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2018-05-14 08:59刘菁菁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钢琴曲茉莉花

刘菁菁

【摘要】储望华出生于二十世纪中叶,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钢琴家。在其创作的大量作品中,钢琴作品占比最大,并始终以“中国风”为特点来进行创作。大部分钢琴独奏曲都是以我国各地民歌为题材改编而成,围绕民歌元素的钢琴改编曲也比比皆是。储望华先生所创作的改编曲,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更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本文通过剖析钢琴曲《茉莉花》以期探究其民族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征。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民歌《茉莉花》作为脍炙人口的传唱作品,在时间的流逝中历久弥新。钢琴改编曲《茉莉花》,便是利用西方作曲技法,对原曲进行创造性的钢琴编曲,整体创作过程并不容易。储望华先生通过钢琴曲的方式重新阐释了《茉莉花》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是钢琴改编曲的新高度。

一、储望华艺术生平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储望华的钢琴作品,通过其人生阅历洞悉作品的艺术魅力,首先我们要对他的生平与创作经历进行了解。储望华先生自幼开始接触音乐,并表现出极大的天赋。储望华先生曾就读于中央音乐钢琴系进行学习,在易开基的教导下,他的钢琴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之后的钢琴改编、作曲技法等方面的探究夯实了基础。第一次尝试创作改编的民歌新旋律,是以北京郊区的当地民歌《海淀是个好地方》为蓝本,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变奏曲,并备受好评。在之后的创作中,他也试着融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其创作的作品中,《茉莉花》以高超的技巧、鲜明的主题,不仅在国内赢得了掌声,更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储望华先生生平所创作的四十多部钢琴作品中,有近三十首为钢琴独奏曲。根据素材内容的选取分为钢琴改编曲和独创钢琴曲两类。现如今,储望华先生的许多作品被做为国内外钢琴的演奏曲目,频频出现在各类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曲目中。储望华先生的作品在世界音乐界产生热烈反响后,不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肯定支持,更是坚定了他民族化的创作理念,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为创作根基的创作方向。储望华灵活地将西方创作技法与我国民族风格结合,立足民族性和世界性统筹兼顾,创作出了许多十分有教学价值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钢琴作品。

二、储望华改编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改编钢琴曲的元素素材是在众多版本的《茉莉花》中精心选取的江苏版,之所以敲定这个版本,不仅是因为它的旋律更有韵味,还因传唱度更为广泛、更具影响力。然后以广受喜爱并推崇的意大利版本,为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茉莉花》的主旋律以传达爱情为中心,而选取的江苏版《茉莉花》在传唱过程中,又添入了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齐头并进,含蓄地传递了歌曲的情感色彩又不失时尚感。为了在钢琴改编曲中保留这种音乐魅力,在改编曲中着重对“茉莉花”进行设计创造,力求通过钢琴的音符流泻,将听众带入另一个空间,在茉莉花的海洋中细细地观赏、轻轻地呼吸、慢慢地触摸,从视觉、嗅觉、感觉等各个方面立体还原,仿佛花就在眼前,清新脱俗中透着她高雅的品质。这部分情景再现的曲式结构,演奏者要调整好状态,在感情充沛的情况下细致把握曲调的情绪,将情感释放出来。可以说,在演奏储望华先生改编钢琴曲《茉莉花》时,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一)力度与速度的控制

为了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的魅力,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演奏的关键则在于手指的速度与力度的把握,换句话来讲,钢琴作品呈现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演奏者手指转换速度和落键力度的把握。

