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窑初探

2018-05-14 12:07覃克灿龚镇飞张家斌
江苏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定窑传承

覃克灿 龚镇飞 张家斌

摘 要 从城关窑产品器型特征、装饰技法来探讨其工艺的传承,在宋代同一地区可以同时烧氧化和还原气氛,以铜为着色剂烧出铜绿釉和铜红釉。

关键词 定窑;传承;铜红釉;铜绿釉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这一座高峰让后来者难以超越,只能仰视,就连洒落的余辉也很耀眼。陶瓷工艺经过唐朝五代的发展,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宋代是中国由陶向瓷转变的时期,艺匠抓住历史机遇,创造宋代陶瓷的历史高度,五大名窑成为其耀眼的成就。

名窑效应促进宋代全国各地陶瓷工艺的发展,广西容县的城关窑是当时岭地南区的制瓷中心,城关窑分布在绣江河沿岸5~6公里的范围内,规模宏大,据考古专家推算当时龙窑一次可以烧两万多件产品。容县的能工巧匠们在继承唐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当时的名窑学习,吸收北方和南方的技术,取长补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铜红釉和铜绿釉的烧制成功将城关窑推向历史的高峰。1992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容县城关窑是世界上最早在瓷器上烧制铜绿釉和铜红釉的窑口之一。容县博物馆保存世界上罕见的绿釉瓷和红釉瓷片,英国著名陶瓷考古家斯玛朋·特科和罗斯·克尔还专门发表论文,盛赞容县宋瓷的技术创新是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成就。

城关窑能得到后人的赞许是能工巧匠们不断学习、创新的结果,但同师承也有一定的关系,定窑是城关窑学习效法的对象,定窑也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南方的城关窑。城关窑的造型优美、装饰题材丰富、工艺成熟,从容县博物馆的藏品可见一斑,举几款有代表性的器型分析如下:

宋酱釉葵口折腰碟(见图1),一级文物,高4.2cm,口径16.7cm,足径4.7cm,重210g,碟口呈六瓣葵花式,折腰小圈足。足径挺直有力、造型端庄、轻盈秀美,聪明的匠人为了口部变化进行葵花瓣的处理,上下两段C型线一正一反的运用,巧妙地将生产中的变形问题化解了。

宋缠枝菊花碗(见图2),高4.4 cm,口径10.4 cm,足径3.5 cm。这种碗采用变化多端的S型自由曲线,产品比折腰碗更加灵动飘逸大气。足部在修坯时处理成“花篮足”的式样,呈倒梯形,将向上飘逸之势轻轻往下一拉,灵动和稳重得到完美的结合。

宋白釉葵口碟是二级文物(见图3),高3.5 cm,口径18 cm,足径5.2 cm,重220 g。碟口呈葵瓣,口宽而平,内型在葵口处以筋线装饰,外型对侧形成凹线,浅腹底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城关窑的足径比定瓷的小,应该是城关窑的泥料进行改良的,博物馆藏品是从废碴区出土,是当时的不良品,但现在的工艺技术也难达到其水平。

宋青白釉印花斗笠碗(见图4),高5.1 cm,口径11.3 cm,足径3.6 cm,是斗笠碗的变型,匠人在口部加一段圆柱体,斗笠碗容量少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用功能大大增加,如婷婷玉立的少女小巧灵珑,如含苞欲放的花朵。

城关窑的装饰技法以印花、刻花、篦纹为主,从定窑学习了印花工艺以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件陶范可以利用上千次,使同一种装饰纹样广泛批量地推向市场。装饰图案丰富多彩有莲纹、菊花纹、鱼纹和抽象纹等。

游鱼纹碗(见图5)的图案设计构图虚实结合,化繁为简,能于虚实之处再现其高雅和简约美,用最简单的线条刻划出游鱼在水中悠然自乐的情景,辅以变化多端的水波纹。游鱼采用中国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几根自由的S曲线将鱼优美流畅的身段表现出来,鳞片用大小不等的块面来表现。中间和口部一大片的留白显得通透空灵,比起定瓷的游鱼图多出一份禅意。

缠枝菊花碗复制模型(见图6)一改游鱼纹的简约之美,取而代之的是硕大花朵和茂密的叶子铺满碗内,一幅金菊斗艳的秋景吸引不同时代的眼球。工匠受到中国书法“密不容针”理念的启发连碗中心点也刻了花。菊花精雕细刻展现工匠的技法娴熟、功力深厚,叶子化繁为简。

城关窑刻花纹样中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抽象纹样,似花非花,说草非草(见图7),但包含了工匠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这种纹样是工匠根据器物的形态及当时的心情,即兴挥刀而刻成的一种抽象图案,没有了外来因素的约束,最能体现工匠的技术水平和对美的追求。这种文人理念与艺术本质结合的产品更能产生神逸效果,理应更具艺术价值。

城关窑的烧成气氛为氧化和还原并存,在历史中只有城关窑是两种气氛同时烧造的瓷区。以铜为着色剂的铜釉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是绿色的,在还原气氛烧成是红色的。有部分学者认为红釉是无意中烧出的产品,在氧化烧成中由于局部出现还原而呈现的个别现象,听来也有道理,但我还是坚信红釉是成熟工艺的产品。从博物馆的藏品看得到当时两种烧成工艺都很成熟,馆中所藏影青釉产品十分丰富,影青印花碗釉水晶莹玉润、灵动透亮,具有活的神姿,器壁上所赋予的任何纹饰在这种透明釉的覆盖下显得明丽清晰。铜绿釉的釉面青翠碧绿如翡翠般,印花出现的凹凸不平烧后产生浓淡变化令人赞叹。铜红釉没有完整的器型,只有碎瓷片,色彩斑斓,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以铁为着色剂的铁釉系列产品,两种气氛烧出了丰富多彩的色釉产品。

由于城关窑产品装饰内容丰富、釉面温润,城关窑地区成为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瓷区之一,宋代外贸出口推动了城关窑的技术创新,达到鼎盛时期,可惜的是到了南宋绍兴末年,容县地区出现动乱,据明永乐版《容县志》载“自大定甲子迨至壬辰,屡经蛮寇,烽火交攻,人民多罹于难,物產房居荡然”。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工匠逃亡,城关窑不得不停产。

城关窑是最早同时烧出铜红釉和铜绿釉的窑,并于北宋时期在同一地区使两种烧成气氛工艺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城关窑虽然没有成为名窑,但从今天看,它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和铜绿釉,也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参 考 文 献

[1]陈文增.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定窑传承
简淡疏阔 意韵悠远
千年定窑 古老技艺重焕新生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历史千年的尘封
近年来定窑研究的进展和新走向
乾隆皇帝的定瓷鉴赏观
定窑与德化窑白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