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2)

2018-05-14 08:59杨佐皓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杨佐皓

摘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Z研究所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现状的分析,阐明财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設对其产生的影响,探究目前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举措。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信息化;农业科研单位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29-0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work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zation in Z Institute,expounded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n it, explored the problems still facing at present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互联网下财务核算、控制、分析、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已成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1-3]。笔者以Z研究所为例,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

1 Z研究所财务管理与信息化基本现状

Z研究所是以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检测为主要任务的省级公益科研机构,现阶段Z研究所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概况如下。

1.1 恢复二级法人之前的财务管理情况 Z研究所恢复二级法人之前,没有制定与财务相关的制度,均参照上级单位有关制度执行;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由上级单位设立的核算中心进行财务核算工作。固定资产由上级单位统一管理,由于信息传递滞后、核对不及时等原因,财务系统与固定资产台账没有做到账实相符;职工五险二金由上级单位统一缴纳,由于信息传递滞后、核对不及时等原因,存在应缴数与实缴数之间有差异的问题。

财务报销流程以差旅费报销为例,首先由员工手工填写差旅费报销单交报账员收集汇总;报账员按内控权限交相关领导审批签字后交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审核后进行支付、记账。整个报销流程工作量大,报账效率低。

1.2 恢复二级法人之后的财务管理情况 Z研究所恢复二级法人后,新制定了若干财务制度,弥补了制度上的空白;新招财务助理和会计,与原有的报账员重新组建财务队伍,缩短了报销流程的在途时间,提高了报账效率;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分户,目前已设立专人管理,做到账实相符;职工五险二金已进行了核对分户,能够做到实时根据人数变动、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变化及时调整;制定各项财务及相关制度,逐渐完善内控体系。

1.3 财务信息化现状 应用G9软件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在会计核算时根据需要挂接预算项目、预算科目、经济分类、功能分类等辅助核算选项,使收支核算清晰明细化。能够根据预设报表模板生成各类所需财务报表,便于开展财务分析。

已将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纳入“财政业务信息一体化系统”管理,实行国库工资统付,项目资金、日常公用资金授权支付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从指标到计划、从计划到支付的层层控制,确保支付过程公开透明、有据可查。

使用自治区财政厅在线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全面掌握固定资产存量、结构及分布情况。

2 Z研究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科研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导致Z研究所财务人员、科研人员甚至单位负责人长期以来形成一种“重科研,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错误观念。财务工作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发展艰难、缓慢[4]。

2.2 内控体系不健全 Z研究所虽然在恢复二级事业单位后新制定各项制度,但内容基本参照上级单位已有制度,仅稍作文字修改,没有能够切合Z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制度之后,没有组织职工进行有效的学习培训,造成职工对制度不熟悉、不了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事务时依然按照习惯操作,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导致管理人员权责部分、各部门之间未能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工作流程随意性较大。

2.3 信息集成程度不高,与其他部门缺乏有效互动 不同系统数据间交互困难,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主要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是用友G9,该系统的使用仅能实现基本财务核算,处于独立使用状态,与内控管理、科研课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没有有效衔接,信息沟通困难,数据分散,不能有效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无法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更不能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弊端。

2.4 财务汇总工作量大、错误率较高 由于目前财务核算与财务预算、财务决算、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不能有效衔接,编制各类报表时仍需要人工进行数据提取、汇编,该工作量巨大,在工作中极易出现由于业务生疏、沟通不畅等原因造成数字填报错误的情况[5]。以2017年财务决算与国有资产情况报告编制情况为例,该年度财务决算工作与资产报告工作相互独立进行,分别通过不同系统进行填报,且资产报告工作开始时,财务工作已经上报财政厅审核完毕。由于财务决算审核公式中无法对资产情况进行校验,且填报财务决算的人员对于固定资产情况不熟悉,导致财务决算中固定资产相关数据出现多处错误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2.5 财务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 财务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如用友G9系统中只能实现记账凭证查询,无法实现对原始凭據进行电子化存储。面对日益繁多的审计、巡查与课题验收工作,经办人需要手工填写会计档案调阅申请,交各级领导签字后,由会计打印出明细账,再以此为依据在档案室里翻阅凭证,进行复印。如此操作,极为耗时耗力耗材,给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负担。

