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的景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探析

2018-05-14 08:59王军英胥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工法绿地项目管理

王军英 胥明

摘要 分析了现行景观绿地养护管理的主要模式,以及采用过程控制和结果导向模式进行绿地管理的优劣。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的绿地养护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采用的目标层次、技术路线、绿地元素工法分级方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建立了适用于时间、元素标准、工法清单和量化考核多维度的绿地养护管理方法,为创新绿地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地;养护模式;项目管理;工法;敏感点优先级

中图分类号 S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189-05

Abstract The main modes of current landscape greenl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opting process control and resultoriented mode for greenland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A gree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was put forward.The target level,technical route and the grading method of green space elemen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A multidimensional greenl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ethod suitable for time,element standard,construction method list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was established.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novation of green spac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Green space;Maintenance mode;Project management;Method;Sensitive point priority

景觀绿地的养护从诞生起,总是带着“公共”帽子,而且与地方经济的相关度不高,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市场化竞争不充分,行业发展较慢。上海市金山区以“政企改革”为契机,推动了绿地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进程,现在基本趋向于全面开展市场化管理。现行存量绿地的养护管理一般采用3种模式:一种采用建设单位管理模式;第2种采用市场采购管理模式,招投标将具体的养护工作承包给企业管理;第3种采用双轨制管理模式[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关绿地养护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

上海作为全国城市转型功能升级排头兵,正着力创建世界级可持续的大都市,景观绿地作为城市名片的外延正日渐重要。而长期以来,以养带管的作业模式,完全不适应新时期政府、社会、人民群众对优质景观和良好环境的迫切需求。笔者通过引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PDCA)的方法,为绿地管养模式,特别是成本、质量和进度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景观绿地养护的特点

1.1 对象特异性

城市绿地按功能分为公园绿地、城市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2]。由功能用途出发,不同的绿地类型往往形成不同的景观元素,又或绿地中各类元素的比例差别颇大。常见的景观元素有孤植树、树阵、行道树、树林、草坪、草地、草甸、花坛、花境、花丛、容器花卉、竹类、水生植物等[3],虽然植物是绿地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不同植物存在立地条件的差异,设计采用植物配置组合形式不同,植物品种或类型相似但环境不同,又或环境相似,但群落组成不同均会引起景观绿地养护管理的较大差异。

1.2 分散性

绿地养护的对象往往是分散存在的。景观设计为了提高观赏性和生态效益,景观绿地内总是在空间中呈现组团、线性的不同分割,利用水体、斑块、廊道、群落的设计[4],表达出丰富的空间变化。与此同时,景观中各类元素的体量也是变化多样的,很难统一,按尺度的要求一些元素如林带可能占据整个绿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一些精致小品的体量微乎其微。

1.3 环境敏感

景观绿地是城市的元素之一,也是城市功能发挥的载体,虽然其经济效益不如其他的元素,但正因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带给城市演化持续的动力。景观绿地与自然环境有本质区别,景观绿地虽然按照自然的法则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维护,但这些过程也决定了景观绿地不是自然产物,而是人的主观意识在时空中呈现的人工工程;既受自然环境的干扰如灾害气候、火灾、病虫害、地震的影响,也受到人类活动强度与维护强度的影响。当干扰强度大于其再生和修复速度时,景观绿地并不一定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1.4 成长性

绿地养护区别于公路、桥梁、海堤、路灯等其他市政设施,绿地的建设一般由硬景和软景组成,硬景主要指绿地中的小品、铺装、照明、浇灌系统、弱电系统、园林家居、园林建筑、附属设施8个大类;软景主要指绿地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在合理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下,由于植物要素在整个景观中会随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美丽的状态,因此景观质量的提升归功于植物的成长性。

2 景观绿地养护管理的模式

不同营养模式对管理对象的约束强度分析见表1。

2.1 以过程控制的养护管理模式

程序控制法即对经常性重复出现的业务,要求执行人员按规定的标准化程序来完成,以保证业务处理质量达到控制目标和要求。

养护的过程控制规定了如何处理一般问题以及处理养护对象、场地和各类投入物料资料的例行办法。也就是说养护管理过程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参与养护组队、班组和人员,工法、工序的实施办法,组织分工后的责任,以及必须的操作、纠偏、反馈整改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研究,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筛选得到提质增效、成本可控和实操性最强的计划方案,规范受管理的人们依章操作。因此,过程控制是复杂的系统活动。

