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作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2018-05-14 14:27杜越华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作用

杜越华

【摘要】文言文教学长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难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在“知识与能力”领域,要求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价值观”领域,以“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为目标。《新课标》体现出鲜明的应用性导向,强调对文言文的实际理解、应用,以及发挥文言文教学在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继承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文言文的教学难以深入,实因缺乏语言环境。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是“中文写出的外语”,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输入和使用的积累。课堂教学中,通过经典背诵、内容讲解,大部分学生仅能获得“1是1,2是2”的单点知识,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而文言文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使用技巧、使“死文字”变为“活文字”,文言文恢复其“文字—工具”的本质,成为学生探索和理解古代文化、汲取民族智慧的工具本文及本文基于的教学实践是对文言文写作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作用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文言文写作;文言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文言文写作的背景

(一)新课标的更高要求

《新课标》的重点,不在于学生对实词、虚词和句式用法是“了解”还是“熟练掌握”,而在于“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以及“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意义”。弱化的是对文言词汇句法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强调的是文言文的实际阅读能力,以及通过自主阅读文言文“得古人之道”,吸收学习传统文学文化精华的能力。这是鲜明的应用性导向。这其中,实词、虚词和句式用法等知识点并不是被放弃,而是回归其工具属性,成为文言阅读的基础。在《新课标》要求下,仅掌握“工具”本意是不够的,能使用“工具”进行阅读、理解、实现文化共鸣才达到教学要求。从这个层面来说,《新课标》对文言文要求落到实处,似易实难。

(二)阅读理解式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重点会使用阅读理解式教学,即教师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说明,掰开揉碎,务必要让学生理解(背出)课文中每个字词。这种学习方式因其知识的单向性传递和学习目标的封闭性,有显而易见的局限:学生面对课文可以条分缕析,解说分明,但换上其它未学习过的,《新课标》要求能自行阅读的“浅易文言文”,就如见天书,不知所云。在掌握文言文课文内容和掌握“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之间,还存在相当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增加“释文说意”之外的教学手段来缩短距离,帮助学生实际掌握。

(三)文言文语言环境的缺乏

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是“中文写出的外语”,在日常生活中既没有输入,也没有使用的积累。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出了课堂就不再有机会通过实践使用来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二、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文言文写作的目的

写作练习是对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的自主化使用练习,会调动与所用文字语言相关的全部知识,锻炼使用相应文字语言的实际能力,写作成果也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对所使用文字语言的实际掌握水平。

在学生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现代汉语时,就会逐步进行组词—造句—写作的练习。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练习,才使学生有效掌握了现代汉语的词法、句法及各种基本文体写作,既培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也锻炼“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本教学设想的萌生,就是希望模仿现代汉语的教学路径,通过引入写作训练(包括基础的用词、造句训练以及成段落体系的文章写作),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词法、句法的掌握度,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高中文言文写作教学的目标

在文言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中,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将文言文写得像现代汉语作文一样好,而是应侧重于通过文言文写作提升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力。主要目标如下:

目标一:发现学生文言文应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进行提升

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文語法的掌握:通过写作练习,在学生的实际运用中发现发现“错用”—“错解”,找到学生对词法句法掌握中的错误,针对性改错。

对名篇名句内涵的理解:对名篇名句的正确解读不一定来自理解,也许是来自释义的背诵。通过“写仿句”和“引用”练习,可以再次梳理,发现理解的局限性,拓展深度,引发思考。

目标二:提升学生文言的实际使用能力

从文言文的工具性出发,提升学生实际使用文言文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文言说/写”的能力:即使用文言文进行表述的能力。可以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较为标准的文言文说出来,写下来,相当于“今”翻“古”的翻译能力。

“文言思考”的能力:代入文言思维,用文言体系进行思考,即减去“文言说/写”的能力训练过程中的“翻译”环节,从思考开始,即使用文言“直出”。

“文言语感”:能把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文言文的特有“语感”,在语感模仿写作中感受具有时代特性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美感。

目标三:引导学生自发认同古代文化、汲取民族智慧

在文言文写作学习中认识和体会古代文学的精湛表达力,从而认识和认同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价值;在文言文写作中通过名篇仿写等环节实现对古代经典智慧的当代理解。

四、文言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探索

(一)教学时间安排

1.引入文言文写作的时间点

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写作的时间点不宜过早。应在学生充分学习了文言文基础词法知识后进行,时间上,可以安排在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习文言固定结构的同时引入文言文写作,并贯彻到高中阶段学习结束。

2.文言文写作课程的课时安排

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工具,文言文写作课程应与常规课程充分穿插,完全融入文言文教学体系中,作为文言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项目。

3.分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成果目标

应以学期为单位,设定明确的成果目标:

高二第一学期:简单的文言应用文、文言记叙文写作。高二第二学期:结构完整的文言记叙文、文言抒情段落写作。高三第一学期:结构完整的文言议论文写作、具有鲜明年代特征的文风模拟。高三第二学期:补充扩展学习。

