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绿道景观设计探析

2018-05-14 12:19姜萌
山西农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姜萌

摘 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原先城市的规划和功能区设计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缺点。滨河绿道的出现大大缓解了现存的各种问题。增强各功能区联系,改善城内环境,满足城内居民各种活动的场地需求。本文就滨河绿道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滨水绿道;景观设计;生态环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7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志码:A

1 滨河绿道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自然廊道,滨河绿道一般是沿着河流、山脉或者由废弃铁道改造而成,或者是由其他人工线路经过建设而形成的线性开放空间,例如一条运河、景观道路、游乐休息通道。滨水绿道合理建设对城市化进程健康快速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滨河绿道建成可以与四周现存的开发用地紧密联系起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滨河绿道大大增加绿地面积,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同时可以调蓄洪水,改善水质,提高生态多样性,成为城市对外的绿色屏障;滨河绿道可以作为城市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新场地,这样有利于创造更加丰富的公共活动,打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引导更加正能量的社会行为;滨河绿道作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能够在低强度、有选择的引入城市服务功能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功能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由此拉动经济发展。同时,以绿道公园为核心,利用滨河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中高端休闲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提高滨河绿道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滨河绿道周围地价就会得到大幅提高,这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放到战略层面上去对待;以滨河绿道为基础建设城市公园,打造绿色文明的城市明信片,能够极大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城市的认同感,增强城市凝聚力,营造和谐民主的社会氛围。

2 滨河绿道建设中的问题

2.1 绿道设计综合能力不强

现今国内滨河绿道的设计规划,几乎全部着眼于将其建设成游览观赏地区。对城市河流现状、水质优劣、水中动植物生态现状几乎没有考虑,这样建设的滨河绿道也难以发挥其修复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改善城市地区小气候、净化城市周边水源质量的综合性作用。同时,滨河绿道设计目的较为单一,大都是工程为主。而滨河绿道的设计规划应该从整个改造河道的范围考虑,否则难以完成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修复以及进行整体的防洪建设。

2.2 形象工程现象严重

城市化的进程对原有自然空间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界线以城市边缘为最显著的分界线。滨河绿道的建设可以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构建和谐绿色的城市生活环境,但是目前滨河绿道的设计考虑的更多的是当地政府的形象,造成形象工程居多的局面,这样会损失很多地方的当地特色,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保留造成阻碍。同时,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难以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强行的建设改造往往会对当地现存的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伤害。

2.3 缺乏科学的前期调研和后期总结

科学合理的前期调研是做出适应当地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资源的优秀规划的必要条件,缺少实际调查的设计方案难以经过实践的检验,难以发挥滨河绿道应有的综合性的功能。同时,在滨河绿道建设完成后,对建成效果的评估总结同样重要,只有认真调查建成后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为提高绿道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完善滨河绿道的设计,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对滨河绿道设计的分析

滨河绿道的设计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生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及文化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考虑的主要是滨河绿道建设过程中改造区域水体和植被的保护问题。在河流上游的重点核心保护区应当尽量减少人员活动,设立专门的保护规范,保护上游地区植被、水体不被破坏,同时有效保证了水体质量,确保城市用水安全。

开放性原则要求滨河绿道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坚持为城市居民服务的理念。在道路规划上要满足居民的出行要求,与城市的连接要足够紧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不同需求,做到对城市居民的全面服务。

文化性原则就是要保持当地特色,滨河绿道的设计应该以当地文化特点为设计理念的核心,在规划上要体现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对外的名片。

结束语

滨河绿道与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她的存在既可以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与自然密切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的城市文化。因此,滨河绿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濱河绿道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媛,付军.北京环二环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6,31(2):107-112.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