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闫郭试点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谈产权制度改革应注意事项

2018-05-14 12:19赵文芳
山西农经 2018年8期

赵文芳

摘 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它又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举措。为此,笔者从西闫试点村产权制度改革谈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权量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4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蒲州镇西闫郭村被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运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东靠峨嵋台垣,西邻黄河岸边,全村5个居民小组,342户、1 334口人,耕种土地面积240hm2。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闫村始终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积极探索并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7年11月底,试点村已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笔者是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农经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西闫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始终,现就西闫试点村产权制度改革谈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在推进措施方面

一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凝聚改革合力。 各地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始终把改革任务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整体布局,建立市级全面负责、镇级组织实施、村级具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改革工作。,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年度工作计划,要重点在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乡镇也要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领导机构,党委书记作为改革第一责任人,对改革村工作全面负责,层层夯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形成了市级统筹、镇级组织、村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强化学习培训,凝聚改革共识。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取决于改革村对改革是否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为提高改革村广大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改革村党组织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要广泛宣传动员,千方百计提高群体的知晓率,给群众一个明白,让群众支持、理解并积极参与改革。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的不知如何改、不会改等恐惧困难情绪和问题,要对改革村全面培训,培训内容: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步骤,让干部群众了解改革前、改革中以及改革后的农村新变化,打消思想顾虑和后顾之忧,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激发改革动力,为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闫村就是在此基础上,召开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动员会议,成立宣传发动小组、调查摸底小组、成员认定小组、清产核资小组、股权量化小组等5个工作小组,在村改革领导组领导下,全面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三是要尊重群众意愿,激发改革动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每位群众都参与进来,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反复酝酿讨论,每一个环节都邀请群众参与,每一个争议都由村民协商解决,每一项成果都经群众签字确认,包括实施方案、改革基准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清产核资办法等等,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管理权、决策权。由于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我们引导西闫村严格依法、按程序规范操作,确保改革试点不出现违规行为,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对法律有明文规定的,要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对没有明确规定的,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照现行政策基本精神,结合改革村实际妥善处理,不因各种理由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工作程序,全程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2 在实施阶段要严把方案制定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关、清产核资关、股权设置和股权量化关“四道关口”,才能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和推进

一要严把方案制定关。改革之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多次召开改革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学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政策,研究討论改革各个环节的工作,积极吸收借鉴改革先行地区先进经验以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解放了思想认识,激发了改革动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试点目标、工作程序、保障措施五个方面,为改革村作出全面部署,本着先易后难、慎重开展、风险可控的原则,确定了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将试点工作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有序展开。

二要严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关。集体经济组成员认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占积极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有城中村、经济发展较好、有集体收入的村,认定集体经济组织员涉及收益发配的问题。按照“于法有据、依民有序”的原则,因此,市要出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指导意见文,着重明确认定为成员的情形、不予认定的情形和成员资格保留的情形,并规定对有争议人员的认定,由改革村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予以解决。在认定程序上,确定必须经过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名册初榜公示、大会民主表决、签字确认成员名册、成员名册终榜公示、存档备案”六道程序,让该村广大群众认可。西闫村以确定基准日为界,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日开始,至规定日期止,这个时间段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生增死不减、进增出不减”,维护了怀孕妇女及准备结婚等成员的权益,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经统计,西闫村总人口1334人,已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1323人,6名户口在村的财政供养人员、3名出嫁户口未转人员和2名双女户未确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三要严把清产核资关。市级要制定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明确了清产核资的范围,包括村组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资源性资产,要稳定现有的承包关系,除依法确权登记的家庭承包地外,所有集体机动地根据土地确权的成果确定面积,其余的滩地面积由村组的清产核资组实地丈量确定;集体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机井、水泵、地埋管等,经实地查看评估后据实登记。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我们查银行对账单,查是否有账外债务;对非经营性资产包括办公用房、设施等经登记按现价评估登记产权(权属、名称等),明确了管护权,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在此基础上,进行公示确认,并按科目造册登记,出具报告。据统计,西闫郭村清产核资完毕澄清了资源性资产,其中包括机动地,滩地;经营性固定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等集体体资产的家底。债务按照有关规定已核销债务15万余元,核销债权3万余元,核实现金余额、银行存款等资金。

四要严把股权设置及股权管理关。 股权设置及如何管理要由群众决定,村可以提几种方案,由群众决定是否设集体股,可以不设集体股,但要提取公益公积金。股权量化原则上要简单化。股权管理原则上按中央提倡的“不以人口变动随时调整股权”执行,但最终还是由农民自己选择动态还是静态管理模式。西闫村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实行一人一股制。股权量化的范围仅限于村组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交于村委会用于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和集体公益性事务。确定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人平均享有资源股数、资产股数。截止2017年10月底,西闫村已经编制了股权清册,并进行了张榜公示。股权设置后,西闫郭村采取了“量化到人、确权(颁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静态管理办法,以户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具股权证书,作为其占有集体资产股份、参与决策管理、享有收益的有效凭证。将来子女分户、户内新增人口或减少人口等,原则上不调整原股权设置。

经产权制度改革后要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集体经济事务,严把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的主体地位 2017年底,西闫郭村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各居民组也成立了各自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召开了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建设和第十一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结合起来,采取一户推选一名户代表、实行一户一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村、居民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

一年来,我们在试点中做了大量工作,摸索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但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基层干部对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职能没有明确的认识;二是部分群众和干部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积极性还不高,还存在一些疑虑;三是由于农经部门职责有限,村集体经济组织虽然成立了,但还未注册登记,其注册申办组织机构代码证、开立银行账户、刻制印章等相关事项、后期运营管理、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