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8-05-14 08:59马珺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法措施

马珺

摘要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落实政策的基础上,应当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此提出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法的思考,有助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目标。

关键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31-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transparent, standard and scientific budget system and fully impl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hould continue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implementing policies.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hich was helpful for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achieve performance goal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Measure;Implementation method

預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是以预算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支出的效率和责任,要求预算在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与结果,要通过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服务水平和质量,科学高效地使用预算资金、多办实事、多出成果[1-3]。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为适应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4-5]的需要,推动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深入思考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法。作为农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1],关键在于设定全面、科学、严谨的项目绩效目标,以及真实有效、能够充分发挥推动作用的绩效评价。可是如何才能做好绩效目标的申报与编制,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编制好绩效目标之后,如何通过绩效评价行之有效地对项目预算绩效进行监督与评价,确实能够使项目按任务预算执行,达到目标任务,促进科研项目研究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真正为农业科研做出贡献,为农民增收服务,为社会创造丰富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走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农业科研院所近年来部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的观察与研究发现,项目绩效目标编制不够全面、绩效评价部分指标缺失的问题;绩效评价重事后、轻事中等情况较为多见。想要解决部分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当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分别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完善,可能对发现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1 认真细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

项目预算遵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绩效目标”的原则,根据各研究室学科方向,实行归口管理,配合院所财务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申报较为科学[6],绩效目标编制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期产出,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社会农业服务的数量;预期效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成本费用及占用资源;服务对象与项目受益人满意度的绩效指标。

(2)绩效目标的编制应当目标明确、具体细化、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绩效目标应当符合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规划,与支出范围及成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绩效目标从质量、数量、成本与时效等各方面进行细化,并按照定量、定性分级分档形式表述;制定绩效目标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应当符合客观实际。明确设定科研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申报书和任务书要有适用于考核的结果指标,并按照关键点设定明确、细化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用于判断项目实际进展。

(3)绩效目标的审核,应当归口汇总、审核其统筹事项的预算基础资料及各项目主持人提交的预算计划等。结合各科研项目的特点设定绩效指标,能够客观反映项目绩效水平和目标实现程度,对预算编制的必要性、项目资金确定的准确性、绩效目标设立的合规性、相关性、可行性、全面性、科学性等进行全面审核,必要时可聘请专家或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审核[7]。

(4)认真执行主管部门审核通过下达的绩效目标,及时做好资金安排计划,为预算执行结果绩效分析做好准备工作,督促各项目资金执行人严格执行项目年度任务预算和绩效目标,并做好考核与监督的机制,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2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重在绩效评价及其信息公开

2.1 如何扎实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2.1.1 项目绩效评价内容。项目绩效评价通常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重大项目且跨年度项目根据项目支出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主要基本内容包括:绩效目标设定与核定;资金投入与使用;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制度及措施,建立以科学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农业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绩效目标实现的效果与程度等。

2.1.2 依据项目任务书,建立重质量、重结果的项目绩效评价。加强项目关键点的考核力度,项目实施进度严重滞后的,或确实难以达到预期绩效目标时,应当及时调整或取消后续支撑。

2.1.3 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重大原创性和科学价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支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效果、代表性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以国际国内同行评议为主。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重点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关键部件等的创新性、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突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应用示范类项目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重点评价集成性、先进性、经济适用性、辐射带动作用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多采取应用推广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方式[7]。

2.1.4 严格依据项目任务书开展综合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约定,逐项考核结果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明确的结论,不能“走过程”,没有合理正当的理由不得延迟项目验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要突出技术指标的“含金量”,禁止使用成果充抵等。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和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对提交评价的论文、专利、著作等做出明确的数量限制规定。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项目可在结束后3年内进行绩效跟踪评价,重点关注科研项目的成果转移转化、应用推广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单位和合作企业应当如实根据成果转化推广及应用情况客观真实地开具科研项目经济社会效益证明,杜绝弄虚做假。

2.2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绩效评价激励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充分释放农业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励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2.2.1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管理部门建立自由探索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科研活动免责机制。科学研究原本就是探索未知、研究与创新的总过程。在研究与创新的整体过程中,需要科技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国家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对科学研究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企业和农民生产的迫切需求等,科技人员不负使命,忘我牺牲,全力投入科技创新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中,工作目标任务重、工作压力也非常大,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拿出了许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在科学试验与研究当中也有不尽人意的方面,比如由于各种技术线路的原因等,一些研究项目会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试验10次有9次都是失败的,甚至长期无数次的试验都没有成功过,因技术路线或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使项目无法达到预定项目绩效目标的,经绩效评价审定后,可依据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管理部门建立科研创新活动免责机制对项目负责人予以免责。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有成功,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后期的科学研究也总结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后面的科研道路总结经验、扫平障碍,通过这项激励机制,给予科研人员充分探索研究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不畏艰难、继续坚持潜心研究的创新动力。

2.2.2 制定和执行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薪酬的激励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全时全职承担任务的团队负责人、首席科学家、总负责人等以及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一项一策、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单位从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项目间接费用中提取的绩效支出,向承担任务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倾斜。进一步完善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参与的创新联盟,支持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农业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力度,使科研人员获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金奖励。作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并加快制定细化本单位行之有效的细则,尽快把提高科技人员薪酬待遇的利好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级性,为国家科技攻坚克难、再创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带动企业生产技术快速提高、提质增效,带动地方农民增收起到关键性作用[8]。

2.3 绩效评价工作的步骤 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应从3个时点进行:一是事前绩效评价。开展事前绩效评价的工作步骤,根据核定的项目绩效目标指标、评价指标等确定项目预算资金的合理性,结合绩效目标申报和完成项目入库工作。二是事中绩效评价。在项目实施中期,根据项目绩效目标指标、评价指标、项目资金及进度计划指标,跟踪检验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资金使用及效率情况。中期绩效评价可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按核定的绩效目标和计划进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由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整改。三是事后绩效评价。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通过绩效自我评价,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根据核定的项目绩效目标指标、评价指标、重点评价指标等检验资金的产出效益与效果,评价项目绩效目标实施的完成情况,提出绩效评价报告,为绩效评价结果提供真实可靠的结论。

2.4 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公开 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公开,以绩效考评为代表的有关绩效管理的信息内容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向政府部门、人大、政协、社会公众、社会媒体等进行公开,有利于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效率、提升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对农业科研服务的供给水平。

3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的结果通常以评分与评级相结合,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和意见为项目实现绩效目标、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绩效评价的结果应作为项目調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以及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区分因科研不确定性、技术线路等问题未能完成项目目标和因科研态度不端、盲目行为等导致项目失败无法完成项目目标,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严惩弄虚作假。

项目承担单位提高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在评定职称、制定绩效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等工作中,不能只简单计算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科研经费的规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事中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在项目实施中期聘请第三方机构根据项目绩效指标、资金及进度计划指标等对项目实施的绩效目标和计划进度全面进行评价,通过其提出的评价意见,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使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晰化,项目执行进度及支出情况透明化等。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执行的事中就可以进行有效整改和落实,纠正问题、积极推进项目执行进度,可在事后绩效评价时得到较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更好地达到绩效目标任务,为项目实施单位争取以后年度预算项目安排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德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65.

[2] 肖新花.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4):102-104.

[3] 付媛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9):229-230.

[4] 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5] 杨玲香.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6] 张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7] 姜彦丽.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8] 何立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法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