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富足好福气

2018-05-14 12:07许跃英
江苏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壶嘴壶盖竹叶

许跃英

宜兴,自古就有“竹的海洋”的美誉。在竹岭上,从山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青翠,微风吹过,绿浪起伏,景色秀丽壮观。漫步竹林,婆娑舞动的翠竹,生机盎然的景观,叫人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偏爱竹,留下无数诗文画作,自己也把这一腔情意用紫砂壶来展示出来。在创作作品时,常常选择以“竹”为题材。身处江南陶都,竹的身影随处可见,青翠挺拔,姿态出众。自己也有着文人雅士的“竹子情结”,对于飘逸幽静的竹,更是示人以新。“三角竹壶”(见图1)注重感性和主观的自我表现,深入地表现出竹的各种内涵和品格。

“三角竹壶”以“竹”入壶,把我心中对于竹的喜爱和中国传统的“竹文化相结合。壶身整体左小右大,透露出些许活泼;壶肩与壶底相呼应,具有整体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感;壶盖中间部位略微凸起,增加了整体的气势;壶嘴简约舒展,竭力生长;壶把由竹枝弯成,枝条上竹节清晰有力,壶把的上端从节处横出一条细枝,长出俊逸的竹叶贴在壶身,竹叶轻灵秀雅、姿态曼妙。品赏此壶,你能感觉到美好祝福,愿君节节高升、平安富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艺术创新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时刻激励着紫砂艺人,他们不断摸索与创新,使“独步千秋”的紫砂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自己对传统紫砂壶艺进行了结构与重组,采用“异形法”拓展了信息容量,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欣赏习惯,将传统的紫砂壶韵与现代的设计理念浑然一体,可以说在制壶的同时又在改变艺术审美。“三角竹壶”壶身椭圆,极好地运用了曲线的手法,在各种线条中,曲线是感情最丰富的一种,包含着无限的审美可能,在上下贯通、旋转流动的立体轨迹中,进行动态多维的重构,既有静态的和谐美,又有动感的强节奏,在空间与实体的强烈对比中,表达出无数的现代审美信息。

细细品“三角竹壶”,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竹海。壶身是两截笔直粗壮的竹段,清晰分明,给人稳重之感。在这壶中,我们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充满朝气,壶盖上有大小两段竹枝相倚,大的粗壮有力,小的纤细修长,连着飘逸的竹叶贴着壶盖作为装饰。粗壮的壶身中秀出一截竹段作为壶嘴,随着向上伸展的趋势,竹节愈发纤细。壶把竹段长出了一条颀长的细枝,纠缠着延伸到壶面,既展示了竹的坚韧与张力,又在视觉上给人富于变化的动感,气势雄伟。壶面的竹叶更是雕琢细腻,富有清新自然的生动气韵。

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与和谐,体现在作品中是“创造而忘其为创造”、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从容境界。“三角竹壶”折射出对大自然灵性的静穆观照,以概括与抽象的艺术手法,充分诠释了何谓“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诗情的意会和灵感的迸现达到了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扁圆的壶身敦厚大方,乍一看和传统的壶型没有區别,然而其中的曲线却走出一条不规整的道路来,与传统相比是同中求异。壶身的线条各自为阵,出于意外才偶然邂逅于此壶之中,曲线的流转如同天上的云朵,被风吹过此起彼伏。“三角竹壶”充分利用了紫砂泥料的可塑性,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个性审美,营造出活泼而不失古典魅力的紫砂陶艺作品。

“三角竹壶”壶面凹凸相间,重心偏右,视觉感极强。圆形壶盖上,小小的竹段立在上头,竹节下伸出的细枝连着轻薄飘逸的竹叶铺在壶盖上。壶嘴修长舒展,壶把与壶嘴相呼应,粗细立显、潇洒秀丽。整个壶的设计,大局上注重沉稳质朴,细节方面又精致细腻,完全展现了竹的神采和风韵,追求刚柔相济的境地,营造了外刚内柔的意境。在继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做出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真让人拍案叫绝。

紫砂艺术的创新之路是没有尽头的,除了紫砂前辈们形成的风格以外,紫砂器具的造型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审美特征进行改良,遵循守旧的结果只会埋葬艺术。作为一位紫砂陶艺的继承人,应当明白自己的责任,只有大家都以发扬紫砂为己任,才能真正树立好这个民族的品牌。“三角竹壶”整体造型跳出一贯以来的方形、圆形壶体,设计为不规则的壶体造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紫砂壶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技巧。文化是紫砂艺术中不朽的话题,“竹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虚空、有节的高贵气质,带给人们美好的祝愿,壶中所表现出的自然清雅的意境,叫人心生向往。

参 考 文 献

[1]叶连梅英.古今名壶集[M].友谊出版社.1985.

[2]赵锦.壶锦[M].宜兴陶艺文化中心.1985.

猜你喜欢
壶嘴壶盖竹叶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语法填空
《竹》
语法填空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伪造爱情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