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一点思考

2018-05-14 08:59汤晓霞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简单阐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思考。我国历史悠久,不同民族文化历史必然产生不同民族音乐从而出现了多元化的音乐种类。多元化的民族音乐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随着90后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他们的主观意识中对嘻哈、摇滚等流行音乐倾向愈加严重,希望引起他们的重视和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急切需要我们年青一代去继承发扬。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现状以及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前几天给学生上音乐课的时候,忽然有个男生问我说,老师我以前学了几年的二胡,后来不学了。问他为何?答曰:太土气了,都是老年人农村人拉二胡,青年人都学吉他、钢琴、小提琴。听到他的回答,我并不惊讶,在我任教的日子里,遇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多数倾向于西洋乐器的学习,有的甚至不清楚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什么?当我问到为何不喜欢民乐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民乐,好难听啊!

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点了解

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从远古夏商时代、先秦一直到汉唐,我们的音乐经历了巫术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每一个时期都出现了很多不同体裁优秀的作品和著名音乐家,古琴曲《高山》和《流水》堪称经典之作,隋唐时的琵琶也是久负盛名,明末清初华阴老腔也名震一方,都显示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我国在春秋时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到盛唐已经为世界艺术的巅峰时期。民乐的演奏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多变化的,我国近现代的很多音乐创作形式,都是在传统音乐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体裁,都是世代相传的本土音乐,是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思想

民族音乐文化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着民族的艺术精华,其音乐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早在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先生,能快意于田园间,就在于他终生与音乐相伴。陶潜酷爱古琴也弹得一手好琴,在《晋书·陶潜传》中是这样描述的:“陶潜”颖脱不羁,任真自得……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是扶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音乐给他带来了至高的精神境界。同时期的文学家嵇康,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的《广陵散》无人不知晓,一首古琴曲把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琵琶几重意,骚人代代赋新诗。”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琵琶行》让多少人为之惊叹他的音乐雅韵,生活在琵琶艺术达到巅峰的时代,在他的诗词中赋予了古琴、琵琶、阮咸等乐器新的生命。

民族音乐不仅仅能给我们带来欣赏乐曲时精神上的享受,而且是塑造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力量。比如家喻户晓的富有民族音乐属性的《茉莉花》,这首土生土长的民谣,从南方唱到全国,从中国飞向世界,体现了茉莉花的芬芳,展现了我国人民音乐智慧的魅力。198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世界推荐了《茉莉花》,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一首举世闻名的歌剧《图兰朵》,其中的主题旋律就是采用我国的《茉莉花》,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再次唱响世界,而今的《茉莉花》已经风靡全球。《茉莉花》不仅仅是一首民歌,更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象征,这种高尚纯洁的情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李岚清同志曾在《音乐艺术人生》中提到,音乐修养是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第二,音乐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音乐有助于增强学习和工作的创造性;第四,音乐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三、当代人民大众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课堂上做了几次调查,90后的孩子们喜欢流行音乐的倾向,对于民族音乐,他们坦言不太喜欢,因为现代人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年轻的一代更希望听一些节奏感强的比如摇滚乐、爵士乐,嘻哈乐等。正是由于当代年轻人的一些认识误区,所以当《黄河大合唱》出现恶搞时,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2018年1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遭到恶搞,激怒了詞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他们怒斥恶搞者“忘本”“不可原谅”。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民族精神不容亵渎,民族音乐不容亵渎!故而转发和支持这样的视频,当然还是很多大众表示愤怒。

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杨浪说:“神圣庄严的东西,反过来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进行(表达),传达的不是幽默,这是一种把神圣庄严的东西踩碎了的扭曲的笑声,是一种低俗,是一种恶俗。”充满了正能量爱国情怀的歌曲以这种恶俗的形态出现,只能说明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

四、民族音乐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传承发扬

“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音乐是智慧与美丽的结合,为了推荐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央电视台在2018年1月推出一档全民关注的节目《经典咏流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带着他的大山里孩子们,在舞台上用歌声唱醒了沉寂200多年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让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为之感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美珍老师给大家带去了南宋古琴“锦江涛”,并现场演奏了古琴曲《流水》,让全国观众亲眼目睹了有着千年文化历史古琴的风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瑟”已经失传了,所幸我们还有“琴”。而在屈原先生的《上下求索》中,龚锣新艺术团为大家展示了“编钟”的魅力,要知道我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不仅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它的艺术价值至高无价。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把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既传承了中国文学又让传统音乐具有了现代化、国际化。节目中采用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民间乐器,用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表现古代诗人的情怀,古诗、古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很多音乐家也正是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结合起来,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谭盾先生,他的音乐跨越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多媒体与表演艺术的众多界限。他的作品《女书》《地图》等阐释了中国传统音乐,他说:“其实我是个很有使命感的人,希望自己能像贝拉·巴托克弘扬匈牙利民族音乐一样,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带到全世界。”他的每一次创作,都会选择和一个行将消亡的传统文化形式捆绑在一起。2017年墨尔本与著名歌唱家谭维维合作的声音协奏曲-中国声线,高昂激烈的高腔、秦腔,还有哭腔、水腔,与西方交响乐的完美碰撞,让世界人体会到中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细腻与张力,这就是中国之声、中国之韵、中国之美。

在全球音乐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时代下,我们要大力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推动中国音乐更好发展,把中国的音乐发展为世界的音乐,让中国这片热土上孕育的最“中国”的音乐代代相传,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产生新的先锋文化,开创文化节目2.0时代。

参考文献

[1]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M].高等教育学院出版社,2006.

[3]王燕资.关于民族器乐发展的几点认识[J].大众文艺,2003.

[4]朱冉.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

[5]袁媛.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人文价值[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杨双艳.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研究,2016.

作者简介:汤晓霞,本科就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学院,现在山东烟台山东工商学院担任音乐老师。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