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分析

2018-05-14 08:59叶颖霄杨晓琳赵梓邑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财务管理

叶颖霄 杨晓琳 赵梓邑

摘要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针对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多部门联合编制预算、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强化财务人员培训等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59-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posed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s, coordinating budgets with multiple departments, improving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Fund management

科研经费是衡量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因素,是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已成为科研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大环境下,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也亟待改革和创新[1-4]。新形势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更是单位财务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财务管理视角浅析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1 农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经费管理难度大 农业科研经费一直具有来源渠道广、课题项目多且项目周期长短不一的特点,相应地给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更多的复杂性。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科研经费有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各省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还有省内外高校、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横向科研经费,经费来源呈现多层次、范围广的特征。由于科研项目专项资金一直长期存在管理部门多、各自为政、不相通用的问题,不同的专项资金一般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项目预算编制、开支范围、预算科目、预算调整、结题验收、审计要求等也各不相同,这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放管服”的新形势下,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进行了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松绑加激励”的实施意见及措施,减少了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条条框框,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也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国家与地方政策不一致导致单位对政策的理解产生冲突,财务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1.2 预算编制不完整,预决算差异较大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自2014年修订以后,明确提出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由此全口径预算正式写入预算法,同时人大、审计等部门加大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的力度,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后势必加大农业科研单位编制预算的难度[5-6]。云南省自2015年起要求将省级以外获得支持的科研项目资金全部编入单位部门预算中,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资金来源渠道众多,全年项目资金除了省本级财政补助收入,另外很大一部分项目资金是向各级部门申报的各类竞争性科技项目,这部分项目不确定性大,往往到了年中或年末才能确定是否申报成功,由于对该类资金无法准确预估,在编制预算时就很难将这类收入准确预测填列,造成预决算差异较大的现状。

1.3 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实物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农业科研单位大多重视资金争取,对实物资产疏于管理,随着农业科研单位逐年新增办公设备、科研仪器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科研基地设施等资产的购置(建),单位的资产逐年递增。大多数科研单位虽建立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依据相关财政法规制度建立了资产卡片和资产台账,但对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仍然意识淡薄[2]。大多数科研单位没有单独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且频繁更换,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不及时等问题,造成资产管理不严格,手续不规范,资产清查时账实不符,盘亏的资产也没有报批并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的现状。有些大型的试验设备长期闲置不用,科研仪器使用绩效不高,有些资产已老化毁损,不再具备使用价值,虽然已计提完折旧,长期也不办理报废手续,不同程度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2]。

土地是农业科研单位最宝贵的资产,由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因,取得时多数单位无法入账,故土地的价值没能可靠计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壮大,原处于偏远郊区的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土地被侵占的事情时有发生,土地增值呈年年上升趋势,导致科研单位的土地资产被严重低估[7]。

1.4 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认知差异,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科研人员大多关注科研项目,对国家、省及单位的财经政策法规管理制度掌握不够,加上农业科研人员开展工作大多数在田间地头,由于客观实际情况造成一些临时费用支出无法取得正式发票、财务报销手续不齐全等问题[2]。而财务人员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了解不够,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称,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对抗。

2 加強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内部管理机制,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由于科研经费管理难度大,单靠财务部门管理已不能适应现行经费管理的需要。在全面落实法人单位负责制的基础上,应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的机制,即由主管部门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联合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统一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岗位责任,梳理业务内容、制定内控流程、确定风险防控点,查遗补缺,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内控机制建设中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关系,比如从科研项目申报、编制预算、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检查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的整个过程,各职能部门都明确职责,各司其责,形成良好的工作协作机制,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1-2]。

2.2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1 建立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合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科学化是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应在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合作[4,8]。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目标和任务提出项目概算和具体实施要求,财务部门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和预算编制要求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指导,按照具体的会计科目对概算进行具体细化,编实预算明细[4,8]。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相互补充,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维护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2.2.2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管理。应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的管理控制。首先,农业科研单位要强化法人责任,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对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科研人员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科研人员应熟悉国家政策财经法规,依法合规开展科研活动。其次,财务人员要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督,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及管理办法规定的经费开展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规范各类经费的报销手续。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经费实时查询机制,使课题组和职能部门及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支付与项目实施进度相适应,真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3 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认识到国有资产流失是一种失职行为。其次,要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专人专管的机制,明确资产构建、使用、保管、处置等方面的权限、责任及程序。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定时与财务人员进行账目核对。对于毁损、报废的资产,所在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处置,财务人员要及时做好会计处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等问题出现。再次,对于不经常使用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共享使用,避免重复购置资产,造成闲置浪费。

土地资源是农业科研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科研创新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为确保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不被流失,一是单位应在资金、项目、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向政府寻求支持;二是在预算安排时,单位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业科研单位土地界桩、围栏等维护、维权;三是单位应寻求中介对土地进行资产评估,及时将土地资产价值纳入单位账簿[3]。

2.4 强化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更新财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工作中可以通过财务宣传、财务会议等手段对科研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的宣传普及,主动和科研人员处理好关系[1-2]。

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会计队伍业务水平。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最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更新和充实科研经费相关新规定,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要及时进行业务指导[1-2]。

3 结语

总之,农业科研经费由于来源渠道广、研究周期长、预测难度大等特殊性,导致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人员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更新财务知识和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合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单位事业的发展以及科研项目的推进提供稳定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超.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思路[J].农业经济,2018(3):117-118.

[2] 李素琴.浅析新形势下基层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6(6):76-77.

[3] 乐建英.基于审计环境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7(31):150-151.

[4] 张春淦,商中水.新常态下做好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6):61-63.

[5] 王淑杰.加强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3(1):66-68.

[6] 杜坤.全口径预算实现的法治化进路:以新《预算法》第4、28、55条为线索[J].地方财政研究,2015(1):12-16,20.

[7] 邹茶英,巩文红,李国锋,等.浅谈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土地资源的管理: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4):48-51.

[8] 孙小瞻.关于对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2015(12):58-59.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