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8-05-14 14:27钱艳冰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钱艳冰

【摘要】高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很大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应当面向未来,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应对以后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本文从基础知识和知识储备、教学题目、教学方式、教学总结与反馈等四个方面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解题能力;教学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总体成绩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对于文科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更为重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灌输式、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样的教学放大使得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疑问点越积越多,学习成绩逐渐降低;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更加注重对结果的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其实仔细研究现有的高中语文考试,其题目多考查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式较为固定,主要是选择题、阅读理解和作文,都有一定的解题技巧,我们教师需要共同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考试内容更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要求较高。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以课本为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前会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做说课准备;教学时根据教材解析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拓展性较少。还有一些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解答难题上,这就导致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练习的时间较少,而语文考试存在一部分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反而基础部分失分严重,渐渐丧失学习信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扎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更应当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够使学生在解决基础题目时得心应手,避免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则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点,在解答课外题目时获得更多的分数,树立学生的解题信心。

以我的实际教学为例,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语文试卷的开始部分多是基础性知识点,考查学生拼音、成语等,而在古诗文默写部分中则会考查到课本以外的内容,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时,尤其是复习阶段,每节课会抽出10分钟时间,其中的5分钟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主要是寻找以往考试中的题目给学生做,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另外5分钟就让学生背诵古诗句,每周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复习计划,以此提高学生对基础题目的解题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因人而异,如果题目较为简单,则无论学习能力高低,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解题;如果题目较难,则一部分解题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会被难住。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时都是同样的题目,很少会单独准备题目,也不会根据学生的个人解题能力准备相应的习题,有时题目较为简单,解题能力较高的学生则会感觉毫无挑战性,丧失解题的兴趣;而较难的题目则会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丧失解题信心,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是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的,简单的题目错的人较少,教师就会简单的讲解一下,这使得该题错误的学生无法正确了解解题方法,解题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题目,对于基础知识较差、解题能力较低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应当是基础性内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其树立解题信心;对于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保证其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单元作业布置时,我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点理解较差,还没能完全掌握课堂中讲述的知识点的学生;另外一部分是基础能力扎实,急需知识点拓展的学生。我会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较为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都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保证下阶段的学习,比如让他们进行必备古诗的默写,等等;我给另外一部分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阅读理解,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的发展满足自身的要求。由此可见,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有针对地挑选,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选择合适的讲解方式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往往就是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然后学生记录下来,这种方式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可能有用,但对于阅读理解这样的题目,则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际考试中,很少会碰到以前做过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在讲解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依旧无法知道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也没有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相关的答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讲解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讲解语文文本阅读为例,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得到题目的答案和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阅读,了解在遇到相类似的题型时应当如何解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因此,我们可以先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文本,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相关线索,与同学相互讨论,了解他人的想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总结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再对题目进行讲解,用引导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推出正确答案。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不断培养的,因此,恰当的讲解方式非常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传統教学模式较为严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较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努力增加教学趣味性,采用游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吸引学生参与。

四、注重教学后的总结与反馈

教学后的总结与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分析自己思路中的不足之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却认为只要讲解完习题就可以了,忽略了总结反馈,学生也不会主动进行分析总结,有些学生甚至对于正确答案的来源感到疑惑。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后的总结与反馈,带领学生回忆整个解题过程,和学生一起分析正确答案的来源,总结此类题目的解题过程,通过这个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帮助学生弥补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结语

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系统地接触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诗词歌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来、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和恰当的讲解方法,注重教学后的总结与反馈,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中学),2015(2)

[2]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3]王俊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J].才智,2012(2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