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中学古典诗词之“渔”

2018-05-14 14:27虞晓燕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灵活古典诗词教学方法

虞晓燕

【摘要】古典诗词对于中学生提高修养,了解优秀的文化典籍,充实自身底蕴,汲取文化的营养非常重要。中小学部编新教材在古典诗词的引入方面加重了比例,因而中小学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诗无达诂, 方法不止一条,使用方法要灵活,因作品而异,采用最适应的方法切入,更要注重方法的侧重与融合。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常常抱怨文言诗词艰深、晦涩,缺乏学习兴趣。而学者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古者则有幽深淡远之旨,今者则得亲切逼真之妙。两者须看时并用,方得文字机趣。”学习古典诗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鉴于此,我想结合中学古诗词教材和自己的教学体会,对鉴赏方法作浅显的归纳。

一、知人论世

“知人”包括了解作者人格、思想、精神狀态、遗传、境遇、生涯、心理等。论世,《文心雕龙·时序》:“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世”包括时代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还包括年代、地理、制度、风俗等。 中学教材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屈原的《离骚》、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又如李白《赠汪伦》,在教学时须了解唐人漫游的情形,李白的爱好(一生好入名山游,好酒)、性格(不喜落泪)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应了解唐代送别的时间、路程、折柳、饮酒饯别等风俗;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需了解盛唐文人的从军边塞的昂扬精神,不至于做悲伤语读。

在解读苏轼的诗作时,须了解苏轼的人格、情趣与爱月的喜好相结合。《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临皋闲题》中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种种关于月的诗作可以看出苏轼是心地纯洁,一片冰心,反映出来便是性情爱月,此出自本性。因此他不适合官场。爱月是他的人格的一个典型反映,而非官场不如意,才去寻消遣而爱月。恰是他纯美的性情,他才官场不如意!因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不宜从官场失意去做过度解读,不宜做牢骚语看。而更多的正是苏轼的自然审美观、人格、天人合一的映照。

二、情感共振

所谓情感共振,是指读者与作者共鸣。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有这样的论述:真情与兴会; 深情与至诚;悲喜与同情; 痴情与彻悟;情景与主从,傅先生在此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处不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登高》皆是情感共振较好的典型之作。

三、情景的想象和描述

诗的语言是跳跃性的,需要联想衔接。鉴赏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其情景进行玩味、体验、会心、妙悟。要融进读者的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但不能像脱缰的野马。

要让学生领会,必须把对情景的想象说出来,这就要借助描述。描述是一种情景教学,引人入胜。如王昌龄的《采莲曲》描述,展示采莲图景;诗歌又具含蓄之美,许多词语富于弹性、张力,甚至有一些模糊语言,全在想象。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红楼梦》的香菱学诗,关于对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的理解、想象、体验、描述的道理,全都可以用到这种鉴赏的方法。 另外,想象需要体验与超越性,描绘则需要传神达意。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教学时可以加以关注。

四、意象、意蕴、意境的会通

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的意象,解读诗词时要注意对意象的体悟。如关于“明月”的意象、意蕴,关于“送别”的意象,有青草(芳草)、浮云、落日、征蓬、鞍马这些,又如“杨柳”有作为春色、春意、春天,蕴离别相思、兴亡之叹、女性姿态、女色等丰富的意蕴。

五、解说创作方法

古典诗词在赏析时,还可以适时融入创作方法的解读。可以关注创作方法中的炼字、炼句,词作诗眼,词眼,名句的解读;关注层次结构,透视,设色,境界等这种诗中有画的创作;关注脉络交绮的写法;关注通感的运用;关注动静配合和化静为动;关注超越时空、正反对比;关注夸大失真和巧妙比喻。

六、意趣和理趣的感悟

诗人词人以童真、纯洁、浪漫等心灵感受、体验和妙解事物,主客之间情感沟通,因而意趣无穷。鉴赏这类作品,要分析意趣,赏析趣在何处。诗词藏哲理、道理,十分有趣,但必须“理趣”浑然,寓于形象之中,否则枯燥、概念化,因为诗词是注重形象的。注意不可强索理趣。

七、风格体认

诗词各有风格,如隽永、沉郁、纤巧、浓艳、冲淡、豪放、婉约、典雅、平和,每种风格的诗体赏析时要各有侧重。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词教学既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的途径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也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灵活古典诗词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