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出席语文课堂

2018-05-14 14:27曹凤琳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课堂生命

曹凤琳

【摘要】现在的语文课堂,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却忽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导致青少年中出现了许多畸形的生命状态。生命教育应该成为语文课堂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需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

一、沉重的现实呼唤生命教育

仅江阴一个城市,2016年11月份就发生了很多起漠视生命的现象:有跳楼自杀的,有喝农药自杀未遂的,有离家出走的,有想自杀被劝阻的……年龄大多十三四岁,正是上中学的年纪。而现在,时隔不到半年,悲剧又接二连三地发生:14岁、16岁、24岁,三个年轻的生命又定格在3月份——两个女孩跳河,一个男孩自缢。这一切,让所有的人在难受、不安、震惊的同时,心头又有了许多疑惑: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他们那么决然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这些令人心碎的事件发生的原因,除了心理疾病——抑郁之外,大多好像是因家庭琐事引起的悲剧。有一个10岁的女孩,跳楼的原因是玩手机被家长批评,还有个16岁的男孩自缢的原因是与父母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之后赌气离家出走。这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凋零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季节,让人唏嘘,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教育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

沉重的现实逼着我们把生命教育提上日程。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作为一门把“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当作目标的学科,语文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职责,生命教育应出席语文教学的课堂!这是沉重的现实在呼唤,也是灿烂的生命在呼唤!

二、灿烂的生命渴望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国外早就开展了各有特色的生命教育,例如美国的生命教育主要涉及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和情绪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的教育,它是以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目标;日本的生命教育是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为目标,它是针对日本青年日益衰落的心理以及自杀事件提出的……

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有关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突遇一点儿挫折、打击,甚至只是生活中一点儿微不足道的矛盾,青少年就选择以终结生命为最终的解决方式。这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以自缢的少年为例,傍晚孩子与父母因琐事发生矛盾,赌气离开了家门。春寒料峭,无法安放的身体与心灵让他无法解决眼前的困境,他肯定想过回家,他也肯定想过别的方法,但也许,他在脑中搜索了许久,也没有搜索到在曾经的岁月里有人告诉他怎么对待眼前的困境,于是,他觉得了结生命是解决事情的最终方式。在他心里,至高无上的生命变得一文不值。

三、鮮活的课堂需要生命教育

语文课堂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的文章开展生命教育,完善人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满足生命生存的需求。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因此,发展是生命意义的标志。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三,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介绍死亡知识,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这些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给生命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学习本文时,当主人公在困境中面对朋友的背叛,拖着扭伤的脚腕和血肉模糊的脚挣扎前行时,学生以为痛苦会让他放弃生命;当他忍着饥饿,极度虚弱时,学生以为饥饿会让他放弃生命;当他舀光了坑里的水,发现鱼逃走了的时候,学生以为绝望会让他放弃生命;当他和熊对峙时,学生以为恐惧会让他放弃生命;当他和病狼角斗时,学生以为虚弱会使他放弃生命……可是,直到最终他也没有放弃生命:只要他能动,他就艰难地向前走、向前爬、向前扭动,只因为他的“生命”不愿意死去。正是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使他战胜了死亡。这样的文章,是有温度的,是有情味的,是能紧扣学生心弦的,读了这样的文章,学生怎能不知生命存在的可贵?怎能不知生命力的强大?怎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呼吸有血肉有灵性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这样的课堂上,在这样的文章里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也许,人的心灵就不会那么脆弱了,生命就不会那么脆弱了。

可惜,翻遍苏教版教材,直面生命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苏教版把单元内容归结为“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等,唯独没有“生命教育”这一内容,这真是个遗憾。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语文课堂生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