(二)教学内容设计

跟随阶段教学目标,遵循从易到难、从“达意”到“抒情”、从“仿写”到“原创”的路线,设计教学内容和训练题:

1.第一阶段:简单的文言应用文、文言记叙文命题写作

以使用文言文做出正确的意思表达为核心,结合教材中的应用文、记叙文篇目的学习,开展文言应用文和文言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用文言文写作信件、记录事件等。这一阶段重点在实词、虚词及句式的使用,不对修辞做要求,训练学生迅速提升文言语法。

本阶段教学文言作文命题举例:

《同学聚会请柬》(应用文)

请以清明假期邀请同学一同踏青聚会为主题,以文言撰写请柬一封。

……

这一阶段的写作训练虽以文言文进行,但应注意命题应紧贴学生生活,是“确有其事”的记叙文,和“确有所用”的应用文,这才不会造成无话可说的困境。

通过命题的文言写作,可以迅速了解学生对文言语法的掌握程度,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例文:

请 柬

赵兄文逸敬启:暮春时节,莺飞草长,恰逢清明假期,愿与君同游七宝老街,踏青赏景,还望拨冗赏光出席,不胜荣幸。弟陈晨叩上。

上文是学生的文言写作习作。可以看出学生是用了心完成作业,不但基本说明了目的,还能配合踏青邀约的主题,以“暮春时节,莺飞草长”,做一个气氛的渲染,使这封文言信件多一点“风雅”。特别是“暮春”的使用,清明节正是在“仲春”“暮春”交接之际,选词较为恰当。但在另一些具体用词语法上,可发现存在问题:“还望拨冗赏光出席”,已是假期,再谈拨冗有点“虚”,作为礼貌“客套话”,又与“赏光”有重复;而“出席”虽然有前来赴约的意思,但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并不适合于“游春”这样的休闲活动;“叩上”常见于文言信件结尾,但通常用于晚辈对长辈,如鲁迅家书中写给母亲的“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一月十六日”就是典型的例子,用在平辈朋友之间有欠妥当了。经过指导,该生修改如下:

《请柬》:

赵兄文逸敬启:暮春时节,莺飞草长,恰逢清明假期,不知君可愿与某同游七宝老街否?若能把臂踏青,不胜荣幸。弟陈晨拜上。

在改文中,该生改正了不恰当的用词,还使用了一个“不知……否”的固定句式,这是一个用否定词来表达疑问的疑问句,有较强的典型性,因此选取到课堂分析中,启发学生进行了类似句式的举例和造句: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举例)

向晚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学生举例)

突遇大雨,可共伞否?(学生造句)

春日渐暖,桃花可开未?(学生造句)

……

通过类似上例的写作尝试—教学指导—自主修改—分享启发,就完成一次文言文写作教学完整过程。学生可从中获得对自己文言文知识点认知正确性的验证,并在使用实践中加强文言文语感,从而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在本教学阶段,应使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词法和基本的文言句式结构,做到会使用基本正确的文言文表达意思,即掌握“达意”能力。

2.第二阶段:名篇仿写

完成了上一阶段的“达意”教学,学生们在文言文领域就如同婴儿学会了“站立”,有了“行走”、“奔跑”甚至“舞蹈”的基础,那该如何进一步学习“行走”、“奔跑”和“舞蹈”?最直接和简便的方式当然是模仿大人的动作。对名篇名文进行仿写,就是这样的模仿式学习。这一阶段重点在句式的仿写和掌握适当的修辞,训练学生掌握经典句式的灵活使用,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本阶段教学的文言写作命题举例:

仿王安石《游褒禅山記》写《游佘山记》、仿荀子《劝学》写《劝俭》、仿柳宗元《捕蛇者说》写《种桃者说》……

在名篇仿写的教学中,被仿写的名篇往往具有较强的观点和深刻的意义,受制于时代、阅历、思想深度等差异,名篇的思想高度是我们当下普通高中生无法企及的。所以在仿写的命题选取和写作指导中,要特别注意不可强求在思想性上对被仿对象的接近,要始终坚持“文言写作”为“理解文言”服务的教学初衷,将关注点聚焦在“形似”,管理好老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成果目标。

学生习作例文:

游佘山记

佘山亦名之兰笋山,宋代《云间志》称:古代有佘姓者居此,以故其后名之曰“佘山”。佘山之东麓,所谓东佘山园者,以其位于佘山之东名之也。山间产竹笋,有兰花幽香,清康熙帝南巡至此,品赏后即御书“兰笋山”,赐名此笋曰“兰花笋”。今言“兰笋”谓山型似笋者,盖传言谬也。

其巅平旷,有天主教堂,而拜游者甚众,所谓远东闻名天主教圣地也。由山以上数十丈,有天文台俨然,入之有双筒折射光学望远镜,百年摄天文照片,问其数,则其甚知者不能穷也,谓之“远东第一”。余与二人持票以入,入之愈深,所见愈多,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腹且空。”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见,比好天文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观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腹尚足以饱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焦渴饥饿而无物以食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御书,又以悲夫古笋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人者:松江郑卫华,静安陈展卓。乙未年七月某日,虹口万某记。

