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探析

2018-05-14 08:59赵友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经费管理预算

赵友莉

摘要 从预算管理、资金立项及额度控制、项目经费核算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25-02

Abstract The fu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s were expounded from budget management,funding and quota control,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of project fund,the management of carryover fund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s;Budget;Fund management

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的自主权将不断扩大,因此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是用于科研课题(项目)研究、试验、试制、新产品、新成果推广的经费,主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农业部产业体系项目、“863”高新技术项目 、中央引导地方专项、农业综合开发推广和财政支农等项目。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涉及课题前期预算管理、资金到账立项管理、经费实施核算管理、结题项目的验收管理、结题后经费结转管理等。笔者从预算管理、资金立项及额度控制、项目经费核算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了阐述。

1 预算管理

1.1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报原则

1.1.1 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经费支出应以课题任务目标为依据,支出的内容、结构、比重等应符合课题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1.1.2 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经费支出和经费预算的执行应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符合课题预算任务书所承诺的有关事项。

1.1.3 经济合理性原则。课题经费使用和支出要严格按照经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执行,预算执行应合理、高效[1]。

1.2 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1)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一般是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组织管理,以课题主持人为项目负责人,负责课题项目预算及经费的使用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各单位应该分别根据所承担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并由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进行审核汇总,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各承担单位分别承担的任务、预算安排理由等,各承担单位名称、承担的任务内容及任务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信息应与确定的课题申请书保持一致。

(2)确保预算信息来源准确、可行,加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遵循先预、再算、后花。预算的来源不是财务数字,而是资源的分配,是任务的方向和目标,应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定量分析,定时了解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2],将预算执行情况与任务目标联系在一起。预算编制应由课题负责人与财务人员共同完成,从上至下高度重视全面管理。

(3)预算结果的落实及对预算的认知。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前期预算编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科研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3],如项目实施地的土质、气候条件及市场的变化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到项目执行任务的正常开展。项目负责人可以提前以预算的方式合理筹划调配资源,根据预测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变化趋势,采取措施预估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对预算的实质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 资金立项及额度控制

2.1 批量立项 批量立项是指由项目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科技项目,资金到账后根据项目总预算书、任务书(合同书)、批文及项目承担单位分预算等相关资料统一交至财务部门(纸版、电子版)。财务部门(科)据此统一办理科技项目财务立项入账手续。

2.2 单独立项 单笔科技项目经费到账,项目负责人将科技项目任务书(合同书)、项目预算书(纸版、电子版)送至财务处(科),财务处(科)根据审批预算书办理财务立项入账。

2.3 经费垫支立项 已确认立项的科技项目在经费到账前所发生的前期调研、论证费用等,尤其是农业科研项目受实施周期和季节的影响很大,为支持科技研究的正常开展,需要先行垫支,保证科研经费的正常使用,但项目承担需提前申请并填写《项目经费垫支申请》,提供合同书(任务书)等材料,垫支申请明确承诺归还日期、垫付金额、不如期到账的责任等。经有关部门批复后赤字立项,立项后可按执行进度开展工作,及时报销核算。

2.4 预算额度控制管理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率,落实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項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办法,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使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更加科学,项目资金使用更加合理。

(1)科研项目执行期为3~5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项目执行中项目预算资金额度在规定范围内调整已成为常态,给科研项目实施和经费核算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项目经费初期预算核定已不能满足科研项目活动的实际需要,应尊重科研规律和特点,在项目规定的控制范围内寻求简化、科学的预算调整管理模式,按项目所需实现额度控制方法的分类管理,如定额法、浮动法。

(2)定额法预算额度控制。目前大多单位采用的都是定额法,立项时按预算科目及额度金额直接录入,进行项目核算的金额定量控制,核算支出时分毫不差,单纯定额法已不能符合科研活动客观规律,在预算执行中科技人员不断申请,多次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财会部门根据履行批复申请,进行财务系统的预算额度经费调整,给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在时间和精力上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3)浮动法预算额度控制。浮动法分为预算浮动限额法和预算额度比例法。预算浮动限额法是按预算科目及额度金额直接录入财务系统,再通过额度设置来确定浮动限额,在政策允许的浮动范围内进行额度控制,进一步实行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预算额度比例法是按预算科目及额度金额直接录入财务系统,再通过额度设置来确定浮动比例,经费支出时可在政策允许的浮动比例范围内超额度核算。

