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8-05-14 08:59汪鑫雷晓葵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现状对策

汪鑫 雷晓葵

摘要 对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确保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科研单位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46-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proposed relevant sol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assets and ensure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Stateowned assets;Management;Status;Countermeasures

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我国还设有专门研究农业的农业科研单位,以确保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但农业科研单位价值的体现取决于其国有资产情况。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国有资产的构成趋向多元化,其规模也随之扩大,以往的管理模式与水平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笔者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1 现阶段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

1.1 实施论证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 采用集体决策模式,通过论证制度把控国有资产形成时期的项目立项情况。相关部门还需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和资产相关制度进行编制预算,让组织共同论证资产构建的科学性、有效性,确保资产配置符合农业科研事業单位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资产形成后,其管理采取制衡的机制,确保卡、账、物的分离与制约。在国有资产报废环节,所有环节都要依据规定进行,确保资产报废符合审批标准,残值评估与拍卖正规化以及账目及时更新等。其次,资产报废残值收入须全额上缴财政部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2 实施分级管理,建立相关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采取分级管理模式。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整体的监督工作,根据规定严格审查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报废、收益等阶段的工作流程与质量,并进行工作内容的细化,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避免推诿情况的出现;其次,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若发现二级单位存在问题要能第一时间进行引导,并对情况严重、造成巨大不良影响者进行追责处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与报废等工作由各二级单位直接负责,并通过责任体系的建立明确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与责任归属情况,一旦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可进行追溯调查[1-2]。

1.3 明确项目建立标准,提高新建项目管理力度 国有资产新建项目设立须达到标准才可审批通过。立项标准:具有可行性、效益性论证内容。设计预算标准:预算数据精确,项目设计合理、科学,符合实际需求。报建标准:杜绝违规行为,所有手续都符合报建规定。招标标准:招标、投标都符合标准,依据规定制定工程建设合同,杜绝串标、围标行为。工程建设标准:明确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负责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单位或者是个人,提高监督管理力度与水平。项目审计标准:提高工程决算审计力度,从项目竣工日起需在2个月内完成财务决算工作,其中还需对重要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确保所得数据科学、准确。工程验收标准:项目验收申请以及实地验收及时。资金支付标准:完善资金支付合同,加强账户管理强度,提高财政支付效率。资产建账与移交标准:需要在1个月内对项目决算结束的项目进行资产建账与移交。

1.4 开展相关培训,避免管理漏洞 第一,组织人员参加相关培训,规定国有资产管理人员都要参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培训,让管理人员能够自主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有关制度。第二,采取一定策略避免管理漏洞,惩治腐败之风。通过组织决策与论证来决定重大项目的资产采购活动;引入竞争机制,且集体决策不通过就不可进行商业性的招租,杜绝私自挪用、侵占行为;遵纪守法,确保工程建设根据招标制度推进。

2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产配置与后期管理结合不够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其设备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某些单位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只侧重于设备配置情况,未能妥善地进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导致某些设备管理不当或者闲置,形成资源的浪费。其次,某些经费充足的单位购置设备时缺乏规划性,某些设备因为购置数量超标而被闲置,加上这些单位资源共享意识不足,资产闲置、利用率低下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后期保养不到位,某些设备的性能还受到影响,使用寿命也大大缩减。

管理制度问题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有些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中缺乏依据;某些单位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低,相关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进而国有资产管理成效不理想;某些单位甚至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让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隐患。最后,单位采购部门也能够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因为资产采购和部门日常管理过程中,该部门会身兼多职,若没有分离不相容的岗位就会引发监管漏洞问题。

2.2 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管理机构存在漏洞 很多事业单位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理念的影响,未能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抱有“重购置,轻管理”的态度,甚至还会抗拒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觉得这些工作都是管理员负责的内容,若出现问题要承担责任的应是财务部门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基于这种思想,某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就会比较忽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岗位应履行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维护不到位、利用率较低等问题[3]。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些事业单位比较侧重财务管理,未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机构,所招聘的人员专业性也较差,对国有资产的记录不够规范;另外一些单位还会安排一些人员兼职负责这项工作,而这些人并不熟悉国有资产业务核算的内容,时常会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此外,该岗位的人员流动率较高,人才比较匮乏,时常让固定资产工作仅处于登记阶段,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二是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监督力度较低,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管理流程过于简单,再加上国有资产规模在国家的支持下不断扩大,相应管理要求在法律法规健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一直不达标。三是体制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现行管理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很难实现对资产浪费、闲置等情况的扭转,资产收益较低。

