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域音乐文化的诠释

2018-05-14 08:59彭丽桦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史江南区域

【摘要】杨和平教授的《江南音乐史》是一部以“江南文化”专题为纬度,时间发展为经线,对江南区域所涉及的音乐文化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专著。其推进了对区域音乐史研究领域的发展,为研究其他区域音乐文化提供了具有启示性的思考。

【关键词】杨和平;《江南音乐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关于区域音乐史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域音乐史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完善中国音乐史学,另一方面对于地方性音乐历史的研究能夠有一个全面的研究体系。区域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领域,虽然受到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但总体上看,目前对区域音乐史研究的整体理论结构、研究对象以及史料的建设等方面还需亟待加强。浙江师范大学杨和平教授的《江南音乐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9月)便是对地方性区域音乐史研究的著作。《江南音乐史》属于江南文化史研究的一部分,江南文化史研究的丛书共分为四大类:清代江南女性文学史论、江南游记文学史、江南园林史论、江南音乐史。本文主要对杨和平先生编写的《江南音乐史》进行述评。全书约为40余万字,由导论、六章、十九小节组成。该书以“江南文化”专题为纬度,时间发展为经线,对江南区域所涉及的音乐文化进行论述。

江南音乐文化的起源部分,该章对远古、新石器、先秦三个时期中关于音乐的起源、器乐、活动、民歌、音乐思想方面论述;第二章,江南音乐史的形成阶段,以秦汉三国、两晋时期为基点,论述这两个时期相关的音乐内容,从歌曲、舞曲、音乐机构、音乐理论、乐器等方面论述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并加以文献资料论证,使内容更加清晰和具体;第三章,江南音乐文化的发展阶段,论述隋唐和五代两个时期的音乐,在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第四章,江南音乐文化的繁荣期,两宋和元代时期各类表演艺术争先恐后出现,中外文化交流推进了江南音乐的发展;第五章,江南音乐文化的转型阶段,以明清时期为基点,将江南地区丰富的音乐种类和器乐舞蹈清晰地描述,这一时期主要以戏曲为主,呈现出江南音乐文化的新局面;第六章,这一章在本书中占有较大的文字比重,主要对江南音乐文化在近代的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以江南音乐文化的流变与变迁发展状况为主,同时还涉及到该时期江南音乐的作品、理论研究与文化交流等方面。除此之外,作者还将该书的参考文献放于书的最后,以便读者在研究江南音乐文化方面有丰富的参考资料。

一、语言结构清晰 思维逻辑严谨

“历史与逻辑的融合,在具体的层面上也可以表述为知识与思想的贯通。因为历史方面总体现为大量的知识,而逻辑方面则体现为深刻的思想。”《江南音乐史》共有40余万字,文字量较大,但是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并没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作者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对江南音乐文化进行深度的研究。以时间的动态发展对江南音乐文化阐释,每一章节的内容文字逻辑清晰、语言简练、思维严谨,将江南本身的文化特色以及音乐的发展梳理清晰,深入浅出的文体结构给读者提供好的阅读环境。比如作者在第一章中,以乐器、音乐活动、民歌等方面为研究视角对远古、新石器、先秦时期音乐进行阐释,描写江南原始音乐的发展,体现了作者思维逻辑清晰的特点。再如第一章中关于音乐起源的问题上,作者提出对音乐起源问题的各种论证的观点,为了避免对音乐起源的问题的争论,作者说:“音乐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多元的。”音乐来源于人民生活,这体现出作者在写作方面严谨的态度。当然作者也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音乐的起源在“劳动学”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再如第六章中关于江南音乐理论的译著上,以表格的形式对相关著作及时间罗列出来,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与外来音乐文化交流的理论成果。

二、知识面广史料丰富

孔子说“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作者书本后面罗列了255条丰富的文献资料,体现出该书涉及内容范围广以及作者深厚的学识和文化功底。从参考文献的书目上看,文献贯穿古今中外,关于中国文化和音乐各方面知识资料众多。在中国文化上,涵盖中国历史文化各类门派思想观点;在音乐方面,涉及美学思想、乐器、心理学、活动、作品等方面,让读者更加宽泛地了解关于江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存在的方式。比如在第六章中,作者对江南近代音乐的发展研究中,以江南音乐在古代和近代的发展为主要路线,对器乐、戏曲、声乐、作曲家、宗教、音乐交流等方面论述,对每一类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阐释个人观点。作者在本书中对相关知识的论述中,还配有丰富的谱例、图片、文献资料以及对江南音乐进行实践的田野调查成果等广泛的研究资料。再如,第三章江南音乐文化的发展上,对该阶段的民歌和曲子的歌词、说唱中所讲的内容等都列有充分的史料,民歌《百炼镜》《盐商妇》、文人诗词《醉戏诸妓》《从军行》、变文《目莲变文》等。书中丰富的史料收集,可以看到作者对学术有着不断向前追求的精神态度和对自身音乐文化的的补充,以各类古代史料与活态的研究相结合构架起江南音乐文化发展的面貌。

三、丰富的学术价值

该书是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史系列”研究项目的一类,对江南音乐文化做了系统的梳理。江南文化是在江南人民从古至今生活的有机运动发展过程中衍生,江南音乐文化是江南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江南人民音乐历史发展的形态过程。作者说,江南音乐是一个拥有特殊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存在,在导读部分作者说道:“作为特定区域的江南文化,因其地域范围界定的复杂而显得难以捉摸,尤其是对江南文化史的研究,因其区域历史的不统一性和多样性,给江南文化史的探讨增添了一层难度。”在阅读该书过程中,能够发现江南音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形态特征,并在历史的发展中,音乐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为研究江南音乐史带来了许多的困境,但是杨和平教授将江南碎片化的音乐知识有机系统地整体起来,并未因历史时间的交错而产生混乱的概念交叉现象,而是完整地展现出江南深厚的音乐文化和人文环境。该书对江南音乐文化从理论与实践、纵向与横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读者展现丰富可鉴的研究方法,架构起对江南区域音乐史研究的思路,为研究江南音乐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学术价值。再者,作者在论述江南传统音乐中,配以形象的图文和对音乐传承人的采访,为江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江南音乐史》以创新的研究视角对江南音乐文化进行整体性的区域研究,全面盘点了江南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体裁内容,以及对江南音乐文化的展望。但是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历史时间引起相关事件发展的交叉现象,书中对一些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度的论述。虽然如此,书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表述和丰富的史料也为我们相对完整地介绍了江南音乐文化,启示我们研究其他地区区域音乐文化时必须“要建立新观念,必先建立观念的观念,要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的问题。该书推进了对区域音乐史研究领域的发展,为研究其他区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具有启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杨和平.江南音乐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宋瑾.历史与逻辑融合的研究成果──重读于润洋著《音乐史论问题研究》[J].音乐研究,2000.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中华书籍,2009.

[4]王宁一.观念更新漫议[J].音乐研究,1986.

作者简介:彭丽桦(1994—),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中国音乐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音乐史江南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杨和平《浙江音乐史》有感
区域发展篇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