2.2 以结果导向的养护管理模式 结果控制即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参与主体共同确认,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5]。

养护的结果导向管理,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的市场化进程,采用市场化可以解决一些养护资金缺乏的问题,推进绿化养护作业市场,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和考核机制,同时快速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降低资源配置的依赖度,使得景观养护投入维持在较低的水准上[6-10]。

绿地养护管理中采用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本来并无优劣之分,也是不同实施主体取得竞争比选优势的重要原则。景观绿地管护的公共服务是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將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履行。这类服务合同采用的“他人控制”质量控制原则,建设方通常在合约中规定了需要完成的工程量与达到的效果标准,总包方会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做出实质性响应,在合同中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业主标准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方案,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实现约定的要求。建设方根据需要为实现的结果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以督促总包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工作。由此可见,建设方常采用结果导向来控制养护成本和养护质量,委托专业公司,第三方协助控制管养成本、进度和质量,而总包则采用过程管理控制景观绿地管养的经营行为。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3 养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标准的合理性与实现效果的途径

硬景和软景各自的特点表明,两者采用相同的评价体系往往无益于实现景观质量提升的目标。硬景是采用非植物材料进行建设和打造的景观元素,属于“衰退型景观”,这类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的品质呈现逐步降低的情况,因此后期养护投入往往收效甚微。而软景是采用植物进行造景的景观元素,属于“成长型景观”,后期的养护投入会直接影响景观的品质。现行建设方制订标准以合格作为评价方法,一些针对软景的考核标准界定含糊,因此通过几年的养护后,导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意图无法体现和形成。

3.2 工程量核算的问题

由于景观绿地元素因养护特点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养护投入差异。因此,通常采用措施项目“包干”方式使得养护工程量的核算变得十分困难。养护措施是针对不同养护元素采取必要的劳动、物料投入的行为。现行的养护经费往往按照面积测算,在景观元素较为单一的林带、草地、水体中,适用性较强,但当绿地等级较高,绿地元素多元复杂时,测算出的结果基本无法满足养护措施包干费的投入。

3.3 考核方法

建设方对绿地管养的质量、进度评价常采用效果与标准对标的方式进行,不会对养护措施数量和质量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考核,属于结果导向的反向考核,认为只要结果合理,即可忽略既定的养护施工方案和技术准则,但因为一些养护措施的“偷工”,带给植物致命的损害。因此,当考核的时间间隔较大或抽检的比例较低时,极易造成不同时点、不同地点养护品质的巨大差异,滋生“偷工减措施”“考核前赶工养护”“抽查舞弊”等行为。

针对现行养护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必要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求更为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在成本与质量平衡的前提下,通过后期养护,最大程度地提高养护管理品质,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命题,对现有养护管理模式的改进势在必行。以金山区、奉贤区园区绿地管理目标按层次要求进行分解,制订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

4 基于项目管理的养护模式

图2所示为养护管理的一些模式。

4.1 调查阶段:绿地信息提取

提取绿地信息作为管理起点,对全面、客观地了解景观绿地的存在状态十分必要。通过一些技术文件、管理合约、养护台账等能简洁、迅速地了解绿地的概况,比如绿地的建设单位、移交单位、建设或移交时间、绿地区位、规模、养护投入等,将绿地信息与养护投入的预算费用按企业经营能力进行核算,将更有助于提前了解项目的经营情况。

4.2 分析阶段:编制元素清单

通过编制绿地元素清单,了解绿地内各景观元素的特征,按照养护专业进行资源配备是合理分工的前提。绿地元素清单明细各类元素规模、规格、区位等信息,以此组成的工作任务单,便于进行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

4.3 元素标准对标

标准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当地行业环境中使用广泛的标准或业内公认标准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标准和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企业开展养护管理的标准对标也是合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标准对标有助于参与相对方实现工作目标的共识。

