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与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与应用技术研究

2018-05-14 08:59朱九生王静赵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小菜蛾

朱九生 王静 赵永胜

摘要 [目的]明确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筛选出在山西区域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与性诱剂配套使用的诱捕器类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性诱剂与4种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诱蛾效果。[結果]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的诱蛾效果存在差异。在清徐县基点,翼形性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水盆、三角形和黄板性诱捕器,而黄板性诱捕器又显著优于水盆和三角形性诱捕器。在榆次区基点,性诱剂与三角形诱捕器、黄板诱捕器配套使用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无性诱剂的黄板诱捕器。[结论]从节本增效角度出发,推荐黄板作为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设置配套诱捕器90个/hm2,诱芯35~42 d更换1次,根据诱蛾量大小和粘板的黏性程度适时更换黄板。

关键词 小菜蛾;性诱剂;诱捕器;控制作用;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0-0141-03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valuate control effect of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SSP) with different traps on Plutella xylostella L.,and to screen the proper trap device type that match with the SSP with relatively good control effect on P. xylostella L. in Shanxi.[Method]The field test was conducted, and control effects of SPP with different traps on the pes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The SSP with different traps had differences in trapping efficacy of P.xylostella L. In Qingxu,flying wing trap with the SSP was superior to the basin trap, triangle trap and yellow sticky trap, and yellow sticky trap was superior to the basin trap and triangle trap.In Yuci, triangle trap and yellow sticky trap with the SSP were more efficiency than only yellow sticky trap with no SSP. [Conclusion]Considering reducing expense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yellow stick trap should be suggested to be matched with the SSP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Key words Plutella xylostella L.;Synthetic sex pheromone;Trap device;Control effect;Application technique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又名菜蛾,幼虫俗称两头尖、吊丝虫,属鳞翅目菜蛾科,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普通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害虫[1]。目前,小菜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频繁用药加之小菜蛾本身繁殖能力强、发育周期短、年世代数多的特点导致小菜蛾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2-5],防控形势严峻。与此同时,农药的频繁使用导致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情况时有发生[6-7],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开发和利用安全、高效的害虫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是小菜蛾绿色防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具有强烈的性引诱作用。人们通过诱芯将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缓慢释放至田间,引诱雄虫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虫从而破坏其交配,减少幼虫虫口密度,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该法具有专一、高效、无毒、无污染、对天敌无害、不易产生抗性、可与其他防控措施兼容、操作简单和省时省工等优点,是害虫绿色防控主要技术之一。笔者立足山西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针对小菜蛾防治用药量大、喷药次数多、防治困难等问题,通过对性诱剂与不同诱捕器配套使用试验,探索其对小菜蛾成虫的诱集作用和对幼虫危害的控制效果,为山西蔬菜产区推广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诱芯。

小菜蛾性诱芯,树脂橡胶材质,倒钟型,购自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2 诱捕器。

试验采用4种诱捕器,分别为翼形诱捕器(A1型)、三角形诱捕器(A3型)、水盆诱捕器(C1型 20 cm×8 cm)和黄板诱捕器(26 cm×30 cm),均购自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诱捕器和性诱剂的组装

1.2.1 翼形性诱捕器。由上为塑料制、下为纸制的2片拱形板组装而成。先将挂钩朝内固定在上盖两侧,然后用铁丝穿过上盖左右两边的小孔,便于悬挂。将诱芯柄插入上盖顶部的凹槽,再将诱芯置入诱芯柄中,然后把粘胶板胶面朝上,将四角的圆孔穿过挂钩固定在上盖的下方。将长1 m的竹秆斜插入田,把组装好的诱捕器悬挂在竹秆上,诱捕器要挂平,高于菜面10 cm左右。

1.2.2 三角形性诱捕器。将塑料板顺折线折成三角形状(底部长25 cm×宽20 cm,横切面为边长20 cm的等边三角形),用铁丝穿过顶部两端的圆孔固定好,同时便于悬挂。把长25 cm×宽20 cm粘板胶面朝上放在三角形诱捕器的底部,用铁丝固定诱芯,通过顶部中间圆孔悬挂在距底部胶面2~3 cm处。组装完后,参照上述要求将诱捕器挂起即可。

1.2.3 黄板性诱捕器。用铁丝将2根长80 cm 左右的竹秆固定在黄板两侧,同时用铁丝将诱芯悬挂在诱虫板一侧,距离粘板中心点2~3 cm,然后将竹秆一头插入地下,黄板下沿高于菜面10 cm左右。

1.2.4 水盆性诱捕器。用鐵丝穿过塑料盖左右两边的小孔,便于悬挂。用提供的部件将塑料盖固定在水盆上方,将诱芯柄插入上部塑料盖中间的孔隙中,再将诱芯置入诱芯柄中,诱芯距水面1~2 cm,盆内加入0.5%的洗衣粉水。组装完毕后,将诱捕器悬挂在由3根竹秆组成的支架下,距离菜面10 cm 左右。

1.3 田间诱捕试验

1.3.1 清徐基点试验。

试验是在清徐县集义乡集义村甘蓝田中进行,甘蓝品种为甜味50,面积为0.80 hm2。该试验田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土质为黏壤土,试验时甘蓝生育期为结球中期。整个试验田划分为A、B、C 3个区。A区为性诱捕器筛选试验区(约0.50 hm2),试验设翼形性诱捕器、三角形性诱捕器、黄板性诱捕器、水盆性诱捕器4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各诱捕器间距离大于20 m,随机分布在A区。B区和C区分别为黄板性诱捕器区(约0.15 hm2)和对照区(约0.15 hm2),用来评价性诱剂与黄板诱捕器配合使用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B区按90个/hm2设置黄板性诱捕器。田间设置诱捕器时间为6月1日。