固定资产信息录入平台中,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仍需要逐条逐项手工录入,盘点时也需要逐条逐项进行核对,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差、错误率高。

2.6 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现今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财务管理知识又熟悉信息数据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目前财务人员虽具备较强的财务处理能力,但在信息化处理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仍较为薄弱,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受限[4,6]。

2.7 信息化建设存在成本高、不稳定等固有弊端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系统的漏洞、网络的不稳定等各种原因,导致财务信息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情况发生。于是大多数人会认为,与其花大力气、大价钱去建设一个不完善、成本高、维护费高的信息化平台,还不如保持现状,这样既能避免麻烦,又节约了资金。这是导致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改变观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需要各级领导与单位所有职工的全力参与和支持,只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充分理解,财务人员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7]。

3.2 完善内控制度 要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要,重新对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指定、权限的划分等进行重新设定,要对人员操作的行为规范、权责制约等予以明确。要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应当随着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而非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稳定地保证财务信息管理的效果。

3.3 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 要建设一个以信息库为基础,集合业务管理、预算管理、账务处理以及财务分析功能为一体的动态管理体系[7]。

业务管理模块中,科研项目主持人在初始化时应提供相应科研项目的基本信息、设置成员权限、填报经费支出预算等;在日常运行中,项目相关人员要实时跟踪模块反馈信息,根据课题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安排调整及其他重要信息的更新维护;在项目结题时,要及时做好数据删档备案工作。

在预算管理模块中,要实现实时根据业务管理模块传递来的信息动态调整预算,要在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框架内,实现部门间、项目间、科目间合理调整;设立报警红线机制,以此控制网上报销模块,实现预算控制。这样能够使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紧密结合起来,使用同一个平台进行课题的核算和管理,实现费用超出预算、支付进度未达标时,系统立即报警并反馈给财务人员和课题项目主持人的机制,便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实时在线、有效地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控制、监督和持续跟踪。

在财务处理模块中,要实现网上报销功能。可以引进现已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的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来实现此功能,经办人可以在线填写报销单,相关领导可以在线进行审批,财务审核人员根据预定的公式运算完成相关费用报销金额信息的自动生成,最后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发送相关人员审核支付。这样能够使财务人员的出错率和工作量大幅降低,使得财务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外,从物资采购计划到物资采购实施、物资验收建档等财务工作也可以实现全程在线联动、全程跟踪监控的机制,减少出错率和财务工作量。

在财务分析模块中,可根据任意用户的任意数据需求,进行数据库中数据快速提取,并提供横向与纵向数据的比较信息,可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变动趋势分析、逐级逐层分析。打通预算-核算-决算全程数据流,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数据可分析。

3.4 提高信息集成化程度 可以引进现已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的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8],实现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资源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集成一体化。核心内容是要建立一个中心数据库,使各个管理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连,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动态核算,这样使用者、决策者和监控者都可以随时调用需要的数据,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和协作监督。

3.5 提高信息化水平 应逐步实现会计凭证、会计档案的电子数据库化,便于会计原始凭证的调阅与保存。这样经办人员可以直接登录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在线查询、调阅和打印,能够大幅度降低会计凭证调阅的工作量,防止会计凭证、会计档案的意外毁损与人为篡改。

可以引进现已有的扫码技术,将扫码枪和条码型固定资产标签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中,减少工作量、降低出错率,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3.6 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首先,要抓好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使得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各种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必备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知识,才能够胜任日常事务中的管理工作;最后,应该实行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

4 结语

事物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改善。要重点关注这些薄弱环节,构建适合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隋德才,姜成钢,屈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适应管理会计需要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1):12-15.

[2] 王义明.会计信息化促使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三大转变[J].财务与金融,2008(5):64-66.

[3] 林剑虹.浅析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现状与建设:以C研究所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1):90,87.

[4] 邓腾.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6(2):114-115.

[5] 孙宇韬,严春炎.事业单位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1):26-28.

[6] 黄欣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问题探析[J].现代财经信息,2016(3):207.

[7] 朱孔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171.

[8] 曾涛.科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ERP应用[J].中国商贸,2012(23):78-80.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