2.3 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管理与使用责任人落实不到位 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管理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监督制度不到位。一些单位比较侧重于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内容也只包括财务开支内容,对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监督力度较小,包括手续不齐全、保管变更缺乏相应的记录、岗位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4]。二是外部监管力度较弱。当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某些管理人员因责任意识淡薄,未能根据资产管理制度追责相关人员,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 设备、资源采购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需先进行预算编制,而后根据编制的规划进行采购工作。但是,某些单位的预算编制规划缺乏科学性,采购内容与单位实际需求并不符合,某些工作人员甚至会照抄上年度的编制计划或者是临时决定采购内容。

3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首先,要提起对国有资产的重视,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达成协作,制定资产明细账和保管卡片,让物品出入登记更为明确、详细。其次,实现资源共享,让其他单位或者研究小组可在支付一定费用的情况下使用某些设备。其中,资产管理部门要注意对设备的维护与调配,还可针对专业技术较强的设备绘制使用、维护说明书,如此一来不仅可提升资产的利用率,还可避免仪器违规使用而导致的性能影响、寿命缩减问题。此外,仪器租赁所得费用如果可用于日常设备的维护工作,这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助益。再者,定期对固定资产和实物出入情况进行核对、盘查,防止将国有资产拥有权归于个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盘查、清点过程中发现账目不对的问题,需第一时间查出缘由,找到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而后对资产信息和账簿信息进行更新[5-6]。

3.2 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内控制度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到位[7-8]。例如:在资产报废环节,若没有科学的技术鉴定意见和价值清单,相关部门对国有资产的报废、报损审批不予通过。在每年的资产清查盘点中,如果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为非正常因素,管理部门要依据规定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同时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3.3 重视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实物价值2个方面,而这也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实物价值还是使用价值,二者都不可拆开进行单一性的管理,否则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对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多个方面,如资产的购买、使用、租赁、处理报废等,要在坚持使用价值与实物价值相统一的情况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第一,可根据国有资产的实物特性,将其消耗情况、规模进行折算,给出具体的价值数字。第二,从使用价值入手,做好资产使用、租赁等与利益相关操作的监督与管理,避免非正常因素对其性能与寿命造成影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只有同时重视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其管理体制才能完善,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符合需求[7-8]。

3.4 约束资产出租、对外投资行为 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与租赁行为是为了提升国有资产的收益性,然而某些人员或者部门会将这一部分收益归于己有。为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审批力度,根据相关规定与法律进行审批操作,而且所有额外收入必须归于单位,实现统一管理。对于私自出租的个人与部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严厉打击,根据“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3.5 优化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纪检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协作,提高对项目的监管力度,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降低项目风险性[7-8]。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降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个人违法犯罪的行为。而且,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够让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更顺利地达成。对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需求与国有资产情况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管理系统,并安排相应的人员实时监控系统内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配和使用情况。其次,明确岗位职责,细化管理工作的任务,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要承担的责任,并对其进行业务方面的考核。再者,提高部门之间的写作力度,让审计、财政、监察部门都自觉进行监督监察,及时发现资产租赁、购买、调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

3.6 重视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队伍的管理可从三点入手:一是组织相应的培训,让更多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参与培训,学习他人的管理经验和方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二是设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例如人员评价制度、定期成绩考核制度等,此外,还可以让考核结果与个人年终奖励相关,这样可有效激勵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第三,某些经费充足的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小组,为国有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这样也可有效控制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从制度、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策略方面入手,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复杂性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法,如管理意识的提升、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现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等。只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做到“人人参与,共同努力”,树立新的管理理念,相信一定会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越发科学性、有效性,提升国有资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科研活动提供更大的支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让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萍,王雪,马红燕,等.试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7(9):9-10.

[2] 庞红军.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控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15):44-45.

[3] 谭志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7):15-16.

[4] 刘艳.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会计师,2018(1):23-24.

[5] 夏芝,朱永红,潘转霞.关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8(1):1-2.

[6] 张溯源,张丽英.从资产清查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7(11):16-18.

[7] 吴昊,沈云飞,陈娅.科技创新背景下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7):121-122.

[8] 朱毅.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低碳世界,2017(1):232-233.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