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支持政策满意度研究

2018-05-14 08:59贺文慧方政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政策

贺文慧 方政

摘要 基于安徽省416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调查数据,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视角实证分析了现行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现行财税扶持政策满意度并不十分理想;新型经营主体对扶持政策的感知度较低;新兴传播媒介大大增强了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的掌握程度,但碍于政策执行力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要加强政策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及时雨”的作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感知度等。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政策;满意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189-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16 household farms and large families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ent fiscal and tax support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tisfa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was not very ideal. The new business entity had a low perception of supportive policies. New media had greatly enhanced the degree of policy control of new business entities, but it had affect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olicies to some extent due to the insufficienc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refore, it wa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directivity and pertinence of polic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upporting funds, and improve the policy percep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Satisfaction index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加快,我国涌现出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安徽省为例,近5年来农民合作社由1.5万个发展到6.3万个,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了2 721家[1],种养大户更是迅速增长。此种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其生成發展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现行农业政策中不可忽视[2]。中央及各地政府为了扶持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扶持政策。但许多政策措施的尝试性、权宜性特征明显[3],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需求关注不足,尚未形成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协调性的制度安排,导致财税政策效能发挥有限[4]。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型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经济上的多样性,明确各类主体的功能定位与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十分必要[5],“一刀切”的财税支持政策不但不能提高政策效能,还会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竞争机制[6]。应在尊重新型主体需求的前提下,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完善财税政策支持方式,创新财税政策支持机制体制[7]。因此,有必要准确掌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现行财税扶持政策的真实评价,从而为调整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支持对象的财税政策设计,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纵观以往研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研究财税扶持政策效果较少,基于实地调研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满意度的研究则更少。因此,笔者利用安徽省416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视角,运用满意度评价方法实证分析了现行财税支持政策实施绩效,进而考察现行扶持政策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建议,以期为优化农业财税扶持机制、完善农业财税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基本思路 作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项公共政策,相关财税支持政策的影响和作用更需要通过评价工作反映出来[8]。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状况,不应该由政策的制定方来确定,而应该由政策的受益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评价[9]。

通过对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相关财税政策梳理,将各类支持政策归为财政补贴以及财政项目两大类。财政补贴类政策包括农场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创业补贴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耕地轮作休耕补贴政策等。 相较于补贴类政策,财政项目纷杂繁多,如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高产优质粮食示范建设项目、低毒生物农药示范项目等,项目来源涉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此外,还有各地纷纷设立的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0]。这些扶持政策既有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的,又有促进经营主体成长发展的,虽有所交叉但每一项扶持政策有其各自的政策目标[11]。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政策本身来设计满意度评价指标,并未对扶持政策进行细分,但为考察不同政策扶持形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将两大类财税支持政策融入满意度评价指标中进行考察。

顾客满意度评价在美国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考评领域早已得到广泛运用,相应的ACSI模型也较成熟,该方法通过分析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部门形象、感知价值、质量期望等因素[12],构造结构方程理论模型,设计问卷获取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影响变量与对满意度的影响,对具体部门绩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诊断。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该研究采用满意度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

1.2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政策满意度分析中的重要一环,问卷必须囊括政策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并根据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将各项指标转化为问卷问题,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问卷设计包括3个部分内容:①新型经营主体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面积、主要农产品类别、土地流转情况以及收入结构等,用以判断上述特征变量对新型经营主体满意度评价的影响;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财税支持政策的总体评价,包括政策认知、政策执行、政策需求情况等。这可以较好地避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比较来源不同、种类繁杂的各类扶持政策时易疑惑、易混淆的问题,从事使其能够专注于自身真实的政策感知;但同时根据扶持方式不同,将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分成两大类,进行分类评价。

为避免问卷设计出现偏差,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是不可或缺的。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方法进行估计,通过对问卷9个三级指标进行检验,总系数为0.892,大于0700,因此可以认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效度检验结果,KMO值为0.839,问卷的巴特利球度检验P值接近0,小于1%,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该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17—2018年对安徽省6个县开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卷调查,采用面访形式,较好地保证了问卷的有效形式,问卷涉及安徽省6个县、12个乡镇、21个行政村。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12份,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93.7%,从回收的问卷中提出基本信息缺失以及答案不符等无效样本,有效样本416户,有效率达86%。

2 评价指标选择与评价模型构建

2.1 指标选取原则 ①客观全面。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视角考察相关财税支持政策效果,所选取的指标应尽可能全面,能够有效涵盖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满意度的各个方面。②简洁明了。鉴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受教育程度,指标选取应具体、精炼,避免过于抽象、可能会引起歧义的指标,指标体系不能过大、层次过多。③相关一致。评价指标应能够较好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本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能为评价目标服务。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测量指标(表 1),分配权重的方法很多,采用常用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对评价指标两两比较,根据各测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权重,从而使复杂的无序的定性问题能够进行量化处理,各级指标权重见表1。

