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对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生产经营效益等进行全面考核,对于不同产业和类别的新型职业农民更应当采取侧重点和权重不同的认定考核方式。不仅要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经济收益,更应当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做到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奔头的职业。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鼓励各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试点。[4]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不同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程度和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提高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3.3 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分类型培训。我们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5]对于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我们应当进行深层次的培训。在村镇集中举办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深入讲授先进而适宜的技能,对于产中环节所需要的生产加工技能进行更新型、深入化培训,特别进行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将技能真正传授给农民。对于占有一定资源,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资金投入能力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我们在培育專业化的生产技能的同时更多的进行经营方法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如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涉农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项课程培训。对于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应当更多的进行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培训,如开设创新创业、产业融合、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课程,弥补农民群体相对滞后的产后、经销和服务能力。

第二,分层次培训。我们将新型职业农民按照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对于留在乡村由传统农民逐渐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这部分群体,要针对他们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和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综合素质相对落后,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进行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综合的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素质。对于农业职业院校以及各农业大学的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针对他们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而实践经验短缺的特点,进行实地的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当加强“互联网+”信息化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增强培训效果。[6]

第三,分地区培训。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不同,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接地气的培训。例如,对于集中连片,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高,交通运输条件较好,适应种植粮食作物。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等主体,有针对性的培训农业机械应用与维修,农产品深加工与产业化生产等相关课程。对于气候湿润,山河相间的丘陵地带,适宜发展果蔬、花卉和茶叶等特色农业。应该重点培育花卉园艺工、农艺工、茶叶种植户等主体,培训与此特色农业相适应的先进的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创新创业与物流管理能力,以延长产业链,取得较高的农业生产利润。对于气候干燥,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适宜种植小杂粮,发展畜牧业。要培训栽培技术、养殖技术、饲料配方、动物防疫等课程。

参考文献:

[1]杨慧子.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政策支持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06-01.

[2]董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5(4).

[3]宁启文.韩长斌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N].农民日报,2013-11-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Z].2018-01-02.

[5]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EB/OL].http//www.fxnw.gov.cn.

[6]诸葛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