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05-14 17:05田小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南问题

田小林

[摘要]文化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大、最独特的一笔财富,进一步建设乡村文化是海南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型生态文明岛的必然选择。从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在文化消费、文化管理、文化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城乡发展差异、乡村价值取向、政府建设投入、农民文化水平等因素探究其原因,以期为解决海南乡村文化发展瓶颈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海南;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构建生态文明岛建设的宝贵资源,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文化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研究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为探索出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乡村文化发展的路径。

1 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2000年以来,海南乡村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各地区组织开展各种乡村文化活动,培育乡村文化市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等,成绩斐然。但是,总体来说,乡村文化建设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还不协调,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国际旅游岛居民文化素质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问题如下:

1.1 乡村文化消费乏力,文化生活品味不高

受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海南人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数明显低于全国人均数,占居民消费总数的比例也偏低,乡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更低。《中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3)》文化蓝皮书显示:2011年,中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增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年增幅的18.33%;人均值增长8.08%,仅为城镇人均年增幅的57.66%。以人均值衡量,乡村文化消费年度增长极显著地低于产值增长、乡村居民收入增长和总消费增长,显著低于积蓄增长。造成乡村文化消费乏力,体现出海南当前乡村文化市场不景气,能提供的乡村文化消费项目不足,同时也显示出海南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民乡村文化生活也呈现出品味不高的现象,甚至有的农民群众参与喝酒赌博、封建迷信以及购买非法私彩等活动之中。乡村社会中的网吧、酒吧等娱乐形式畸形发展,这类文化娱乐场所,不仅不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也严重污染和破坏乡村文化市场。

1.2 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管理机制滞后

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作为直接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线文化平台,是海南省“十二五”期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省村级文化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村文化室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m2,包括一个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多功能活动、一个篮(排)球场、一个露天舞台,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室职能、功能、人员安排和经费支持。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策法规的约束下,海南村级文化室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到2014年6月,就已实现了海南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从笔者实地走访及媒体相关报道,当前海南村文化室建设还存在三种问题:一是文化室建成后并未用于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存在文化室被占用现象,如有部分村集体自建文化室被出租或作为村委会会议场所,文化室的文化功能被摈弃。二是与文化室配套的管理人员不到位,文化活动没有专门人员组织,文化室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三是农民群众对文化室活动不感兴趣,文化活动也缺乏吸引力。由此造成即使建成了覆盖全省乡村的文化室,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

1.3 文化挖掘同质化严重,品牌塑造力不强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全岛气候趋于相同,城郊乡村部分农户有意识地开发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停留在低利润、粗放型的简易旅游产品上,如瓜果采摘、垂钓、餐饮等。村民受文化程度低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当前利益的驱使,在没有充分摸清家底和找准旅游项目开发思路的情况下,不求创新。良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开发,甚至互相抄袭,流于模仿,造成旅游资源和农村资源的双重浪费。乡村旅游项目没有有效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质,导致全岛乡村旅游业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乡村旅游没有与休闲农业、特色文化结合,造成乡村旅游业的规模、品牌、吸引力、经济效益等均受到不利影响。

1.4 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偏低

目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数量并不多,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1项、国家级收录20项、省级收录72项、市县级收录224项。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并公布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显示,我省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体育、传统技术、传统医药、民俗及其他十大类。当前,只有琼剧、海南椰雕、海南贝雕、海南黄花梨家俱制作技艺、黎锦紡染织绣工具制作技艺、军坡节、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府城元宵换花节等少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相关产业有了对接,而且对接的力度不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形成有效产业对接模式。作为旅游业大省,一方面旅游文化内涵不足正在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另一方面又让最丰富、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睡大觉”。

海南省乡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工艺仍然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还停留于小作坊小规模生产,离成长为乡村文化的大产业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海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下,乡村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市场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还远未形成。

2 海南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文化建设的因素较多,在探析一地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时应找出最主要的因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依据。

2.1 城乡发展差异引发城乡文化需求严重失衡

二元经济结构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刘易斯(Lewis,W,A.)提出,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乡村经济结构落后于城镇经济结构,因此对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否定间接导致对乡村文化的否定,乡村文化始终处于文化体系的边缘化位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弱势地位。受经济因素、消费意识和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民主动参与文化消费的行为较少,乡村文化市场严重不景气。《中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3)》文化蓝皮书指出:2000~2011年,海南乡村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收入的比值由7.99%降低到3.49%,“十五”以来,海南人均文化消费城乡比扩大208.52%,城乡比扩减变化状况处于31个省域里第28位。这意味着,海南属于文化消费城乡比扩减变化态势极严重的省域之一。海南文化消费城乡比发生变化,同时受到自身城镇与乡村两个方面的动态影响。同期,海南城镇人均文化消费从144.94元增长至576.72元,增加431.78元,总增长297.90%,年均增长13.38%。乡村人均文化消费从174.39元增长到224.91元,增加50.52元,总增长28.97%,年均增长2.34%。乡村人均值最高增长年度为2008年,增长率为28.80%;最低增长年度为2011年,负增长29.28%。此间,海南城镇人均文化消费需求平均增长极显著高于乡村年均增长11.04个百分点,表明海南文化消费需求的城乡比极严重扩大。

2.2 农民价值取向趋向城市化瓦解传统文化秩序

城市文化以优势的态势居于乡村文化之上,乡村文化的价值被忽视和否定。农民进入城市,使乡村的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养老方式、乡村治理、代际传承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而改变着乡村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年轻人外出打工和借助网络信息资源优势,从经济和知识两方面超越乡村前辈,青年人以利益为驱动的价值逐渐成为乡村主导,乡村传统文化秩序趋于瓦解。另一方面,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和仿城市化建设也对乡村文化造成冲击,当地村民的观念、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加重了农民价值取向城市化程度。

2.3 重经济轻文化现象制约政府文化建设投入

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偏差,受政绩观和自身认识的局限,基层政府更热衷于抓经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被置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问题,如安全饮水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工技术培训、困难农民生活保障等,这些经济上、物质上救助能一时解决农民的现实困难,但是人民群众深层次的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照显得尤为不够。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有强大的资源支持,包括人、财、物的充分保障,因意识不明、认识不准而导致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干部缺乏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业务知识,本身对乡村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保护的编制规划,但依然没有走出“重硬件、轻软件”的思路,即使有乡村文化建设的振兴计划,也存在重建设、轻评估考核的现象。

2.4 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文化传承和创新不力

农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水平。海南部分农村地区受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带来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新生代的农民群体中,教育问题虽然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前期的教育“欠账”依然会长期影响海南农村地区农民素质水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和农村文化人才的匮乏,导致传统工艺后继无人,乡村文化创新更是举步维艰。知识的匮乏,还带来更为严重的思想僵化,部分农民对改变现状既没有主动性又没有创造性,思维观念停留在较为保守、落后的状态。

乡村文化建设是海南重点发展的“十二大”产业之一的“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全域旅游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关键要素,只有找出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準症结,理清原因,才能对症施策打赢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谭建跃.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南X乡村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9-23.

[2] 赵之奇.浅析黑河地区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J].科技视界,2013(25):246.

[3] 陈焕镜,邢鸰,许德胜.乡土文化与海南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90-93.

[4] 肖丽群.文化兴农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 黄学魁著.海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8.

[6] 王亚南.全国各地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状况分析与评价[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104-110.

[7] 黄宇.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型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5:25-27.

[8] 刘袭.农家书屋书香难续[N].海南日报,2013-11-22(A04).

[9] 王亚南.中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海南问题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