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凌花提梁壶”的艺术美

2018-05-14 12:07张宏桃
江苏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艺术美紫砂

张宏桃

摘 要 宜兴紫砂自宋代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紫砂壶为了适应冲泡茶时提拿的日用需求,离不开壶把。紫砂提梁壶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壶把造型,这种壶把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与内涵。

关键词 紫砂;凌花提梁壶;艺术美

当代紫砂提梁壶造型精彩纷呈,提梁与壶身浑然一体,其流动的美感、动态的力度、构思的巧妙,完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保持日用功能的基础上,“提梁”的审美欣赏价值取向越来越重要。提梁不仅提拿舒适,而且与壶身的连接是自然过渡的,这种不见生硬的衔接是提梁史上革命性的创造,也成就了21世纪最动人的经典紫砂器型之一。这款紫砂“凌花提梁壶”(见图1)简练大方,比例恰到好处,显现出一种学识高深的儒雅,也具有独特的艺术美。

1 紫砂“凌花提梁壶”的造型

众所周知,筋囊器为紫砂壶具之中制作工艺难度最大的一类,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壶身、壶盖、壶钮等各部分的比例,以精确的中心部位作放射线的起点,将各个部分划分成若干符合美学要求的区块,同时这些区块对于其他区块都要有可兼顾性,是在某一角度对称的。就拿这款紫砂“凌花提梁壶”來说,筋纹与壶身盖合之后,均做到了严丝合缝、筋纹连贯。加上此壶选用紫泥,泥色包浆纯正,更加凸显了紫砂“凌花提梁壶”的神韵。

凌花壶以圈把居多,提梁者少见。由于筋纹器要求结构对称,口盖线条连贯,瓣瓣通转对合严谨,故其制作工艺较之其他品类更显繁琐。而这款紫砂“凌花提梁壶”则化腐朽为神奇,将常见的圆形提梁改成了长方式,加上精致的凌花造型装饰壶体,做工精细、风高韵雅。首先,凌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壶盖沿也作凌花形状,使这款紫砂“凌花提梁壶”无论从正视还是从俯视的角度,壶器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而出尘。扁方状壶身配以高提梁,虚实相应显得挺括有神。紫砂“凌花提梁壶”还有底足线条,撑起更为轻盈。流顺提梁转折向上、流畅典雅,菱花与提梁相搭配,成就了以实为本、以虚为用的经典之作。

2 紫砂“凌花提梁壶”的艺术美

紫砂“凌花提梁壶”的扁形壶腹以12道筋纹为装饰,规则有序,形如凌花。凌花之美,清爽之中透着清纯,柔媚之中浮着暗香。乍眼看时,凌花还有淡淡的傲慢,予人一种蕊寒香冷蝶难来之意。细看,凌花美如水,这是由于紫砂“凌花提梁壶”的筋纹由圆弧线构成,细致而典雅,清新而脱俗。

紫砂“凌花提梁壶”最独到之处是提梁把的设计,与壶身匹配呈方形似玉带横空,以明接手法处理,跨落在浑圆的壶肩上,稳健有力地向上舒展,矗立于空中,甚是美观。提梁的前后两侧折角自然过渡中呈现刚柔相济、精神勃发之势,更具虚实空间美感,作品充满着精、气、神、韵。紫砂“凌花提梁壶”的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很大、很空,甚至和“实”的部分不成比例。但由于壶体的筋纹刚健,再加上“虚”的部分本身有空灵之感,整器柔中带韧、动势逼人,使此壶增加轻盈之感。所以紫砂“凌花提梁壶”的整体感觉十分协调、和谐,令人心生清风,不仅丰富视觉感,也产生寓于形外的延伸想象。

3 结 论

紫砂壶的艺术发展之所以走到今天,离不开陶艺人的共同努力,也正是一代又一代陶艺人的进步,才使得紫砂陶艺历久不衰。这款紫砂“凌花提梁壶”在诸多的壶型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它的造型,更因为凌花壶型、方形提梁所营造的艺术美。欣赏紫砂壶,就像欣赏一个人,外表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紫砂“凌花提梁壶”细致而典雅、清新而脱俗的气质,久久使人难以忘怀。

参 考 文 献

[1]蒋升.浅谈宜兴紫砂壶造型[J].山东陶瓷,2011(04):42-44.

[2]沈华军.浅谈紫砂壶艺的传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11):61.

猜你喜欢
艺术美紫砂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让“艺术美”走进语文课堂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