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宁武《二十四首前奏曲》民族风格研究

2018-05-14 08:59张馨予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

【摘要】杜宁武《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具有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将中国悠远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文学色彩相互融合,幽寂的意境和浪漫的情怀贯穿整部作品,作曲者给每首前奏曲创作题目,题写曲前小诗,作品在织体、和声、曲式、体裁中引借西方先进的编写手法,使华夏文化的浪漫多彩与之融合,将中国韵味的钢琴曲用中国经典音乐中的五声音调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关键词】杜宁武;二十四首前奏曲;民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多极化的音响特点与独具深度的艺术感情是钢琴音乐体裁的表现。而在钢琴音乐体裁中脱颖而出的要属前奏曲了。《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是杜宁老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纽约莫利亚音乐学院读书时的一首独具匠心之作,整套钢琴前奏曲由24个不同大小调互相融合而成,整部作品散发出厚重的民族底蕴与文化影响力,谱写了民族与诗乐相互交融的美丽篇章。作曲者给每首前奏曲创作题目,题写曲前小诗。杜宁武先生融通中西文化,在创作中兼容并包,作品在织体、和声、曲式、体裁中引借西方先进的编写手法,使华夏文化的浪漫多彩与之融合,将中国韵味的钢琴曲用中国经典音乐中的五声音调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一、淡泊纯净的意境

杜宁武先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音乐中意境的营造。传统音乐的精髓就在于意境的营造,营造意境又往往需要融情寄景,情景并抒,由事物的表面洞悉到事物的本质,也是对本质的一种阐释。将钢琴特有的表达技法与留存传统民族风格相互融通,创造出独有的意境。这就好比美术,杜宁武《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就像是二十四篇散发着浓厚传统韵味的风景画。虚中有实,虚实不清往往也是创作中国钢琴曲的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把音的实有和境的虚无完美融合,让作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这样来营造一种深远绵长的意境之景,让听者流连忘返。杜宁武老师编写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又表现了高洁、静雅、淡泊、悠远的意境,像《桃花岛》《浪漫田园》《冥世》《寂寞山谷》《回首》《寂寞荒村》,高洁、静雅、淡泊、悠远的意境被这些前奏曲和曲前诗里所体现。“湖水如镜,白鸟似梦。春意绵绵,芬芳漫漫。醉人的粉红,使我们不再留意飞逝的时光,只将温馨的话语和朦胧的身影留给自然。”这是《桃花岛》中小诗写到的,真可谓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中。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由情景交织与精密刻画,证明音乐能够陶冶情操,使人从容不迫地看待尘世间的是非纷扰,淡泊名利。曲中二十四篇中国画卷由钢琴音乐组成,包括了国画式的恢宏逶迤,还有水墨画一般的高洁傲岸。“其间无古今,淡泊纯净”的音乐意境说的就是它了。

二、色彩斑斓的想象

创作中构想环节的想象力,要关联作品的题目、曲调方向、音力层次等内容与情感特性,激发大脑里的积存,向着初次构思的架构不懈前进,与相关的主题、动机等音乐形式互相结合,表达出对应的故事情节或画面,让音乐富有灵活感,健全多样。音乐在发展进步的途中,重不会断绝与诗歌、戏曲、美术、舞蹈、摄影等姊妹艺术的结合。他鹤立鸡群的原因也恰好如此,这也让它在纯钢琴音乐中成为后起之秀。暗示人类在心理波动时,会发现做到了音响中诗、声、画面、舞蹈这种影响深度。杜宁武《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确实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交融之作。曲中饱含杜宁武老师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将作曲者的智慧、学问、文化与其对生命和大自然的认知体会而成。对于自然事物的美好憧憬一共有六部作品,其中第二十四首《冥世》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一首。相传人去世后会转入冥世,据说人类可以重复多次地在这个世界上相继存活,心理学者詹姆斯把这类将再生与永恒存在的看法归类称为“梦之创造”。人死后飞入深邃的外太空,化作一颗夜空中明亮的星星,迸发出最后的光芒,在虚无的宇宙里重获新生是这首乐曲中作曲家的想象。这代表了一类神秘主义,不管是创作还是演奏都必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三、诗词音乐的具象

