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的张北县产业扶贫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 17:05赵凌跃郭丽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赵凌跃 郭丽华

[摘要]张北县作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近些年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展,在扶贫攻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对张北县2011~2015年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对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的实际调研情况,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张北县产业扶贫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加速土地流转、加强旅游扶贫的监管、结合多种扶贫方式等针对性措施。希望进一步完善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关键词]产业扶贫;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1年,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构成内容被提出后,已经成为了我国扶贫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扶贫模式,《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张北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成效明显,2016年近2万人稳定脱贫,产业扶贫在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基于对张北县产业扶贫的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张北县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

1 张北县产业扶贫现状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6年底,张北县在册贫困人口46828人。2016年,通过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政府兜底等多项措施,张北县已经实现864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效果显著。

张北县产业扶贫目前主要存在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光伏产业三项措施。

1.1 农业产业

张北县围绕蔬菜、甜菜、马铃薯、杂粮、食用菌等八大优势产业,把贫困户纳入优势产业链,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打造战海乡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区、郝家营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台镇和三号乡奶牛养殖示范区等4个乡级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户1.1万人,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此外,加大贫困地区的农业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1.2 旅游产业

张北县距离北京225km,地处内蒙古高原,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全县共有旅游景点、景区23处,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处,国家AAA级景区2处,生态农业观光2处,乡村旅游3处。2016年张北县强化“旅游+扶贫”理念,重点在草原天路和中都草原度假村等景点景区的周边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景区带动、农旅互动、节庆拉动、能人推动”四种模式。2016年,张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5000多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增收;草原天路惠及沿线9个乡镇、47个贫困村,人均增收1万元

1.3 光伏产业

张家口全市发展光伏产业,市光伏扶贫项目涉及11个县,共上报项目28个,可覆盖贫困人口20744人。其中张北县二胎镇兴隆洼村投资建设全县首个50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现已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左右的收入。2017年预计建设500兆瓦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一期200兆瓦项目,可覆盖贫困户3334人。

2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本文基于张北县产业扶贫的现状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包含短期绩效指标与长期绩效指标两个部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选用主成分法对张北县产业扶贫政策进行了绩效评价。

在评价指标选择方面,基于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与全面性的要求,选择了地区生产总值、农业产业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贫困发生率六项短期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公路里程、城乡社区财政支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森林覆盖率、节水农田面积六项长期绩效评价指标。

结合对实地调研材料与年鉴数据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了2011~2015年的相关数据,并利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软件计算结果,总方差解释情况见表1。

根据结果显示,第一成分可以解释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将第一主成分抽象为产业扶贫的绩效评价,并对其进行归一处理确定权重,并将权重带入后可以达到绩效评价公式:

Y=0.131586Z1+0.105904Z2+0.129865Z3+0.130527Z4-0.1116Z5-0.13212Z6+0.121128Z7+0.120069Z8+0.129468Z9+0.117156Z10+0.126026Z11+0.131983Z12

将原始数据带入公式,得出结果。为了观察和比较,对结果得分采用扩大100倍的处理方法,结果见表2。

从绩效评价结果来看,张北县2011~2015年的绩效评价结果有着显著的提高,并在长期绩效绩效指标上有明显的提升。

3 张北县产业扶贫影响因素

根据对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现状以及绩效评价的分析,本文以张北县2011~2015年的绩效评价得分作为因变量,并选取了七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

根据选取的模型指标,对张北县2011~2015年的数据进行汇总,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记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结果显示,指标显著性均小于0.05,t检验显著,表明指标均在0.05的水平(双侧)显著相关,且解释变量均与因变量与极强的相关性。

4 张北县产业扶贫影响因素分析

根據皮尔森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六个指标均与绩效评价有极强的相关性,其中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水平相关性最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与绩效评价相关性最低。根据解释变量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影响因素分为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农业产业化方面

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合作社数量、土地流转面积三项指标相关性结果符合原假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产业价值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辐射地区人口的经济水平,提高绩效评价水平。

如表5所示,根据对张北县历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分析,张北县历年机耕地的面积与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均没有较大程度的变化,但粮食作物产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蔬菜产量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说明粮食作物的单产有所提高。

如图1所示,张北县农村居民2013~2015年经营净收入与从事第一产业的经营净收入均所增长,说明农业产业项目有效的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经营收入。并且根据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经营收入仍占据着农民大部分的经营收入。

4.2 旅游产业方面

住宿餐饮业产值与游客接待总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农业产业相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说明旅游业的发展相比农业产业化的推行更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为当地的农户带来更大的收益,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服务业的水平,解决部分乡村就业问题。

但从张北县产业扶贫的绩效水平来看,第三产业人员就业一项指标得分较低,说明旅游产业对地区的就业带动作用目前有限,并没有发挥到预期的效果,仍需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贫困地区人口思想观念的转换,来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

4.3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扶贫项目的绩效水平。脱贫攻坚任务、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均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脱贫的项目长期绩效水平。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需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增加环境保护的支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提高生态环境水平。

2011~2015年张北县各项财政支出均处于上升状态,说明政府对生态环境保護的认识已经有所提高,但相对其余项目,节能环保方面的财政支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政府进一步地扩大投资。

此外,从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来看,森林覆盖率一项指标得分较低,说明政府仍需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张北县产业扶贫优化措施

5.1 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充分构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搭建农业产业园区,提高土地流转的速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稳定的收入保障,实现稳定脱贫。

5.2 实施旅游扶贫,加强市场监管

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与无烟产业,是重要的扶贫方式的一种。张北县拥有着优良的旅游资源,在开展农业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展旅游扶贫。首先需要将旅游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机融合,使旅游与扶贫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契机,提高贫困户的参与程度。其次,政府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市场监管,避免市场秩序混乱与恶意竞争等情况的发生,切实保护贫困户的利益。最后,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应同步监管水资源、草原等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5.3 实施金融扶贫,提供资金保障

积极推进“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利用扶贫资金与政府的信誉度,提供有效的担保和抵押,政府应加强引导,协助银行、保险公司完成组织协调、调查、清收等工作,促进贫困户与银行的衔接,提高贫困户的信誉水平,解决贫困户的资金问题,突破资金瓶颈,拓宽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的选择和适用性。

6 总结

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对扶贫攻坚任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产业扶贫都适宜解决贫困户的困境。但其在实践的过程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扶贫的发展,不仅应切实提高项目本身的适应性,还应与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等其他的扶贫方式有机地融合,以全面解决贫困问题。推动教育扶贫,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改变劳动力思想观念,提高科技水平,解放劳动力资源;推动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解决“资金难,贷款难”的问题,只有将多种扶贫方式融合,才能切实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给予贫困户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选择空间,才能实现稳定长久的脱贫。

[参考文献]

[1] 郑志龙,丁辉侠,韩恒,等.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徐翔,刘尔思.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11(7):85-88.

[3] 梁晨.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5):7-15.

[4] 杨慧.麻阳县农村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