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种植类课程自主学习的APP应用需求与建议

2018-05-14 08:59刘萍俞莉莉徐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刘萍 俞莉莉 徐月明

摘要 综合应用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以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移动终端,将APP应用落实于高职学生种植类课程的自主学习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APP应用程序的使用需求和设计建议。

关键词 APP应用;种植类课程;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23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puter technology, smart phones and other mobile devices were selected as mobile terminals. APP application was implemented in autonomous lear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lanting courses. The application needs and suggestions of AP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APP application;Planting courses;Autonomous learning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益于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在日常学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arry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2-3]。一般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对其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学多难、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等。

农业种植类课程(如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等)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分学期、有规定课时。但植物生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时之外的种植管理就不能间断。基于此,创新教学手段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关键。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技术手段。网络远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使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有交互性和灵活性,教学材料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上有大量的物联网数据和影像,可作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4-5]。可见,开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的APP,应用于学生的课外辅助学习,是加强种植类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可成为促进高职学生对种植类课程自主学习,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

目前,APP应用作为辅助学习工具,在高职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开发较为广泛[6-9],而以物联网数据和影像作为学习案例和素材,用于种植类课程的课外自主学习的APP应用软件不多,且使用效果不甚理想。该研究基于现有的农业种植类APP应用,如“智慧种植”“农技耘”“农业种植”等,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该类APP应用的学生需求,对从事种植类APP开发的设计者提出一些建议,期望APP应用能够更加完善地落实于高职学生种植类课程的自主学习中。

1 将自带设备或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种植类课程的重要手段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提到了将自带设备作为现代教育手段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与影响[10]。自带设备也被称为自带技术,是指人们为提高学习或工作效果,把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带到学习或工作环境的做法。自带设备在各项工作中已经广泛运用,但在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中还只有部分课程或专业有所应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被整合到工作中,可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期间,使用个人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能够促进学生投入自主学习,这个可以作为课程或学校教学计划之外的重要内容。同时,与探究式、问题导向式、工作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对学生发挥主动性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高职院校课程而言,重要的是用户加载到设备上的个性化内容,使他们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及成效,正好弥补了学校有限的实践与教学资源。

2 学生对种植类APP应用的需求

该研究从一个需要自主学习种植类课程的高职学生的角度,分析高职学生对种植类课程 APP应用的使用需求,而后收集学生进行种植类课程自主学习时使用已投入市场的种植类APP应用的感受,进一步分析学生的需求。

2.1 APP应用提供的学习内容全面且具体 对于种植类课程的高职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第一个需求是希望学习内容全面且具体。APP应用的内容可根据种植类课程学习的内容来开展,如围绕种植过程的温、光、水、气、土壤、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展开,既有单个因素的案例和练习题,又有多个种植因素的综合案例和习题。这些案例和习题最好来自生产实际,可利用生产单位的物联网数据和影像,在APP应用中利用图像、声音、视频、数据的显示、实物的展示等手段图文并茂地呈现,尤其对植物病虫害识别、植物缺素症判断、植株长势情况、品种识别等学习有较好地促進作用,不至于使学习内容显得过于单调和乏味。当然,这些案例和习题在编排过程中能够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解决这些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APP应用需要有智能记忆的功能 平时课程学习中,学生大多依赖教科书、笔记本来记录学习内容和画出重点、难点,学生在使用种植类APP应用进行自主学习时,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需要APP应用有记忆功能,主要体现在APP应用能够记住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包括学习的内容、进度、状态等,能够记住学习者在学习中已经掌握的和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且在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时,能够反复出现曾经错误的相关知识点的习题,以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比如,果树生产技术中,柑橘生产过程中对各个时期温度三基点掌握不牢,那么希望相关APP应用的开发者能够开发这样的智能记忆功能,让用户在接下来APP运用的自主学习中不断见到相关的各个栽培对象对温度要求的知识点的习题或案例。

2.3 APP应用要体现交互性 学校课程内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体现教学相长,相互激励。只有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启发起到带动、引领的作用,学生学习效果才能快速提高。在课外使用 APP应用进行自主学习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需要相关APP应用也具有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功能。比如,在APP应用中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来充当学习中的同学和教师的角色,和学习者进行充分交流互动,给予激励、鼓励、表扬等。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好能反复示范、提醒,直到学生掌握,并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2.4 APP应用要体现评价与效果反馈功能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使用相关APP应用进行自主学习时,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需要APP应用给出评价与反馈。比如,以病虫害识别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例,学生做相关知识点的习题时(如病虫害判断的对错、有哪些病害的可能、有哪些药剂可选用、药剂使用的方法等),需要APP应用就像种植类课程的教师,给出合理判断,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这种评价和反馈即时实现,让学生快速知晓其掌握情况。同时,APP应用还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引領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可以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率。

3 基于学生角度的种植类课程APP应用的开发建议

3.1 按学习情境分类设计 APP应用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的基本结构,更好地体现学习内容的体系。比如蔬菜栽培中按照根菜类、叶菜类、茄果类、甘蓝类等组织体系,跟课程教学体系比较一致。考虑到自学者大多是使用零散、碎片化的时间自学,时间和精力有限,使用者多希望快速达到学习目标,APP应用提供的学习内容应紧密围绕生产,贴近实际。从实用的角度,根据应用情境对知识进行分类,并按照难易程度划分级别,使学习者在情境中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

3.2 增加物联网远程实时数据和影像作为教学案例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在云端保存变得便捷。种植类APP应用中可设置一个模块,将生产者的物联网数据实时共享,让多方(专家、教师、管理者、学生)同步讨论生产问题,各方上传讨论情况与方案,也会有其他的学习者随时参与进来,专家或教师给出的参考意见用于生产,进而跟踪后续情况并反馈给各方。通过远程网络服务器支持,学习者可以访问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其他学习者上传的资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惠。

3.3 增加有效的激励与奖励机制 建议设计者在设计APP应用时,能将各阶段的学习状况和进度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排名,培养学习者的竞争意识,自我促进。还要给予自学者各种形式的持续鼓励,比如设置学习币等虚拟奖品,奖励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另外,还考虑开发利用其他心理因素对学习者进行激励,这种做法符合心理学的基本要求。现在成熟的APP应用都支持这种激励机制。

4 小结

综合应用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以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移动终端,利用生产上大量的物联网栽培数据,将APP应用落实于高职学生种植类课程的自主学习变得可行。目前,种植类课程课外学习相关的手机APP应用发展空间广阔。在分析学生对于种植类课程APP应用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在APP应用开发时应该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分类设计,增加物联网远程实时数据和影像作为教学案例,增加有效激励与奖励机制等建议。笔者期望有越来越好的植物种植类课程APP应用于辅助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管华,李禹生,徐军利,等.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6):94-98,102.

[2] ZIMMERMAN B J.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An overview[J].Theory into practice, 2002, 41(2): 64-67.

[3] 庞维国. 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20(2):78-83.

[4] 李道亮,杨昊.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 2018,49(1):1-20.

[5] 李瑾,郭美荣,高亮亮.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S2):200-209.

[6] 花月明.引导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2):120-122.

[7] 杨利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138-139.

[8] 李丽君.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教育探索,2009(8):23-24.

[9] 陈文海.基于网络背景的高职化学自主学习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2):89-91.

[10] 马开颜.“互联网+”下的成人自主学习研究:利用APP应用的移动学习[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1):18-22.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