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理论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启示

2018-05-14 14:27陈凤菊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班集体班级

陈凤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任务加重。这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

知识,同时还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本文将从积极心理的角度去探讨班主任如何用积极心理理论武装自己和影响学生,以便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积极心理理论;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理论的意义

积极心理理论从预防发展的角度,注重关注对个体性格优势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培养。班主任作为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因此,班主任学会运用积极心理理论武装自己和影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理论认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且每个人学习幸福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参与积极心理理论的相关学习和接受团体辅导,借助积极心理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帮助班主任发现工作中潜在的意义及自身优势,能够促进班主任的自我认同。通过学习幸福的方法,调整对工作的认知,增加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以唤醒班主任更多内在热情、积极性和工作潜力,帮助班主任调节情绪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帮助班主任关注到学生的更多优秀品质,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加班主任工作的信心,进而以更加积极健康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并获得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将积极心理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对自信、乐观、热情、理解等心理品质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身,主动发现生活学习中的障碍,保持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也有利于帮助内向学生走出孤独,走出偏激,融入班集体,重拾信心。防止学生沉浸在逃避、放弃等消极状态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三)有利于培养积极的班集体

将积极心理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借助积极心理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友谊,进而提高班级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形成互助、团结、努力、拼搏、乐观、守纪的良好班级风气,促进班级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理论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启示

结合近几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现将积极心理理论对本人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总结如下:

(一)做个积极向上的班主任

班主任责任重大,工作繁琐。面对来自学生、家长、领导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面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部门实时下发的各种工作,班主任常常喘不过气,甚至连笑的力气都没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消极状态的时候工作效率会下降。因此,班主任要认清自己的工作,多一点儿理想主义情怀,多一点奉献精神,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班主任。

1.忙里偷闲,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班主任工作繁忙,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会让班主任觉得压抑,工作积极性受挫。这时我们要学会忙里偷闲,抓住工作时间的缝隙,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是画画、可以是看书、可以是钓鱼、可以是健身,当然也可以是睡觉、发呆。在做一件或几件感兴趣的事情之后,快乐的心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在工作中有计划、做实事。班主任工作琐碎,一件接着一件。这时不妨做一个工作计划表或时间安排表,将所有的事情列在计划表中,贴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每完成一项就在旁边画个笑脸。这样会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条不紊,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人在一件又一件地不断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心理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使人快乐起来。

3.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班主任常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这时请想想每个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挖掘学生的性格优势。想想那些每次考试都是低分的学生,他们还能每天快乐地生活也是一种能力。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也要多一些宽容,不要动不动上纲上线。谁的人生没犯几个错误。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而我们的高考也是“立交桥”。所以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未来。

(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积极、乐观、勇敢、拼搏等积极心理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及提高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1.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班主任要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例如对高一新生,我们开展了《百年修得同船渡》《纪律是成功的保证》《体验亲情、感恩父母》等主题班会。而针对高三的同学,我们开展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学会倾听》等主题班会。每一个主题都涉及不同的积极品质。通过每一次班会课,让学生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中去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成为积极向上的学生。

2.有计划的个别谈话与小组谈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班主任在培养学生时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找学生谈话。每天找一个学生或者每次找几个情况大致相同的学生,也可以按学习小组、按宿舍、分男生女生等分類进行小组谈话。总的要求就是从思想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鼓励他们,从行动上指点他们,从纪律上严格要求他们。通过有计划的谈话去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积极品质。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能使班级系统高效地运作起来,减轻班主任负担,促进班级发展。

1.从积极方面制定班级制度。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让学生参与,要重视、肯定和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从积极方面去鼓励学生。多采用表扬和奖励为主的正强化方式,尽量减少以消极的方式去限制和防范学生。不要只是简单地制定“禁令”“处罚”。制定出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的班级制度。

2.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积极的精神文化对班级有着很强的凝聚作用。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好学生选出班歌、制定班级励志口号。每天利用五分钟唱班歌,朗读口号。可以通过在教室内拉横幅、贴标语的方式渲染气氛。重视班级文化宣传栏的制作,将学生心愿、榜样人物、好人好事等粘贴公示,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善于运用目标激励。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班级目标。例如,下次月考总分平均分超过隔壁班级,等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制定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在班级内开展小组互助和竞争,一对一帮扶计划。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目标变成行动指南,以促进班级发展。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愿我们都能用积极的能量武装自己和影响学生。请你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未来。

参考文献

[1]徐恒良.班主任工作策略[J].甘肃教育,2014(4).

[2]袁春燕.巧用积极心理学,挖掘班级管理正能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1).

[3]孟万银.如何做好班主任[J].教学与管理,2003(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班集体班级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班级“四小怪”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