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模拟公司经营训练

2018-05-14 12:19袁小毅
山西农经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袁小毅

摘 要:国家实施的高等教育改革,对于应用型大专院校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的很多院校采取了和社会企业合作的方式,或者联系相关事务所与工厂作为基础的实习基地。这样做必然存在着很多难以协调的症结与问题。通过对折现现象的系统剖析,提出一系列可以解决的措施与办法,真正让学生理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进一步成立相关的实体公司,是本文写作的核心要旨。这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于高校实践培训的真正落地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实践培训;公司;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9-011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目前,关于学生实习与实践的场所和基地选择,很多的高校采取了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方式,比如选择了校外的一些公司、事务所或工厂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实践场所。这是因为各大高校希望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现实情况却常常事与愿违。

1 学生培训实践中的实习现状

为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水平,高校每年都会与公司或事务所进行合作,派送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相应的实习活动。实习过程确实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因为是实习关系,也出现了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点:

第一, 实习的效率水平过低。学生进到企业以后,因为初来乍到,所以对新的环境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感。在适应企业环境的过程中,公司的正常周转与忙碌节奏使内部工作人员分身不暇,客观上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忽视。

第二, 实习单位对学生的重视不够。很多学生进入到企业之后无所事事,把实习当成了假期,使得实习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很多学生则被用于杂物的清扫与端茶倒水,被当做是企业的杂役;还有很多学生则直接用于操作岗位的劳动,被用作为免费的劳动力。

第三,学生自身角色定位的模糊。由于学生到公司的身份是实习生,所以企业的某些制度和规则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同时因为实习的时间较短等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对实习不重视,也没有形成职业意识,常常故意推诿,故而实习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2 培训实践流于形式的真正原因

首先,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困难。两者因为是独立的个体,在实习方面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达标要求,却无形之中忽视与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

其次,高校的培训实践本身就面临着流于形式的困境。关于学生实习场所的选择,实习人数的统计,实习单位发展的调研,实习基地数量上的叠加,都只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实习率,并没有真正的把学生实习的实际需求与企业能否向学生提供有效的适合的实习岗位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实习实践水平大大下降,影响了学生实习参与的积极性,对企业也造成了一种负担,形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

3 公司模式研究的探索

首先,由学校出面,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中心,结合专业培养的内容和方向,成立相关的实体公司,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和公司融为一体,成为公司的实际操作成员。由学生来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和董事,并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组建相关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拟定公司发展的章程,完全依照《公司法》的法律规定和章程的要求,有序的运作公司,经营管理。同时着重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培训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研究成果必将对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紧密结合中国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在企业设立与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注册、登记、备注、市场开发、调研方向的活动,这些具体的操作活动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与办法。对于公司开办后的经营问题,如何调研市场,如何组建团队,如何经营与培育市场,如何制定公司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甚至怎样营销制造产品销售产品,都是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可行性办法。这一模式的实行,对于高校的实践培训必会探索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

最后,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参股创办企业,然后借助企业的力量对附属公司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扶持,积极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生产,借助企业的营销力量和渠道把产品销售出去。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高校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授权,真正学习到属于自己的实践知识;又解决了高校的实践培训问题,使高校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还拉近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对社会创造巨大的效应价值。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