杜宁武《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极具文学化、诗化色彩,为所有前奏曲命名标题,又为其打造一部华丽的诗篇,文字类的内容被音乐语言所替代,让音乐的感觉愈加形象化。异常具体化的内容往往不是这样的标题作品的特点,不过在感情对比、情感色彩与篇章、格调里又与传统音乐一样的诗篇走向一致。标题与曲前小诗,两者从一定意义上表达了乐曲的基本情节,是听众的向导。音乐被相关联的文学或诗歌内容所创作。在题诗中寻找灵感,乐曲的特点与文学作品相吻合,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地被描绘出来。关于诗乐创造的创作意蕴都被这部作品所映射出来,完全呈现出诗乐的艺术美感与诗词带来的特点。好比说音域范围广,线性感受被增加了,诗乐里的幽寂之感被呈现出来,意境被烘托,“韵”的联想还被增添出来。明显的起伏变化由力度上较大的幅度而形成,好比诗词里音色与腔调的体现,虚实结合的进行与强弱的形成互相关联,虚中有实,呈现了诗的美感;节拍的随心创作,加上变幻的速度,足够体现出中国音乐有“散”的特性,“气”的绵长也被增加。比如第一曲《高山流水》里变换多端、意境深远的琴音被诗作了具体的描述:“延绵起伏的远山,如处子般宁静,云儿替她遮上面纱。莽莽苍苍的林海,为他披上衣裳。旭日东升,雾散云开,万峰相映争辉。一道清泉从天而降,久久激荡于我的胸怀。”诗词与音乐相融,音乐又完整地体映了诗中的情感,音乐照应诗词相生相融,这使音乐形象变得更加完整生动。

四、多元融合的和谐

浪漫主义创作者对于微妙细腻的内心世界,认为文字往往无法诠释出来,然而音乐却能完美阐释出来。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被作曲者十分高明地体现出来,相互交融,在保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还作出了大胆创新,使民族风韵与时代感的追随兼收并蓄。在杜宁武老师的创作生涯里,钢琴创作是他最为主要的艺术表现。西方近代作曲艺术深深影響了他,他大胆地突破现有的创作方式,在饱含浓郁中国传统文化内含的基础下,将中华传统音乐艺术特性和现代作曲工艺完美融合,清新而潇洒,深远而富有韵味是他的创作行风。杜宁武把自己在大自然里体味到的意境和乐思融贯在音流当中,并且他并不满足于音响中的尽意,所以在各个乐曲开篇吟诗一首,最后尽善尽美。像第一首的题诗:“清澈的涟漪柔和的荡漾,晶莹的波浪神秘的闪耀。山水如画,心境如梦。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生命的脉搏和理想的热血已融入滚滚波涛,奔向那无尽的碧空……。”言语之间凸显诗的韵味,高远、古雅的意境处处挥洒在跳跃的音符之间。杜宁武《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相互贯通,中外汇融,在音乐本身的制作里深承民族意蕴,展现民族音乐精髓,果敢打破传统,创新创作行思,诗乐兼收并蓄。演奏者必须要掌握老练的演奏理论与娴熟的演奏技术,与此同时寻找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形式,将中国现代音乐文化以钢琴的形式来体现。承带一定的文学色彩,完备深厚的中国民族之魂是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总而言之,由杜宁武创作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是一部追随时代脚步的完美中国钢琴创作,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被其推动,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工作奠下很深的基石,这部作品的创作极其看重钢琴音乐特点与演奏技艺,现代意义上中华民族的音乐理解被突出表现出来,又体现出作曲者的创作主旨。杜宁武老师运用民族音乐文化融会贯通成中国钢琴音乐,从人文角度体现文化特征,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特点用钢琴音乐来展示,把中华文化挥洒到世界上更广泛的人群里。

参考文献

[1]周民.中国钢琴音乐的儒家思想文化[J].艺术研究, 2012(01).

[2]欧晓慧.不一样的“交响曲”——评“杜与沈”二十周年音乐会[J].钢琴艺术,2017(04).

[3]袁科.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3).

作者简介:张馨予(1988—),女,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
浅谈音乐唱法中不同风格表演的优势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风格与发展路径研究
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与发展
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