4.4 编制养护操作清单

养护清单一直以来被大多数养护企业忽视,养护清单的本质是养护台账的数据化体现,而这部分的工作最为系统和繁杂,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需要专人进行收集、分析、管理和应用。行业内是存在类似的标准工法,多数专业技术规程均是此类文件。但是由于技术规程是在一定条件下,由小部分的科学试验和统计方法获得的数据,适用性并不强。当养护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很难借鉴。因此,建设方、施工方或者第三方专业单位编制养护清单能力较弱,更有甚者根本没有养护清单,导致绿地养护管理“无计划,无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4.5 编制养护考核办法

元素清单与养护操作清单的编制是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双控”管理方法的两个抓手。

元素清单通过对标标准,保证了养护实施的效果,而养护操作清单的作用无论对建设方和施工方均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养护操作清单可以打破养护以措施包干管理的模式,在规范作业程序、劳动力投入和进度控制方面均能发挥作用,而建设方只以结果评价的模式,也会为不合规的养护操作埋下祸根。

4.6 工法重要级的确定

项目管理中有关验收时,在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确定了3级验收的要求,即检验批、分项验收、分部验收;以往以养护措施进行考核时,不会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验收,而由此造成景观绿地品质下降。特别是软景有其特殊性,植物管理的工作内容、顺序、要点操作不当会给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工法中重要级的确定也是为了弥补养护操作清单不能体现的重要信息内容。

优先级:5级为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完成度>95%,完成质量优秀,当与以下等级工作冲突时,优先安排完成;4级为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优先级仅次于“5级”,完成度>90%;3级为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完成度>90%;2级为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完成度>80%,可以推迟完成,整改期限为下一个养护周期;1级为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完成度>70%,可以推迟完成,整改期限为下一个养护周期。不同作业内容在1年中的優先分类见表2。

4.7 工法清单

企业施工作业能力不同,编制的工法清单也不相同。在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工法和工艺的正确性就十分重要,养护管理中一些敏感的工艺要点往往被建设方忽视(表3),称为“工艺敏感点缺失”,而且当忽视这些敏感点,较短的周期内不易表现出来,需要通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优异的养护管理模式,必须做到工法安排合理,工序搭接顺畅。综合考虑到露天作业的困难程度,以及作业人员特长,养护管理组织才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

4.8 确定实施周期与进度对标

确定养护实施周期与工法清单编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工法的敏感点分析中与时间相关的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通过工作清单在一定的操作规范下完成工法清单闭合的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常态化管控,也保证了精细管理的可能。

景观绿地类型、区位、功能不同会引起人流变化差异,开放绿地、公共绿地常位于交通便利和人流较大的地区,因此一些养护作业的进度对标显得尤为重要,工作滞后会给景观质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一些防护绿带、水系景观因为外在干扰比较小,则闭合周期可稍微延迟,但根据作业规律,一般周期不易过长,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性确定。

5 结论

景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单一使用过程控制和结果导向的方法,存在的弊端显而易见。结合绿化行业发展现状实际需求,构建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模型和控制维度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养护措施与景观元素建立起多维的对应关系,在时间的维度上,建立起元素标准与工艺、工法的对应关系与量化方法。并按照养护清单的要求,提出了“优先级”“工法敏感点”两个维度,虽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经过研究可知,在PDCA管理体系中应用时,会对绿地管护效果起到极显著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梳理质量与进度、安全环境与质量的关系,使得养护管理体系中养护措施清单数据化,养护考核由定性考核转变为定量考核变成可能。

参考文献

[1] 贺金虹.城市绿地建设现状综述[J].科技资讯,2009(10):14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绿地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3]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等级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1.

[4]王心宇.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7):147-148,155.

[5] 张勇,柴邦衡.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 张莹莹.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的标准化路径[J].中国标准化,2017(16):206-207.

[7] 伊爱娟.城市绿地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2):56-58.

[8] 杨志明.绿地养护的原则及方法和途径[J].中国园艺文摘,201 27(1):91-92.

[9] 曾丽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0,29(12):216-217.

[10] 马强.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在不同季节的应用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6(17):193.

猜你喜欢
工法绿地项目管理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勘 误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MJS工法与冻结法结合加固区温度场研究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CMC工法在某项目的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