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壶”的遐想

2018-05-14 12:07曹秀芬
江苏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南瓜

曹秀芬

摘 要 南瓜壶,由光素器的质感与浑厚加上花货中运用到的雕、塑、贴花等等创作而成,自己一向对这种原汁原味的自然之物情有独钟,这次便选用了南瓜作为题材,充分表现了紫砂花塑器与光素器的精美细致。

关键词 紫砂;造型;装饰;贴塑;南瓜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對动植物的自然形态很有亲切感,因此,艺术家们经常结合它们的自然形态,采用多样的艺术手法对艺术作品进行造型装饰,而利用得天独厚的紫砂原料设计制作的紫砂陶更能反映出人们的意念,尽显自然之趣与自然之美。

古人在用精美的瓷器泡茶后为什么又会选择紫砂?在明代,古文人泛舟江上时把盏之余,一壶茶是何等的心境,觉想,紫砂的艺术、生命正是有了当时的文人的热衷介入,才逐渐漾开了涟漪。明代紫砂壶的传承定有其肥沃的土壤,需求是其立身之本。没有达官、文人介入,紫砂壶可能如宜兴民间陶罐无异,一件清代的盐罐也就几百大洋。所以,需求的高端性是其根本。达官显贵们在试用的过程中带着极多的挑剔,紫砂经历万次的面试后才被接纳,传扬四海九州,这里面要感谢的不仅仅是创造者们,更要感谢的是宜兴的陶瓷文化土壤,还有难能可贵的群儒们的钟爱,大儒钟爱,紫砂壶才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紫砂既可以田间地头,也可以香案书桌,“南瓜壶”作为农耕时代的创新,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追求。

宜兴紫砂有三种不同的基本形态:光素器、花器、筋纹器。这款“南瓜壶”(见图1)以光素器的质感与浑厚,加上花货中运用到的雕、塑、贴花等手法创作而成,色泽莹润光洁,壶身生动形象,借由惟妙惟肖的南瓜形态再现了田园般美丽的自然风情。“南瓜壶”重在表现瓜熟蒂落的田园之乐,因此在器型塑造上以饱满朴拙的硕果为主要的造型表现,将巨大的南瓜浓缩在巴掌大小的茶壶中,宏观上看显得大度豪迈,微观上看则显得灵秀精致,盎然的田园风趣也了然于其中。

通常人们熟知的瓜果荷花蔬菜作为造型素描,是不少见的。自己一向对这种原汁原味的自然之物情有独钟,这次便选用了南瓜作为题材。整个壶体虽无筋纹的形象,却以光素器的形态表现出花货南瓜形状饱满、厚重、端庄的形态。其实南瓜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瓜果,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创作中抓住了三个要素,首先要形象上逼真,其次要鲜活,第三要有神韵,这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创作中,首先把壶形设计成一个扁圆状,并在壶体的制作上形成南瓜皮的瓜叶、瓜柄、瓜藤,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壶身比例分配均匀,每一处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南瓜壶”优美结实的形象和体态,丰富饱满、形态可掬。最佳处以一只瓢虫贴塑在壶盖上,使人觉得妙趣横生、爱不释手。整个壶体玲珑可爱,整体感强烈,充分表现了紫砂花塑器与光素器的精美细致、形象逼真,是一把难得的紫砂茗壶。

对于不同的素材要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其美。花货以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动植物为素材,复杂多变、花样百出,这导致一些人认为花货之美就体现在塑型上,工艺越奇巧、形象越华美就是越好的作品,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其实花货是通过外在的塑型来凝结和表现壶内在的精、气、神,并以其精、气、神感染、打动人,从而方能将人们带入自然的审美感观中。“南瓜壶”创作中把瓜蒂设计成壶盖,把瓜柄设计成壶的,以南瓜之叶被风吹动自然卷曲之形设计成壶嘴,用瓜藤自然弯曲之形设计成壶把,再贴塑在壶腹上,瓜叶舒展于壶身上,还有小南瓜贴塑在一旁,壶的贴塑装饰中皆以本色泥料装饰,贴和自然,更是象征着生命力的鲜活。“南瓜壶”运用雕镂捏塑、贴塑等多种手法装饰而成,扭曲的形态足见雕工精细。而壶身贴塑的瓜叶和瓢虫也足见雕饰细腻、惟妙惟肖。自然形态在花塑器中必不可少的用到雕、塑、贴等一系列装饰手法,而这些手法也很好地诠释了紫砂艺术的精髓所在。

此“南瓜壶”不论做工还是立意都是极佳的,在中国传统理念里,丰收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祈求的,对于这种表现田园之乐的题材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人只要倾心于关注自然,热心于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就必然能从自然之规律中领略到无穷尽的形式法则和紫砂壶的造型规律。从对自然规律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陈鸣远所制的紫砂“南瓜壶”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无疑是在自己的作品中道出了自然之规律,也启迪和激发了不少陶艺人。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南瓜
南瓜灯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