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探析

2018-05-14 08:59杨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完善内部控制

杨晓云

摘要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投入数量和经费不断增加,农业科研内部控制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升级措施,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运行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04-02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and funds for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the risk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s also increasing.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and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uni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The internal control;Problem;Perfect

我國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时代,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才能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障。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发展新型农业,推动农业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经济结构优化与发展再升级的重要机构,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自身建设与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是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从内容上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2个方面。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就是由单位最高管理层、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安全完整、科研成果或人才培养的效率效果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本质是将制衡机制嵌入业务流程,减少乃至消除舞弊机会。制衡是指在单位的岗位设置、职权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内部控制涉及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沟通及自我监控检测等,从总体上涉及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促进科研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意义[1]。

1 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与企业相比,农业科研单位大多是“公益性科研机构”,收入主要靠财政拨款和项目经费,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运转环节少,人员流动性小,运行模式相对固定。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有的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重外部拓展,轻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研单位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会计只顾低头事后做账,不重视事前预算控制、事中审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农业科研单位迫切需要财务人员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和协助决策职能,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3]。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指导性规范。

1.2 问题

1.2.1 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单位内控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单位领导重视和推动是实施单位内控的关键,没有领导的支持,内控制度即使建立起来,也只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农业科研单位领导大多是搞科研出身,非常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研发、验收及成果转化等工作,并不重视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认为依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只要财政收支不出差错,做好年度财务预算与决算即可,对项目实施后的产出和效率不关心,认为无需建立单位内控制度。

1.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比如岗位设置问题,有的单位就没有规定到底应该由哪个部门负责设置岗位,每个部门控制管理的职责也不清晰,有些岗位设置的文件是人事部门下发的,有些则是科技管理部门下发的,造成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1.2.3 预算编制不完整、不合理,科学性、计划性差。在农业科研单位,部门预算是单位必须执行的一项重要国家政策及财务管理制度,带有很强的强制性和约束性。部门预算是单位特有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当下的部门预算编制时间比较紧,科研人员对其编制方法和概念也是一知半解,预算前期准备调查材料掌握不充分、考虑问题不全面、预见性不准确,容易造成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支出方面,项目验收前支出进度极其缓慢,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而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或突击花钱,导致项目财务验收难以通过,必将影响整个项目的业务验收。②收入方面,普遍注重财政资金的收入,对于横向课题经费、技术转让和服务收入、试制农产品收入、国有资产出出租(借)收入等则认为可多可少,关系不大。事业收支和项目收支预算与当年部门决算存在出入较大的现象,预算对业务的强制和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2.4 对内部审计重要性和实效性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手段。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有的下属于监察机构,有的下属于会计机构,内部审计不具备独立性。同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会计队伍中抽调出来的,并不具备相关的审计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极大地减弱了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

2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求

2.1 坚持差异性控制 农业科研单位资金来源复杂多样,承担的科研课题涉及国家的多个部门,除了遵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計制度》之外,还需要按照资金来源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如单位从国家争取的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多部门下达经费,就需要遵守各部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应该严加控制,不留下任何控制死角,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而对一些横向项目,重点是要满足协议双方的任务要求,资金可灵活掌握使用,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进行适度控制。

2.2 坚持实效性控制 近年是农业科研单位会计核算变化较大的年度,例如2019年1月1日是《政府会计制度》与《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旧会计制度变革与衔接的一年,国家的政策法规也不断变化,因此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各个模块相对独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2.3 坚持制约性控制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应当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建立科学清晰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要建立交叉制约监管制度,使每一个人能自动地检查其他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任何部门及工作人员都不能在未经其他人员或部门核准、复核或记录的情况下进行一项业务,也不能由1人同时兼任或有近亲属关系的人员担任,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职位分别完成[4]。

3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升级

3.1 单位内控以预算为主线,加强预算的执行管理控制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资金收支计划,各项收支应统一编制预算,保证预算核算口径一致;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尤其是政府采购预算,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5];定期检查考核各院所预算执行进度;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3.2 建立单位内部制衡制度 制衡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比如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不相容职务有由一人兼职的现象,应当定期清查并予以整改,坚决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6]。

3.3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培养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是构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组织人才保障。

3.4 提升全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虽然是一把手工程,但更需要全体成员的参与与合作。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内控管理意识[7]。

3.5 提高管理信息化控制 计算机的应用已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尤其是会计行业电算化已经实现,但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时应将内网与外网断开,防止因遭到不明网络病毒的侵害而产生系统崩溃;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应有严格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应设置岗位权限,使用不同密码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8]。

3.6 加强科研耗材的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由于业务性质关系,试剂耗材消耗量巨大,这也是工作中容易出漏洞的地方。购买时,要按规定严格执行集中采购制度,对采购业务实行招标、竞标、验收入库手续责任到人;对耗材的使用实行登记制度,定期盘点,及时反映耗材库存情况。

3.7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一人兼多职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专人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大部分财务人员平时既要处理账务,又要管理国有资产。应当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报废、处置,摸清家底,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4 结语

随着国家财政改革的日益变化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必将对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构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金高效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亚娥.浅谈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思想战线,2009(S1):13-15.

[2] 张俊芳,高健,张春红,等.强化农业科研单位内控机制的新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4(2):33-36.

[3] 李华.健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农业与技术,2010(6):90-92.

[4] 杨春艳.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185-186.

[5] 胡之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J].中国财政,2009(6):73.

[6] 李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448-449.

[7] 赵文玲.议林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绿色财会,2008(11):48.

[8] 何春萍.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实践和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6):32-33.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完善内部控制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