音乐形象与情感的释放,会通过音乐的起伏强弱来塑造和宣泄,因此,弹奏者在运用、支配力量时,将速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不仅如此,在钢琴演奏中应留意到,弹奏的发力协调等运动能量皆源于腰部,所以熟练操控钢琴演奏中自身腰部的发力点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储望华先生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谱例中,47小节后两拍的两个和弦都显示有重音记号,这就需要弹奏者富有力量、激情的弹奏,并控制下键,保持深沉。注意腰部发力点的运用,将身体的力量注入到手指上,保证出来的声音富有力量,带给听众心灵的震撼。相对应地,在第1-6节的引子部分,弹奏力度要很轻弱,不需要腰部发力,单纯用指尖弹奏来控制力量的轻薄,带来弱的音量效果。

(二)踏板的使用与音色处理

曾有专家指出踏板的使用与音色处理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踏板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延长手指弹奏所不能持续的声音、维持弹奏声音的连贯,更可以将音符混合成和声等。通过释放泛音来保证乐器声音的丰满,控制踏板让所有的弦都产生振动,来添加共鸣效果是踏板使用的最大优势。至于弹奏的音色,是视觉的色彩、触觉的质感,忽视了音色的处理,就像变成黑白的世界一样让人压抑难捱。所以,在把音符弹奏得既连贯又流畅的同时,加深对弹奏技巧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掌握音色的诠释是演奏的亮点。我认为,在演奏储望华先生的钢琴改编曲《茉莉花》过程中,应着重注意踏板的使用和音色的处理,尽可能地呈现出作品的韵味。

(三)舞台状态与演奏的把握

钢琴改编曲《茉莉花》演奏时间约为7分钟,因此,较好的钢琴弹奏功底是演奏的根基。古语讲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弹奏技术功底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也需要弾奏者对作品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在作品理解上,除了要读谱、了解创作背景以外,还要置身其中的深刻体会。在作品的把握上,不仅需要相应的音乐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勤加练习,所谓笨鸟先飞。钢琴演奏过程中,高超的弹奏技巧并不足以打动听众,产生共鸣,尤其是对钢琴改编曲《茉莉花》这类充满民族韵味的钢琴曲来说,弹奏者的情感和释放的乐感才是感动吸引听众的关键。其间音乐流转的处理,要有自然的情感释放,犹如中华民族的音乐之河源远流长。

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作品要求弹奏者直接释放情感,将作品的感情色彩直抒胸臆地宣泄出来;有的音乐作品则要求弹奏者内敛含蓄,以古典主义的演奏风格来突出主旨;有的音乐作品则以欢快急切为整体基调,迸发着激情与活力。因此,在演奏储望华先生的钢琴改编曲《茉莉花》时,应深入到作品的生长情境中,与之交融,在身处花海的情境中欣赏茉莉花的清新脱俗、嗅出茉莉花的淡雅芬芳、感觉到花瓣的轻盈细腻,以立体的维度,吸引着听众久久不愿离去。

三、结语

储望华先生的钢琴改编曲《茉莉花》以另辟蹊径的视角和独特的创意,将中国传统民歌进行改变创造,营造出香气扑鼻的满园花色,依托钢琴为表达方式,在不失原曲韵味的基调上,又带给其全新的灵魂和内涵。并巧妙地将西方钢琴艺术进行中国民族化处理,以钢琴的演绎展示中国东方音乐艺术的美感。本曲虽为改编曲,但还是加入了储望华先生的大量创新元素,是实现作曲技法中西合璧的成功案例,更是集创作、改编于一体的佳作,淋漓盡致地展现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特色的同时,加入了西方音乐创作的先进思想元素,既保留了中国母体的艺术特色,又与世界对接,在更广阔的舞台释放它的音乐魅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深入地学习研究此类曲目的演奏技巧和文化内涵,争取以更高超的钢琴功底和更精湛的情感释放更好地诠释钢琴改编曲《茉莉花》。

参考文献

[1]蒋中一.储望华民歌元素钢琴改编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郭艳芳.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茉莉花》音乐特征[J].当代音乐,2017(22).

[3]李丹.谈储望华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J].当代音乐, 2016(01).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钢琴曲茉莉花
茉莉花
夜的钢琴曲(六)
茉莉花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