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供春壶”的根性之美

2018-05-14 12:07段彩莲
江苏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紫砂壶

段彩莲

摘 要 紫砂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紫砂壶就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饮茶器皿。透过紫砂壶,观众还能感受到文人的某种情操与意趣,紫砂壶不单单是一件茶具,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象征。

关键词 紫砂壶;供春壶;文人意趣

自清代中期以来,紫砂陶艺由于文人参与制作,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气息,特别是供文人书斋案桌上用的文房用品文玩,更带有文人制作者的审美情趣,他们把精心撰写的铭文镌刻其上,借物寄情,以引起广大同道们的赞许和共鸣,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紫砂花货应像作画一样用淡淡的笔墨体现出高雅的情调。寥寥几笔刻绘,便点出许多美妙景色;似不经意间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一幅精美秀丽的风景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是美不胜收。正如这款紫砂“供春壶”(见图1),几抹绿叶、小果雕塑,积极进取的精神充满其间。

1 紫砂“供春壶”造型及由来

紫砂“供春壶”自然古朴、寓巧于拙,秀气而动人的枝杆成为了“供春壶”的壶把造型,壶器整体干净利落、线条流畅、形态轻盈,而壶身的树瘿纹理变化多端。紫砂“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紫砂艺人供春所作,故而命名为“供春壶”。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制作此壶型,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古朴可爱,也深得文人们的喜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热门起来。而我制作的这款紫砂“供春壶”,特别之处在于增添了树瘿上的绿叶,寓意“老树出新枝”。

2 紫砂“供春壶”的特点

紫砂“供春壶”不同于传统花货的审美,其独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巧。紫砂“供春壶”的制作技艺精工巧饰,却又不失拙朴、自然。第二,老成。紫砂“供春壶”的造型古朴,枝杆苍劲,壶体表面有精雕细刻的树纹,只见树干的百年沧桑,枝节的老辣,审美效果佳。第三,怪奇。紫砂“供春壶”追求一种怪奇之美,虽残缺而自然,却也合乎情理,这是一种“重新创造”的虚构。第四,自然。紫砂“供春壶”贯穿着自然法则,从壶体结构到壶嘴、壶把等细节,都借助于自然形象,达到“顺物自然而不容私”的境界。第五,犷野。紫砂“供春壶”的布局超出传统壶式的束缚,我行我素、夸张,追求其效果。第六,高古。紫砂“供春壶”的外在形式的表现之一就是断损、残缺,虽历久而新叶出。这种在旧的生命体上开掘出新生,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与更新之意。第七,宽博。紫砂“供春壶”的外形体满、雍容大方,而壶把、壶嘴、壶钮等细节的设计呼应得体。第八,潇洒。也就是壶器逍遥洒脱、自由萧散,即不激不厉,又毫无拘束,这是一种潇洒、自然的心态,又是一种饱经沧桑又自得其乐的欢愉。紫砂“供春壶”不为传统所拘的风度,它不讲究传统的模式;在造型和装饰上,紫砂“供春壶”超然出于流俗之表,萧然游于规矩之外,令人神清而意远。第九,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生命力,任何艺术品都在变化中取得统一。变化的时候,经常是包罗万象的,这是一种艺术节奏的表现,也是一种文人的思维方式。紫砂“供春壶”有一个固定的主题,一个中心就是表现生命力的顽强,虽历经沧桑而努力创造新的生命。紫砂“供春壶”的壶型制作充分运用了变化这个手法,也充分显示了壶艺的魄力,以达到功能与法则的统一、整体的艺术效果,艺术价值颇高。

3 结 语

紫砂“供春壶”的构成有着自身的形成法则,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冠以“文人”这个字眼,不仅仅是由于文人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表达其淡泊明利、超然物外的文化特性,穿越世俗制约,以达闲雅之心境。

參 考 文 献

[1]顾建余.简析紫砂泥料特性和茶文化的关系[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7(10):94.

[2]高俊,朱海燕.春牛入田,无声动人——从“百胜牛壶”窥见中国紫砂茶壶里的精神寄托[J].江苏陶瓷,2014(02):58,62.

猜你喜欢
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玩转紫砂:收藏看准潜力股 (七)
挂在树上的茶壶
泡壶
谁玩谁呀
紫砂壶: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过眼的繁华
购买紫砂壶4忌
紫砂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