(4)适用经济分类科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的预算[4],均可适用浮动控制方法。设备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的预算一般不予调增,所以设备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交流、劳务费、咨询费、间接费用不适用额度浮动控制法。

3 项目经费核算管理

近期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及政策,各部门在政策的引导下对项目经费核算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工作,对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资金拨付等会计核算进行了阐述。

3.1 项目承担单位多元化管理 随着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承担单位也呈多元化趋势,一项课题任务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完成,分为项目主持单位(一级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二级单位)和参加单位(三级单位)。由于项目课题任务的需要,有许多任务书以外的参与单位参与到项目的研发协作中,所有参与资金分配的单位都应填入预算表中,课题执行期间,未履行正式报批手续,课题承担单位不得随意增减课题合作单位,不得向未填列的单位转拨经费。参与协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不允许下拨,只能拨到参加单位。

3.2 资金拨付会计核算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库〔2015〕212号)[5]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编制指南,单位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表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中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披露,其中披露的内容包括资金收、付方的详细资料。故项目主持单位(一级单位)收到国家拨的项目资金后,主持单位(一级单位)留足本单位项目经费作为科研收入,拨付参加单位(二级单位)的项目资金是通过银行存款科目拨付各参加单位,参加单位(二级单位)收到主持单位(一级单位)拨入项目经费时,不应确认为主持单位(一级单位)拨入项目经费,应作为国家(单位)拨入项目经费。这样才能保证单位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表时,往来单位相互匹对,做到审核无差错。

4 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和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17〕5号)等有关规定,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或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在2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成的,按规定收回结余资金[6-7]。

4.1 结题项目的验收管理 项目完成任务目标也即是项目结题,是指科研项目执行期届满,通过任务和财务验收,并收到通过验收结论的过程;结账是指财务部门根据验收结论,将剩余经费全额清理结转的过程;结余资金是指项目结题验收后经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确认,可由单位继续支配使用的剩余经费。

(1)项目验收前,项目负责人应对准备结题的科研项目,全面清理经费收支及应收应付等账款。应收款尚未结清的,应在结题前全部报销或归还;尚有应付未付账款的,应在结题前全部处理完毕;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清理的,应列示说明沟通为后续支出。

(2)项目验收后,项目承担部门需及时将结题报告或验收结论等相关资料提供给财务部门,用以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相关依据。项目验收结论的结余资金与会计账务结余资金不一致时,项目负责人要说明原因有无验收中调减不予认定的相关事项。项目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项目结题验收结论,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对验收不予认定的调减事项需在规定期限内按审计验收意见调整。只有项目验收结论的结余资金与会计账务的结余资金一致时,项目承担单位方可对已结账科研项目提出继续使用申请。

4.2 项目经费结转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后承担单位需对已结账科研项目提出继续使用申请,对后续研究内容和经费支出进行合理规划,执行期不得超过2年。填写《**单位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后续使用申请书》,内容应包括结余资金项目信息、结余资金后续研究内容、后续研究内容与原项目相关性和后续经费使用预算[8]。结余资金应安排用于单位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不得用于绩效等间接费用支出。

结余资金支出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经新项目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签后报科研、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备案。财务部门依据计划任务书设立新项目,实施单独核算。

5 结语

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是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使用和管理项目经费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科研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蔡君玲.浅议事业單位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5(5):80-81.

[2]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2016.

[3] 蔡君玲,李军华.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之管见[J].经营管理者,2012(19):193.

[4]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A].2014.

[5]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库〔2015〕212号[A].2015.

[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A].2016.

[7] 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和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17〕5号[A].2017.

[8] 刘春燕.农业科研单位专项经费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J].财会研究,2017(4):255.

猜你喜欢
经费管理预算
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