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出新写华容尚古生意传神韵

2018-05-14 15:16周宗亚
山东画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花鸟画牡丹中国画

周宗亚

就广义而言,美术史中花鸟题材几乎同人类早期文明相伴而生。五代以前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萌芽时期,表现在造型上是朴拙的甚至是幼稚的,主要限于实用、装饰功能,可以说基本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比德”美学思想对文人的精神渗透,花鸟画得以长足发展。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說。人们从花鸟中仿佛看到了自我的某些优良品质,于是“梅、兰、竹、菊”四君子等题材异军突起,备受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的青睐,花鸟画终于在宋代大放异彩。后经历代画家的努力实践,无论是院体还是文人画,花鸟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显示了强大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笔墨题材的高度程式化和审美的局限性,它的发展创新给当代画家以严峻的挑战。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在这文化全球化、“眼球文化”的消费时代,传统花鸟画对文化隐喻思想的热衷及那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个人情调的抒发,已显然转向对纯视觉价值的追求。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出新貌,是当下每位画家都应认真面对的问题。当今,艺术多元化已是势不可挡,但艺术之变革,并不是仅凭一股“蛮劲”就能取得成功的。万变不离其宗,风筝飞得再高,断了线其生命也是短暂的。对此,画家曹暇深有感悟。面对当下喧嚣之画坛,她不盲从,没有被五花八门所谓的艺术实验而动摇,同时,她不固执,也没有为古代传统所束缚。文以载道,绘画亦然。曹暇坚信“志道游艺”的绘画理念,以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美学思想为根基,借助对新岩彩绘画材料深入研习及熟练地应用,入古出新,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唯美的画面形象及彰显出的雍容华贵的气质风韵。

应指出的是,曹暇的“志道”,既不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政治化的直白,也不是“托物言志、孤芳自赏”式的隐喻,而是对“富丽华贵、气冠群芳而又不失典雅庄重”之大美的追求。“画以境胜”,优秀的绘画必然是有境界的,王国维提出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作者的主观情绪强烈突出地流露在画面上,像徐渭、八大山人等类似的作品不胜枚举,这是传统文人画的一贯特征。“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与“有我之境”相对,作者的主观情怀巧妙地隐含在画面所描绘的对象之中,呈现的是意境交融、物我一体的完美境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诗境。“无我之境”,只能于静中得之,是摒弃了利欲、躁动和狂放之心绪,与外物无利害对立关系而生成的一种纯审美的境界。曹暇的作品营造的正是这样一种唯美的境界,观其作品,一种天生丽质、雍容华贵之美扑面而来。

受文人画极端思想的影响,许多画家似乎羞于论形色,这是对绘画的误读,绘画最大的特征就是形象性或者说造型性。中国画虽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那样强调视觉的真实,但对物态的描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早在东晋的顾恺之就已提出“以形写神”论。毋庸置疑,文以载道,绘画亦然,但绘画是视觉艺术,就美术作品而言“形象永远大于思想”。《易》曰“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若无“立象”之手段,何以达“尽意”之目的。这是任何一位画家都应时刻铭记的真言。曹暇深知绘画尤其是工笔画,对形象语言即“物境”锤炼的重要性。

曹暇来自牡丹之乡菏泽,其父曹明冉先生为当代国画大家,且又以画牡丹闻名于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令她对牡丹那种热情奔放、雍容华贵而又不失端庄大方之美情有独钟,再加之深厚的家学熏陶,因此牡丹自然成为她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文心·雕龙》),从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暇对“物境”的营造是从真实生活中写生得来的。创作中所需要的素材皆出自写生,从不拿着他人的画作或其它资料去东拼西凑。曹暇的写生理念是“度物象而取其真”,绝非是依样画葫芦,她是在以“生生之物”写“物之生生”,即以牡丹万千之形态、传其自然之神韵,正因此才使得她的作品形神兼备,气质俱佳,令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新”(《文心雕龙·明诗》)亦即是说表现内容要遵照客观物象,艺术表现手法要求出新异。画家表现的对象——山水风物等千载难易,美术史的发展更主要地体现在新材料的运用及艺术手法的创新上,曹暇在写实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装饰画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说其巧妙,是因为在其画面上能分明地感到一种装饰美,却无丝毫简单、生硬的嫁接痕迹,这既纯化又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语言。

近年来在色彩的使用上,曹暇倾心于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岩彩是一种具有晶体颗粒的颜色,不同粗细的颗粒,运用得当能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效果。她通过反复的探索及实践,对色彩有着独到的驾驭能力,再凭籍其深厚的家学及对古典美学的修为,用岩彩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吸收了敦煌壁画的优秀因子,同时也借鉴了“印象派”施色丰富、亮丽、生动的优点。画面上既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气象,同时又充溢着深邃而典雅的韵致,达到了艳而不俗的境界。画牡丹最易流俗,达到此境界实乃难能可贵。此外,画面既突出了表现对象的主体,又像蒙上一层薄纱,予人一种灵动的神秘朦胧感,这恰恰体现了古典美学的“含蓄”之美,极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取向。

详察当代中国画创作,有一种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强调现代性和观念性。在当下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画不可避免地走上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因此中国画只有将古典传统引入到当代语境中,才能为发展传统带来新的生机。值得称道的是,画家曹暇正脚踏实地走在这条康庄大道上。 艺无止境,历史证明,整体来看,中国画是大器晚成的,曹暇正值中青年之际,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在这“大师”满天飞的时代,我不想把这顶大而无量的帽子加在她的头上,但我相信,凭她的才情、学养以及沉静的心态、执着的艺术追求,艺术上定会走向更加成熟、完美的地步。

(编辑/张媛媛)

猜你喜欢
花鸟画牡丹中国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工笔花鸟画
牡丹
赏牡丹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书画名人汇
绿牡丹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