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

2018-05-14 09:56张亚星
名家名作 2018年1期
关键词:亲和力理论课政治

[摘 要]提升亲和力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思路,也是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真心爱上这门课的基本路径。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不够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教材、教师、教学三个方面,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关 键 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1-0028-02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当前基本情况,高瞻远瞩,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指导。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一个转折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为此,我们必须强化问题意识,找出亟须改进的问题瓶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亲和力的内涵

教育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礼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这是教育亲和力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要求。我们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特别“难上”的课程上下功夫,加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爱上这门课。

(一)亲和力的内涵

所谓“亲和力”指的是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最早使用“亲和力”这一概念的是化学学科,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后来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亲和力是人与人交往时具有的相亲近的心理倾向力,是亲近与结合的力量,是使人参与团体活动,彼此接纳与吸引的内在动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又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吴潜涛、王维国两位学者认为:“所谓思政课亲和力,是指思政课对大学生所具有的亲近、吸引的潜在功能,以及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趋同感。”[2]练庆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也是有层次之分的,即表现为内在亲和力和外在亲和力两个层次,是内在亲和力和外在亲和力的辩证统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也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多种要素交互作用的生成和发展过程。”[3]很显然,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因子”,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现状

“05方案”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善教材编写、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等,这些措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网络时代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的加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教材问题至关重要。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相关文件就指出:“为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又红又专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教材要以改革的精神,向多样化发展;要努力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用性。”[4]但是,我们使用的部分教材“由于时间差等因素的存在,难免还有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内容还未能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5]。自“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编写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确保了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在时效性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增强可读性、提升吸引力方面,离我们的期望值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毋庸讳言,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象在部分教师中仍然比较普遍。“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论要有亲和力,前提是要有说服力。教师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不信马克思主义,如何让学生去学习和信仰呢?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据有关研究发现,部分教师不能够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和难点,学生也认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陈旧的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对社会发展的困惑。显然,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较差的环节,主要是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课堂授课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这样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就不能服从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也有违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的初衷;部分教师仍存在照本宣科现象,不能基于思想课教材做适当的提升,教学案例也不够丰富和与时俱进,显然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态势;部分学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网络自学、社会实践教學的比重,这削弱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职能和应有效果;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够科学,甚至直接用视频或讲座来代替教学,使得有些学生的兴趣点不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本来用于丰富课堂教学的视频或讲座变得有些“反客为主”;课外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但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视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合方面都存在不小的问题,后续工作也没有及时地跟上,造成课外社会实践的意义大打折扣。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失去了教学的主导性,失去教育亲和力也是在所难免的。

三、创新内容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listen.com的创始人罗布·里德认为:“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一个“合力”,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点,决定它的是教材、教育者、受教育者等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提升教材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升教材的亲和力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8]这就要求我们要编好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一系列教材,要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大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提升教师的亲和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践过程中,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育对象最先感知和体味的就是教育者的为人、处事、学识、教养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对教育者所教内容的态度;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最直接表现为教育者亲和力。与此同时,教育对象的亲和力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关键作用。有的教师授课的过程可谓“自说自话”,只是不断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师谈不上有亲和力。提升教师亲和力,必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和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课堂授课,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课下的全方位指导和关心。因此,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实施“全方位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三)提升教学的亲和力

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都要在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提供了思路,我们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行的“翻转课堂”、四门课打通而围绕问题设置等探索,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要涉及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内容;讲述马克思主义经典案例的同时,加入对现实热点问题的剖析,引导学生辨别是非真伪,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在尊重课程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有侧重点地授课,增强教学感召力;教学既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要体现地域特色,将本地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才不会停留于理论上的“自说自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7(2):7.

[3]练庆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4]刘玉江.浅议教材与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2):92.

[5]吴宏亮.在改进中加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9.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7]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90.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作者简介:张亚星(1991—),女,江苏扬州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亲和力理论课政治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政治法律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