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

2018-05-14 12:19府小明
山西农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节约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府小明

摘 要:“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是结合了科学发展与绿色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健康的、关注生态和资源的和谐发展理念。它的产生是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充分认知,也是对当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正视。同时,“节约型园林”理念的提出,更是园林建筑行业的整体优化和升级,是与时代共同前进的选择,也是实现行业可持续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并开发节约型园林,将科学与环保落到实处,践行行业理念,促进环境大和谐。

关键词: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型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76-01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1 节约型園林简介

1.1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是指在园林设计、用料、施工到完成等全部过程中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对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用科学、专业的设计实现园林的可持续作用。

1.2 节约型园林的认识误区

说到节约型园林建设,可能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用工用料的节省,对水电能源的限制,这种理解是具有主观局限的。我们所提到的节约型园林是指在园林建设中充分考虑周围空间、土壤、气候和人群等因素,使众多因素的自然优势发挥到最大,降低人工手段对其进行的改造和破坏。

2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意义

2.1 实现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措施

中国人口众多,环境已经超负荷的承担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加之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破坏。尤其是最近几年,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如何能够从多方面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就成为了当下的首要任务。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首要意义就是将景观效应调整为自然、环境和景观效应的结合,用每一个分布零散、微小的园林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进而化零为整,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2.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节约型园林倡导的是尽量减小对建筑地的自然和生态条件进行改造或破坏,尊重其自然特点和功能,在满足人的审美和活动需求的同时,保障自然环境与人的相互平衡。同时,在园林建筑过程中,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能够将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完好保留并发挥到极致,避免因为园林施工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2.3 实现园林建筑优化升级的选择

以往园林建筑的重点主要在于美感和工艺感,观赏性强,但实际作用微乎其微,也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限制。而节约型园林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是华丽的转型,使其由美貌的花瓶变成了具有巨大实际意义的功能性景观。社会对其的期待和依赖增加,园林建筑的专业性提高,行业也有了新的定位和目标。

3 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节约型园林理念

3.1 设计理念节约化

以沈阳市长白岛森林公园为例,在选址上以附近人流、功能辐射、土质情况等为依据,设计上实现面积合理分配,不过多占地,又充分保证区域功能。将园区内各个区域实现循环作用,实现了公园与人、环境和生态的相互促进。而这一切效果首先要着眼于设计,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节约、绿色的建筑理念,以其为核心进行科学规划,最终融入建筑和施工。

3.2 景观搭配科学化

景观搭配的科学化是指根据园区土壤、湿度等自然因素和环境需求选择适合在此生长的植被和景观,在搭配过程中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尽量减少对其固有生态习惯的打破。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多以高大的树种为主,因其气候原因,冬季松柏较为常见。长白岛的树木植被众多,人造溪流很好的为周围植被提供了水源,滴灌、喷灌的方式又很好的实现了水源的节约,同时,溪流、植被以及其他景观的搭配又形成了园林美景,一举多得。

3.3 能源使用环保化

能源使用环保化即倡导我们在园林景观中对能源的选择尽量定位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长白岛公园的路灯就采用了太阳能的供给模式,既能保证无污染的电力应用,又极大的降低了大规模用电造成的二氧化碳过度对环境产生影响。

结束语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是实现生态社会、绿色发展的有利措施,更是园林行业的飞跃。深刻认识到节约型园林建筑的益处和优势,将节约、环保的理念融入园林建筑中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布音阿日布其胡.浅析如何在园林设计中纳入和谐观念[J].现代园艺,2017(10).

[2]朱建宁.节约型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建设科技,2009(10).

[3]张晓春.和谐自然——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J].群文天地,2012(06).

猜你喜欢
节约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探索
节约型高校建设初探
基于节约型的休闲农庄规划设计探讨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