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评价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尺度来打分,采用算术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CSI=ni=1WiXi

式中,CSI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指数;Wi为第i个测评指标的权重;Xi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第i个满意度指标的评价。

3 实证分析

3.1 调查样本统计性描述

3.1.1 样本主体财税扶持政策知晓状况。随着信息传播方式与媒介的多样化,新型经营主体获取各类扶持政策信息的途径已大大拓宽。样本主体中有80%以上的样本主体主要使用网络这一信息媒介来了解相关政策,借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样本主体已大大减少。416户有效调查样本中,近90%的新型经营主体知道各级政府对其有相关扶持政策,但对具体政策内容能够较清楚了解的不足100户,仅占样本总量的21%,尤其对涉及农业保险、创业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知晓状况更是令人不堪(图1)。 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型经营主体主体,尤其主要受访对象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的政策关注度有关,但也反映出要让扶持政策真正落地,仅依赖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的理解不够,受制于目前新型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地方基层政府如何做好政策的解读与宣传非常重要与必要,这直接影响新型经营主体对各类扶持政策掌握是否会出现偏差、歪曲等问题。

3.1.2 样本主体财税扶持政策感知状况。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财税扶持政策的感知度并不理想,这一现象表现为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价值契合度以及政策指向性与精准性相关问题的统计结果中,认为上述方面较弱的比重均超过了样本总量的30%(图2),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的期望与实际差距偏大。

3.1.3 样本主体对政策执行的满意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满意度水平较低,满意的农户仅占22%,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的比重占样本对象的近50%(图3)。农事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及时雨”作用。调查中,与经营主体谈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主体均提到要保证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切实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是大多数新型经营主体最为期待的。

3.2 满意度测算结果 根据满意度测算模型,分别计算出满意度各层级指标的具体得分,并据此计算财税扶持政策总体满意度。該研究的样本省份——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扶持政策总体满意度并不高,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为3.42,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介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扶持政策知晓状况相较于其他指标最为满意,为3.78;其次为政策的执行情况,满意度为3.35,体现出近年来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有效性真正逐步显现出来;相比之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感知度较低,仅为2.94,这一方面与受访对象自身受教育程度、年龄、从业时间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政策的认知情况,从而影响了经营主体对扶持政策的整体满意情况(表2)。

4 结论与启示

该研究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支持政策满意度测算,可以从侧面反映我国现行针对新型经营主体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第一,提高政策的指向性与精准性是现阶段扶持政策的着力点,财税扶持政策供给与新型经营主体需求不均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因素。第二,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改善政策执行环境仍是提高政策满意度的关键。第三,由于需求表达机制的缺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各项扶持政策多处于被动接受或执行,民主参与极少。 第四,加强扶持资金以及项目落实的及时性[3],以及规范使用与监督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基于上述,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与指向性,寻求财税扶持政策供求均衡[14]。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需求。第二,相较于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自身发展而主动开展的再培训需求更高,因此通过完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培训机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技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培训,融入扶持政策方面的解读,加强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掌握,使其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第三,改进政府的政策宣传工作,利用各类新型传播媒体全方位、多方面地宣传、解读扶持政策,让政策实惠真正落实,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感知度不高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夯实建设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J].农村经营管理,2012(1):1.

[2] 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和顶层设计[J].改革,2014(5):32-34.

[3] 林万龙,茹玉.对2001年以来中国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体系与投入状况的初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12): 4-12.

[4] 王国敏,翟坤周.确权赋能、结构优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J].改革,2014(7):150-159.

[5] 陈晓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7.

[6] 钱克明,彭廷军.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6):4-7,110.

[7] 楼栋,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J].改革,2013(2):65-77.

[8] 谭清香,张斌.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5省1000个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5(2):52-65.

[9] 贺文慧,程实.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惠农政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12-17.

[10] 熊翅新,习佳遥,滕玉华,等.政策认知、政策力度与农户清洁能源应用政策满意度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3):357-364.

[11] 付文凤,郭杰,欧名豪,等.成本效益、政策认知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138-145.

[12] 周凤杰,刘晓.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價格理论与实践,2018(2):75-78.

[13] 王树勤,申学锋.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总体思路与路径选择[J].当代农村财经,2014(12):6-12.

[14] 袁泉.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4(11):61.

猜你喜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政策
深化农业改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节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关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和建议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