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8-05-14 08:59丁小萍杨小丽周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预算管理

丁小萍 杨小丽 周莉

摘要 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质量,而且有助于保证科研项目资金的合规合法使用,提高科研绩效。分析了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科学合理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一些做法,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水平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66-02

Abstract A wellmanaged budge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but also can ensure that the using of research funds is in compliance with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We analyzed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budget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and then discussed some solutions on compiling the budge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Finally,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budget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funds; Budget management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科研工作离不开有力的科研投入。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农业科研院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日趋繁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合法、合规、高效地用好科研经费,是值得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农业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次要从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对象特点、制度规范等多个层面深刻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再次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动形成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促进财政资金绩效提升,更好地保障农业科研事业发展。

1 预算管理在农业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经费预算管理是按照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的科研目标,对经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评价过程进行合理化和规范化管理,以期达到一种最佳完成度的管理行为[1]。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预先规划和创新工作的行动指南,项目经费的每笔支出都反映科技活动的详实脉络。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也是科技项目创新谋划构思的过程,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是否详实、精细、规范,既反映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又反映了与项目任务目标的相关性和政策法规的支持性。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中心工作的重心,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如何做好经费预算和使用管理,合理控制经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科研经费预算合理性是项目管理部门专家对评估确定项目经费的主要依据,经费预算的合理与否,决定着课题经费批复的数额。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既可保证足够的研究经费,又能坚持厉行节约和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避免项目经费的浪费现象,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足用好[2]。

2 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往往由科研人员完成,在实际编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预算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在编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对分类支出标准和使用规则等缺乏科學的分析,习惯于凭借经验估算,从而导致预算和实际不相符,预算的主观随意性大。其次,科研人员不重视相关财务知识学习。随着国家科技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科研财政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而科研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忽视相关知识的更新与学习,导致预算编制水平不高,甚至出现低级错误。

2.2 工作机制不完善 农业科研单位现行管理机制下,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配合往往不够充分。两者没有围绕课题的目标把各自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一方面,科研人员常常“闭门造车”,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太征求财务人员的意见;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在项目申报中没有及时深入地跟进。

2.3 未能充分把握农业科研的特点 农业科研活动具有研究经费投入季节性强、项目研究周期长、公益性研究项目多、经济转化少且慢等特殊性[3]。农业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不仅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农业科研的试验场所多数在田间地头,往往需要与当地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科研试验经常会呈现多地、多点、分散等特点,尤其是农业科研试验还会不时受到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为此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增加了难度。特别是研究实施周期较长的项目,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更多,需要考验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的能力与水平。此外,科学试验本身具有探索性、不可预见性,往往需要不断重复,在一定程度也决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试验材料消耗、劳动用工投入等相关费用具有不可预见性。

2.4 预算编制缺乏相应的规范与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相应规范与标准,在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更加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预算定额标准。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采用与其他科研领域通用的一些标准与要求,针对性不强,适应性自然不好。再加之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是由科研人员为主编制完成的,这些非财务人员编制预算如何实现规范性、可操作性,就成为一个难题,也给后续的预算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考

3.1 掌握相关规章制度 学好国家相关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掌握政策的关键点,是编制好预算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11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3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指南》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评估规范》(国科发资〔2017〕261号)等一系列政策与管理制度,还有省的地方财政资金和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要重点掌握一些新规定、新要求,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预算编制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可以调减,不得调增,在预算编制时没有比例限制;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由科研人员结合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并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其中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4]。间接费用不得调整,在编制预算中严格按规定执行。

3.2 完善科研项目预算标准体系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呈现多元化趋势,迫切需要完善科研项目预算标准体系。根据农业科研院所申报科研项目的类别较多,不同主管和任务来源部门下达的项目类别也不尽相同,其经费管理制度与标准有时差异较大等实际情况,应把握原则、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形成与农业科研规律与特点相适应的一套较为完善的预算标准体系。要科学界定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支出范围,使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支出科目和标准在原则保持一致的基础上[5],充分考虑项目的个性化与特殊性,建立健全适用于农业科研各类项目的预算标准体系。

3.3 把握农业科研工作特点 国家现有的一些预算定额标准无法充分考虑到农业领域的各种情况和农业科研的特点,更不可能涵盖到每一个农业科研项目。因此,提升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水平的前提就是要正确把握农业科研工作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完善预算编制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针对农业科研工作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应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既符合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规范,又切合农业科研项目实际与工作特点的一整套制度办法,对预算要求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而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3.4 完善会计科目设置 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有利于与国家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相衔接,增强规范性;二是有利于与农业科研单位及农业科研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增强操作性。在科研经费核算时,应结合本单位财务系统的特点,将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实现有效衔接。一方面,便于相关会计报表的直接取数; 另一方面,满足财务人员从财务系统中统计预算各支出科目的具体使用金额和支出进度,直观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尤其方便后期项目验收和预算的绩效考核[5]。

3.5 试行财务助理制度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文件要求: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6]。农业科研单位,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创新团队,可结合实际情况试行聘请财务助理,由财务助理专职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报销、支出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事务中解放出来[7]。这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预算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而且可以真正为科研人员排忧解难。

3.6 充分论证编细编实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一般来说越精细、越全面,就越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预算编制中要认真贯彻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按照课题确定的目标和技术路线,对各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编制[8]。尽管农业科研的特点需要预算有一定的弹性,但还是要本着依据规定、坚持标准,能细则细、能实则实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好科研项目预算。尤其对一些目标对象明确、规格标准清楚的,如仪器设备、试验材料等的購置,应做好充分论证,切实做到符合相关政策制度规定、符合科研试验需要、符合经济性与实用性、符合预算科目规范等,切不可有“毛估估”“多多益善”等思想。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预算往往需要有一个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反复的论证过程,不能仓促应付,草草了事,要充分调动财务、科研等管理部门的积极性,让他们共同参与论证、审核、把关等过程,以确保项目预算编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佳骏.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8(6):62-64.

[2] 孟剑君,万全亭.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5):141-142.

[3] 苑雅文,杨秀文. 谈农业科研单位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经济界,2016(2):36-39.

[4]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3 号[A].2016.

[5] 孙杨,陆学文.农业科研院所视角下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487-488.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A].2016.

[7] 韩燕茹.探析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建立[J].河套学院论坛,2017(4):14-15.

[8] 李清明.科研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4):94-95.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预算管理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服务质量的农业科研管理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