1.3.2 榆次基点试验。

试验是在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东阳村甘蓝田中进行,甘蓝品种为夏绿,试验田面积共 0.60 hm2。试验田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试验时甘蓝处于莲座至结球生长期。整个试验田平均划分为A、B、C 3个区。除A区设三角形性诱捕器、黄板性诱捕器、黄板诱捕器3个处理外,B区和C区的试验内容同清徐基点试验。田间设置诱捕器时间为6月5日。

1.4 数据统计

田间诱捕试验采用2~4 d调查1次的方式,调查时间为08:00—09:00,按诱捕器逐一记录诱捕到的小菜蛾数量。水盆性诱捕器,每次调查完毕后清理掉水盆里的蛾子,并将水面添至起初标准高度;其他诱捕器15 d更换1次粘胶板或色板。试验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控制效果评价试验采用幼虫调查法,分别在性信息素诱捕区和对照区5点取样,每点各调查5株甘蓝,统计应用性信息素后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幼虫数差异来评估对幼虫的防控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与不同诱捕器配合使用的诱蛾效果

清徐基点性诱剂与不同诱捕器配合使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见表1。结果表明,对于累计诱捕小菜蛾雄蛾量,翼形性诱捕器为885.3头/个,黄板性诱捕器为532.0头/个,三角形性诱捕器为303.7头/个,水盆性诱捕器为276.0头/个。其中,翼形诱捕器累计诱蛾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捕器,诱蛾数分别是水盆、三角形、黄板性诱捕器的3.2倍、2.9倍和1.7倍,而黄板性诱捕器累计诱蛾数又显著高于其他2种诱捕器,诱蛾数分别是水盆和三角形性诱捕器的1.9倍和1.8倍。

榆次基点性诱剂与不同诱捕器配合使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见表2。结果表明,黄板性诱捕器累计诱捕小菜蛾雄蛾量为308.5头/个,三角形性诱捕器为309.5头/个,二者明显优于仅有黄板诱捕器的28.5头/个。

2.2 性诱剂与黄板诱捕器配合使用对小菜蛾幼虫的控制效果

清徐基地结果表明(表3),试验期间4次调查,黄板性诱区每百株小菜蛾幼虫头数为0~8头,低于对照区(12~40头),相对防治效果达60%~100%。

榆次基地试验结果表明(表4),4次调查,黄板性诱区每百株小菜蛾幼虫头数为8.6~27.5头,低于对照区(28~84头),相对防治效果达55.4%~78.5%。

3 结论与讨论

性诱剂诱捕效果除受田间的光照、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影响外[8-9],还受诱捕器形状、设置的密度等影响。该试验中,小菜蛾性信息素与4种形状诱捕器配合使用的诱蛾效果存在差异。田间试验表明,诱捕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翼形、黄板、三角形、水盆性诱捕器。其中,翼形性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3种,而黄板性诱捕器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显著高于水盆性诱捕器,高于或与三角形性诱捕器诱蛾效果相当。与对照田相比,性诱剂与黄板配合使用对幼虫的防治效果达55%~100%。根据近2年的示范推广结果,从节本、增效、简单、易行角度出发,推荐黄板作为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按90个/hm2设置性诱捕器,诱芯35~42 d更换1次,根据黏性变化适时更换黄板。

使用黄板性诱捕器防控小菜蛾的同时,在小菜蛾发生高峰期、发生严重地块或作物生长敏感期间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控制小菜蛾危害,选择的农药种类为农业部门推荐的农药种类,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

在山西,通过推广实施性诱剂与黄板配套使用诱杀技术,十字花科蔬菜示范区小菜蛾天敌数量增加,控害效果明显增强。经调查,示范区小菜蛾寄生率普遍在40%以上,最高时可达65%,而常规防治田小菜蛾寄生率只有10%~20%。示范田由于天敌的控制作用,辅之物理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和农药的合理使用技术,示范区小菜蛾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每茬蔬菜减少用药2.0~2.5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25%,农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难雄,李明远.小菜蛾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中国蔬菜,2005(7):55-56.

[2] 闫艳春,乔传令,钱传范.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1997,34(5):310-314.

[3] 孙礼兵,柳峰,刘限,等.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16):205-207.

[4] 苏文敏,徐丽,郁东航,等.小菜蛾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抗对策[J].长江蔬菜,2016(8):35-38.

[5] 殷劭鑫,张春妮,张雅林,等.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1):102-110.

[6] 李安,王北洪,潘立刚,等.北京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慢性膳食暴露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3):1164-1169.

[7] 龚久平,杨晓霞,高静,等.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质量安全现状与建议[J].南方农业,2017,11(16):96-99.

[8] 钱冬兰,李东,郑永利.性诱剂对斜纹夜蛾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3):136-138.

[9] 马兴莉,宋宏伟,张真,等.绿盲蝽性诱剂诱捕效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32(3):305-310.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小菜蛾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小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基于产业需求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新型水稻除草剂丙嗪嘧磺隆及其应用技术探讨
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