这一篇习作在课堂分析中引起了哄堂大笑,因为学生都认为这是“生搬硬造”的拙劣之作,诸如“持票以入”“不出,腹且空”“至于焦渴饥饿而无物以食之”……都觉得非常搞笑,后面的“余有叹焉”前半部分,又基本是照抄原文,实在应该不及格。然而对于仿写练习来说,本文虽然算不上佳作,却是“有一答一”的合格习作。首先在句式上,做到了尽量模仿原句,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实词的替换,比如学生们引以为笑柄的“持票以入”,原文是“拥火以入”,举着火把进入昏暗的洞穴,那天文台是怎么进去的呢?是凭票入场的,所以说“持票以入”没毛病,同时“持”这个动词用得还很恰当,“门票”这样的小而重要的凭证,确实是应该用“持”的。而“不出,腹且空”也是同理,火把要燃尽了,所以得从黑暗的洞穴里出来,肚子空了饿了,所以不能继续参观天文台。其次该文的第一段甚至可以称之为优秀的仿写:模仿原文结构,写了佘山名称的由来、别名以及别名的由来,甚至仿写了别名释义的谬误——“今言‘兰笋谓山型似笋者,盖传言谬也。”该生在课堂分析时主动说明本句是为了仿写而杜撰的,但是杜撰得还算有逻辑。在教学实践中,对此类看似“非主流”“恶搞”,实则用了心,有思考的仿写,要积极认可,正面鼓励和正面引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其它学生做出引导指示:名篇仿写练习首先重在斟词酌句,大家要把功夫用在词汇的恰当使用和句式的精准模仿上。

从上篇习作例文中也可以看出,对名篇全文的仿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适当的降低仿写难度,即不必全篇,而是句子或段落的仿写。这样切段练习后,可以减少思想内容对学生仿写练习造成迷惑和阻碍。

3.第三阶段:时代文风的转换体验

在名篇仿写教学完成后,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写作技能,下一步要重点增强文言语感,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认同和角色融入。受网络文化的启发,在教学探索中尝试通过同一内容、不同时代文风的转换,让学生体验不同时代文风的艺术美感,以及所代表的时代特征。教学案例来自于移动互联网(微信文章),摘录如下(节选):

《英文诗最美中文翻译》

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五言詩版:

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

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

片言只语短,相思缱倦长。

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上文不但在微信上阅读量惊人,在课堂教学中,也获得了学生的热情认可。虽然已经离开了文言使用的时代,但是学生仍有古今一同的对美的认知能力,产生与文学美的共鸣。而在不同时代文风间的转换可以称之为“美丽的文字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和娱乐快感,很能吸引学生,获得好感和参与。在教学互动中,有学生举出了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文风转换典故:

王之涣《出塞》

原七言诗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通过断句变为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通过课堂分享,学生都能感受到七言诗中唐诗的雄浑大气,断句后宋词的婉转清丽。教学探索实践中又据此深入开展了唐诗宋词背后、唐宋历史和唐宋文化的知识及认识分享,强化了对唐宋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实现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意义”的课程目标。

在优美教案的吸引下,学生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时代文风转换的写作练习中来。学生的习作例文:

《春晓》(原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文风转换改写习作)

春眠不觉日已晓,醒时处处闻啼鸟。

夜来卧听风雨声,朝看花落知多少。

《山居秋暝》(原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文风转换改写习作)

空山雨兮,晚来秋兮。

月照松兮,泉流石兮。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文言文能力的学生来说,文风转换使他们沉浸在古典文学的美妙世界中,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尝试和体验,产生真切的认同和热爱,他们在文言文学习方面也就此进入主动自发的状态。

(三)教学补充内容

或需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写作的兴趣、或学生在文言文写作过程中学有余力,在进入高三阶段,学生具有较好的文言理解和表达力后,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专题性的教学内容。经课堂实践,推荐2项专题课程:

1.八股文经典欣赏课——“反转”唤起兴趣

八股文长期以来被视作传统文化考试的糟粕,在学生心目中是古代文学甚至古代学习考试过程的“负面代言”。而当代学生特别喜欢对既定观点、既定判断的“反转”。所以八股文经典欣赏课是自带“反转”效果的兴趣唤起课。优秀八股文在500字内,实现严谨的文章结构、精巧的字词使用、华丽工整的对仗,端正的“馆阁体”,以及必须“言之有物”的深度要求,代表了古代文言文的技艺高度,可以给学生打开文言文在经典文学作品之外的新领域。

2.原创朗诵会——表演巩固兴趣

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写作出了一定数量的合格原创作品(包括原创文言文和文风转换),而同时课时充裕,可开展原创朗诵会,让学生自己朗诵自己的原创作品,甚至可以结合原创戏剧表演或汉服展示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服装、布景、配乐、演出结果等角度自行发挥,鼓励创意,将知识技能学习变成“好玩的事”,从而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兴趣,实现文化认同。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作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