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踏板在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中的运用

2018-05-14 08:59党艺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奏鸣曲踏板使用

党艺

【摘要】正确地使用踏板演奏乐曲可以为其增添色彩,要让踏板的切换追随于音乐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踏板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是踏板赋予了钢琴新的灵魂,所以踏板是钢琴最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章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踏板在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让演奏出来的效果动情、感人,达到曲与情互相交融,相得益彰的演奏效果。

【关键词】奏鸣曲;钢琴;踏板;使用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钢琴踏板从产生就一直影响着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巧,它的用途也在不断发展。踏板的运用决定了曲子的风格,所以,没有人对同一首曲子用相同的踏板处理方法,这就是踏板特点的地方。正确地使用踏板可以让曲子更加生动并且有活力,这就需要对每次演奏时的动作和情绪变化做出处理,使得踏板随着这些因素而产生变化。只要了解踏板的用途和规则就可以很好地使用。

一、踏板

(一)踏板的分类

钢琴上的踏板,分别是:a.右踏板;b.中踏板;c.左踏板。右边的踏板被称为制音器踏板,中间的踏板被称为持续音踏板,或称斯坦威踏板,左边的踏板又被称为弱音踏板(una corda),这个中踏板并不是真正的持续音踏板。

(二)踏板的用途

钢琴最常使用的是右踏板,也就是延音踏板。延音踏板的使用可以使琴弦持续震动而产生共鸣。右踏板的正确运用,可以丰富琴弦的音质,使声音延长,有泛音回声效果、强化节拍节奏和作品的风格。右踏板在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中出现的频率最多。

左踏板又叫弱音踏板,只需在使用弱音踏板的地方踩下,并保持。但要注意,在许多钢琴上,把左踏板踩到底的话,会发出类似呼哧呼哧的小杂音,在弹奏高音区时会特别明显。弱音踏板改变的是声音上的色彩并不是声音上的强弱,营造的是音色上的暗淡沉闷,在需要有光彩的地方,特别是在高音区,不能依赖踏板来控制强弱,需要靠指尖触键方式的改变来控制强弱,但碰到低音区需要极弱的弹奏时可以借助弱音踏板。

中踏板在钢琴的演奏中有一个踏板不经常被用到,但是这个踏板可以使钢琴更富有表现力,那就是中踏板。中踏板可以保持乐句完整性,还可以持续低音效果。同样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那就是在一个延长的持续和弦的背景下自由地演奏其他声部。

二、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

(一)作品介绍

乐曲创作于1809~1810年初,是贝多芬一首罕见的标题性作品。为了献给他的挚友、他的知音、他的赞助人、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为躲避战争而离开维也纳的鲁道夫公爵而作。

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是他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是一首充满激情、温暖的乐章,生动地再现了朋友们重逢时喜形于色、热烈交谈的情景,充满欢乐的气氛。

(二)踏板在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中的运用

在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中用到右踏板,没有左踏板和中踏板的运用。以下着重对右踏板在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中的使用作出浅析。

1.节奏性踏板法

节奏性踏板也就是同步踏板,也可以称之为重音踏板。在演奏时可以带动节奏感,增加音量并使声音浑厚。使用踏板和强拍同时踩下并在下个和声出现前松开,如此循环。当然,耳朵也需要仔细听声音是否连贯,在哪个音或者和弦的地方重点加强和润色。

比如“告别”第三乐章的第11到16小节就采用了这种节奏踏板法:如果一直踩踏板,会使右手的旋律很连贯,所以根据左手的和弦来踩踏板,一和弦一换,听起来简洁连贯,温柔抒情,高音区的音色像一种欢天喜地的歌唱。

“告别”第三乐章的第37到44小节,根据旋律乐句划分,来使用踏板,让乐句听起来旋律感强,有层次。

2.切分踏板法

切分踏板法是很常见的使用方式,当手指按键的时候,脚需要猛地抬起再踩下,然而手指在正拍弹奏的时候,需要错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在演奏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出现错后一个八分音符,所以在下一个正拍出现时脚再重复松开踩下的动作。这样既可以使演奏的时候和声效果理想,也可以延长很多无法顾及的音符。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松开踏板的时候一定要彻底、干净,否则会将前面的和声部分带进下一个和声。当然,踩踏板的动作也要非常及时。在练习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多放在手脚的协调配合上,双手可以慢慢地单指弹奏音阶。

3.颤抖踏板法

颤抖踏板法有时也叫做抖动踏板法,它的使用方法就是频繁快速地用小动作踩换踏板,使用时可以把动作做得稍微浅一点,不需要把踏板全部踩到底,但是换的频率要快,这样声音不会显得沉闷而失去共鸣,又不会因为共鸣太大使和声效果混浊。

三、右踏板的切换

如何切换右踏板是其运用过程中最难的。很多人发现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完全按照乐谱上的踏板标志演奏,反而达不到理想效果。乐谱上的只能作为参考使用,而真正使乐曲达到理想效果,还需要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声的原则是,踏板随着和声的切换而切换。乐句的呼吸是当句子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手离开琴键时,踏板慢慢松开。耳朵可以很好地判断踏板的切换,耳朵可以决定在音响效果不理想的同时,改变踏板的使用方式。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和音乐情绪也是踏板切换的依据。很多人放弃用踏板帮助渐强的推进,是因为在音阶进行时形成浑浊的音响效果。其实不然,音阶进行到一半的同时保持踏板到最强音出现再切换。渐弱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控制强弱效果,也能形成效果差。也就是先使用制音器踏板后慢慢放开踏板并使用手指的感觉来控制强弱。

四、结语

通过对踏板在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的运用的浅谈,对自己今后学习理解踏板是很有帮助的,也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踏板的切换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在变化的途中也是有限制的,所以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踏板的运用和划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和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艺术想象灵活运用踏板。总之,要让踏板的切换追随于音乐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踏板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使踏板赋予钢琴新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廖正峰.教师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2](美)约瑟夫·班诺维茨,朱雅芬.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奏鸣曲踏板使用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饥饿奏鸣曲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