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钢琴学派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2018-05-14 08:59张浩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

张浩

【摘要】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钢琴在18世纪的欧洲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钢琴学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钢琴事业繁荣和发达的标志,在中国,钢琴的制造从两百多年前就已开始。科学的演奏体系、强烈的民族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对中国的钢琴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钢琴学派;西方钢琴技术;钢琴教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钢琴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音乐之父”约翰·塞·巴赫是德国音乐家,在欧洲钢琴史上做出巨大的贡献。巴赫是十八世纪初键盘音乐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发掘了音乐的魅力,将音乐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一个后者无所超越的高度,他所推动的音乐和自身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巴赫擅长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带着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生气勃勃,充满朝气,有着令人惊叹的节奏活力,使音乐十分自然、爽朗,对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胡迈尔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维也纳手指学派建立了一套十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手指技术通常清晰,带着贵族般的优雅,充分表达了钢琴曲的趣味高雅,将音乐转变成了一种艺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不少人都对其有所了解,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克莱门第动力性演奏技术风格的继承者,在这样的技术上,又独创心境,尝试用手臂乃至整个身体的的力量,达到了预期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创造了更先进、优秀的弹奏方法,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新时期的钢琴家,他大胆而聪明地对之前的钢琴大师的弹奏方法进行了创新,尝试由指尖到手,从手腕到手臂甚至推向上半身的力量的传送规律进行弹奏,这样的弹奏方式,既大胆新颖,又自由活泼,同时还能感受到动作的协调性,强调钢琴的艺术效果,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中国钢琴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这些新颖的弹奏方式和演奏体系全面且深刻的影响。

二、西方钢琴学派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创作、表演、理论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1]在这种良好发展态势下,有必要对西方钢琴学派的影响进行再次明晰。

(一)西方钢琴教育体系的影响

西方的教学原则,大多符合其民族的风格和特征,中国的钢琴教育历史比西方要晚很长时间,因此,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西方的教学原则,尽管这样的教育显得十分严谨,但是在引进教育体系之后,不加以创新和改造来适应本国的国情,导致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课上过分依赖老师,无法与老师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一味听从老师的教育和讲解,模仿老师的弹奏方法,不懂创新,不会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学习西方教育体系之外,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作品背后的时代和故事进行深刻的认识,之后,还要把自己想成创作者,对曲子的情感进行深入感受和了解,了解作品情感的抒发方式和渠道。只有忠于原著的内涵,尊重作者的精神,体味作品的时代,掌握其风格,才能为个性表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然而经过西方旧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过于遵从老师的思想,过于机械,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处处模仿,因此造成了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作品理解不足,导致弹奏出来的作品缺乏力量和灵感。

(二)西方钢琴弹奏技术的影响

在中国钢琴教育史上的钢琴家,总是音乐表现能力不足,自我情绪表达不够充分,但是手指技术却相当的熟练,甚至出神入化。这一现象主要与我国在钢琴教育中对弹奏钢琴的机能性的培养是十分的重视的,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西方莫扎特的维也纳手指学派的训练模式对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的影响很是深远,干净利索的手指弹奏技术是这一大学派的主要特点,极其重视钢琴弹奏的技能型培训。他们认为,作品中的节奏、力度等都是相对的,每一个钢琴音的精雕细琢和反复练习,才能深刻体会到钢琴艺术的魅力,但是这也导致了弹奏钢琴曲的音色效果不够宏大,显得单薄,没有感情和自我理解在其中作为构架的铺垫,其中,尤其是深受西方钢琴弹奏技术的中国钢琴家有着这样的通病。面对音乐,尤其是传统古典音乐,中国弹奏者应该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并且对作品做细致且全面的分析,绝不会放过作品的任何一个细节。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充分了解创作者的心境,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弹奏出来的音乐才具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西方钢琴学派的影响

中国钢琴艺术教育深受西方钢琴学派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影响力新时代的年轻人,为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奠定了群众基础。中国的钢琴史比西方要晚,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的钢琴音乐才刚刚起步,无论是钢琴音乐的创作,还是弹奏技术方法方面,还都处于一个探索时期,当西方的钢琴音乐像洪水一般传来的时候,还处于探索时期的中国钢琴艺术充分吸收了来自西方的艺术精华,使中国的钢琴艺术教育快速萌芽、发展,表现得生机勃勃。二十世纪是世界钢琴音乐艺术风格的转折点,这个时候,正是世界钢琴学派千姿百态、学派纷呈的年代,也是不少学派开始拥有自我的成熟艺术表演和新的创新成果。此时,欧洲的钢琴艺术不仅仅让国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了钢琴音乐的无限魅力,还带来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钢琴艺术教育的食粮,开阔了当时中国音乐家的眼界和视野,并且快速提高了我国钢琴专业人士的弹奏技能,还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欣赏水平较高的钢琴爱好者和观众,这一批人正是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群众基础,而这一批人,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活力和充足的动力。

“钢琴是西方乐器,各个部件的发明及对音色的考量本就不是为迎合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而定。”[2]中国的钢琴艺术教育受到西方钢琴学派的影响深远,每一时期都有代表其时代的艺术,二十世纪是钢琴音乐的一大高峰,不少学派都作为世界钢琴音乐艺术的里程碑被人们记住。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当时西方的影响,可以说,中国钢琴艺术教育的逐步形成,不管是从粗略听说,到简单了解,再到初步顺从和取其精华,创造属于本民族的钢琴音乐艺术风格,西方钢琴学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还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世界各种钢琴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断,维护世界钢琴艺术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呈现世界钢琴艺術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钢琴音乐的繁荣发展。各个学派对本民族音乐的重视和推崇是有目共睹的,西方钢琴学派具有的民族性,只有弹奏者与本民族有着密切关系的时候,才能弹奏出与世界与众不同的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何上峰.立足钢琴艺术之美 兼顾民族文化创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发展与反思[J].当代音乐,2016(01):95.

[2]王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J].当代音乐,2017(12):101.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
钢琴教育中艺术审美特征的体现
关于“艺考”热下高校钢琴教育的深入思考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谈钢琴教育与高校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简述高校扩招政策对钢琴教育产生的影响
乌克兰高校钢琴教育培养模式探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