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策略研究分析

2018-05-14 14:27蓝嘉慧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策略分析小学语文

蓝嘉慧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模式已经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语文的学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借鉴传统教育的优势,更需要与时俱进。小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朗读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通过对课文进行朗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现在教材选定的课文内容大部分都是比较长的,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學习兴趣,如果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进行理解,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朗读优势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朗读都是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朗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与理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进行主动的思考,语感也可以得到锻炼,这些收获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普遍存在活泼好动的现象,如果单纯通过教师进行课文的讲解,小学生很难从始至终的耐心听讲下去,但是如果通过让学生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就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力。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做好示范性朗读。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时,要富有感染力,能够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描述的环境中去,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小学生亲身体验的欲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在进行课文朗读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将课文中描写的文字内容想象成脑海中的一幅画面。例如小学生在进行《数星星的孩子》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孩子带入到课文中的意境中去,引导学生想象出孩子靠着奶奶数星星的温馨画面,有利于学生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就是朗读带来的优势。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策略分析

(一)合作朗读,激发语趣

实际教学经验表明,朗读是进行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朗读需要学生对其有浓厚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看到有许多学生拿着书,只张嘴却不发出声音,或者只单纯盯着书看,这些学生多半是对朗读没有兴趣,而这些小学生语文成绩也都很不理想。因此提高语文成绩就需要从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入手。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开口朗读。例如在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大声朗读,也可以以全班“开火车”的形式,按照标点符号,一人一句进行朗读。老师应当对学生提出一定的朗读要求,例如字音要读准确,句子要读通顺,朗读时不能读错、少读或者多读。此外,学生朗读时还要富有感情。对于朗读非常认真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表扬。

这种合作朗读的最大优势在于创新,新颖的课堂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由于小学生都普遍存在乐意展示自己的心理,很多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都渴望轮到自己,对于自己该读的段落,很多小学生已经在心里默默做好了准备,即使是在别的同学朗读时,也会很认真的倾听,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了提高,成绩自然会越来越进步。这种朗读方式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字音、字形以及词语的运用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以外,通过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很容易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并及时给予纠正。

(二)对比朗读,强化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通过朗读,还需要加深学生语感的培养。同一句话,通过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小学生由于语感的缺乏,在进行课文朗读时经常是一字一顿,或者是没有停顿的连续朗读,这些都是朗读中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某些语句中需要按照句意进行断句,由于学生不理解,经常会断错句。除此以外,小学生无法分清“词”或者“短语”的含义,这样在断句时也会出现错误。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害怕学生读错闹笑话就减少学生的朗读次数,相反的,只有让学生更加勤于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反复的体会才能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对于句子成分偏复杂语句偏长的句子,教师可以事先进行讲解,或者亲自示范朗读。只有经过不断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其中曹操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这是一个明显的疑问句,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语感,很容易把它当成陈述句来进行朗读。教师可以请两位学生一个以疑问句形式进行朗读,一个以陈述句形式进行朗读。很明显可以体会出只有把这句话读成一个疑问句,才能抓住曹操这个角色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对比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加深了学生对不同人物性格的理解。

(三)借助多媒体营造课堂氛围,把握朗读的节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当前许多的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极大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配合相应的音频或者图片等形式,进行示范性朗读,通过营造适当的氛围,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所展示的情景中去,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大脑想象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朗读体验,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节奏的把握。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祖国的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内容或者是图片,花瓣上的露珠、田野中放风筝的孩子、小鸟的歌声等,学生看到这丰富多彩的画面,一定会有切身的感受,被这种情绪所熏陶,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于是被动的学习形式就变成了主动的学习形式,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四)激情朗读,品味语句

不同内容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朗读形式,朗读都需要富有激情。朗读的激情体现在朗读的语速以及语调中。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朗读的语速以及语调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对于比较欢乐的课文内容,学生需要用高昂的语调朗读,对于比较悲伤的内容,需要用低沉的语调进行朗读。在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朗读出欣赏的语气,让听众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朗读,按照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朗读的形式。例如在朗读时,可以加入一些肢体的动作或者表情的动作。教师可以邀请一位学生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性朗读。朗读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快或者放慢语速、提高语调等,也可以加入一些丰富的肢体动作。在朗读完成以后,请倾听的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请学生总结一下通过倾听朗读积累到的好词好句等。通过这种交流式的学习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

例如学生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句是:“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学生在进行朗读时可以比画着做出“挤”或者“碰”的动作,通过一个“挤”一个“碰”字,学生很容易就意识到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这样通过不断进行饱含激情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品味出语句的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益处。

(五)对学生进行精彩丰富的点评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精彩丰富的点评,使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的朗读情况。对于朗读效果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奖励,而对于朗读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要给予引导和鼓励,以更好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效果。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对文章某个段落进行朗读,然后教师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点评,要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然后要求小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点评,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朗讀技巧和水平,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朗读无疑为语文的学习增加了趣味,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的过程中去,并感受到朗读带来的魅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对学生的将来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聂桂霞.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9)

[2]薛海莲.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策略分析小学语文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