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8-05-14 08:59宋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问题

宋春艳

摘要 通过分析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践的具体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全方位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088-02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l control in institutions in the new era,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u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e a powerful help for promoting the institutions to do a good job of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Internal control;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財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 号)[1]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末,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2]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3]文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报告。可见,国家管理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探讨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将为事业单位适应新时代的迅猛发展提供很好的保障。

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规范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我国的事业单位种类很多,按其事业类型包括教育、科研、文娱、医疗等种类,按其拨款方式分为全额、差额及自收自支3种类型,它所覆盖的领域十分宽广,且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很宽泛。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操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2 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 财政部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正式实施,但无论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面,还是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均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内部控制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并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单位虽有制度但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制定的制度主要用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2.2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环节之间不能做到完全的内控信息透明化和共享化。事业单位对于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内部控制规范条例落实不到位,不能严格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混乱,有一些常年闲置的资产不能及时利用;单位内多个部门铺张浪费,办公用品以及资产的购置不合理导致资金浪费。

2.3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不全面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大业务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后,各省、市单位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培训,但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尚未建立健全,或者建设进展缓慢,单位仍未按要求形成一套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各项业务流程仍未得到有效梳理、重塑,单位风险意识薄弱,未能识别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4 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规定,不相容岗位要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如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就是不相容岗位,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很多实例都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结果,例如高邮市农业委员会相关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原财务科科长晏某违规将农委财务专用章、农委法定代表人个人印章、转账支票及其本人印章交由柏某1人保管,为柏某能够将单位公款占为己有提供了可乘之机,2013年8月—2015年12月柏某利用担任高邮市农委出纳的职务便利,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从银行提取现金,私自将公款转入个人卡中不记账等手段作案57起,累计贪污公款1 000余万元。如果高邮市农业委员会相关人员早知道这样的后果,他们一定会遵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柏某也就没有这个机会,而她的人生也就改写了。

2.5 内部控制管理队伍不完整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上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建设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队伍。内部控制工作量庞大,涉及面广,而现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大多尚未配备专职岗位或人员,使得相应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加大,同时由于都是兼职人员,接受的内控培训少,由此导致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且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不仅缺乏新时代应有的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而且也不符合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2.6 内部控制的监督考核机制不科学 为了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如对工作职责分离情况、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考核,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本身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十分落后,未能做出真实合理的评价,考核以经济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为主,缺乏对业务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进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面前失去作用[5-7]。

3 新时代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對策

3.1 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强化法律责任 一是要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的决策者,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居主导地位。单位领导人应重视内部控制,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开展、防止贪污舞弊的重要前提和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二是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风险爆发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才能够有动力制定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析的相关政策制度,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3.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不但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要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避免内部控制制度与国家的法规冲突。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相关实施办法,有条件的单位还应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并定期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包括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而且要切实规定各项业务必须坚持的流程与关键控制点,使内部控制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相互牵制,要注重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制度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及时调整。新时代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书面的文字性规范和法规,还需定期举办内部控制相关的知识培训,扩充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范围,通过个体的提升来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3.3 健全内控信息系统,完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应涵盖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全部,包括六大业务领域,主要有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事业单位应对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结合单位自身业务活动的特点,分别编写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形成全面完整的内部控制指引体系,为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写提供支持。在构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时,首先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运营特点,对六大业务进行适当拆分,细化业务类型,将业务活动延伸至非经济活动,实现业务活动全覆盖。将业务活动六大业务拆分后,业务层面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财务报告、预算管理、筹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和社会责任管理、单位文化管理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有制衡机制,使其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教授认为,这个机制的系统集成就是内部控制体系系统化、集成化,并真正融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之中,形成常态化、流程化, 真正落地执行。在事业单位工作中,每产生一笔经济活动都需要2个或者2个以上部门人员办理,而不允许出现1个人或者1个部门单独进行,并且要对经办部门或者人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设定,在其职权的范围内进行处理。内部控制制度应该配合绩效考核制度同时进行,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本单位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地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将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内部控制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建立覆盖事业单位业务的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内控管理系统。

3.4 建立专业内部控制人员队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内部控制人员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新时代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水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来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加大力度培养内控现代化管理人才。事业单位可以引进新型的内控管理应用软件,并聘请专业老师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完善内部控制人员自身的硬实力。现代的内部控制人员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中,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复杂,如何处理好内部控制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关系也是建立内部控制人员队伍的重点。事业单位可以设置专职岗位并配置专职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以减少内部控制兼职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提高内部控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队伍的实力,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只有建立了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队伍,才能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2017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将作为每年的一项常规报告。要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按统一的报告模板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标准模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在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落实和实施的实际效果,要持之以恒,据实评价并不断完善,以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8-9]。

4 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涵盖了整个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协调与配合。新时代事业单位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自身的内部控制与前沿科技接轨,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全面梳理现有管理制度,找准关键控制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健全各项制度,将制度贯穿于各个业务层面,不断完善和修正,从而建立起制度完善、管理高效、监督到位、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效实现权力制衡,使单位从源头上规避经济责任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持续与稳定发展,为国家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17〕1 号[A].2017.

[2]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A].2015.

[3]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财会〔2012〕21 号[A].2012.

[4] 许瑞.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8(12):133,135.

[5] 吴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中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9):39-40.

[6] 李雨阳,王海滨,任伟,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标准模板研究[J].商业会计,2018(8):12-16.

[7] 潘秀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6):112-113.

[8] 陈新文.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J].中国农业会计,2017(2):22-23.

[9] 林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着力点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9):51-52.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问题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