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器乐教育分析研究

2018-05-14 08:59周圆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盲生器乐教学

周圆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如何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据2016年中国盲人协会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731万盲人,平均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盲人。盲人虽然缺失了视觉,却有着更为灵敏的听觉、触觉、记忆等。在器乐的学习上,有一些脱颖而出,展现了非凡的天赋,如著名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甘柏林,钢琴演奏家金元辉,古筝演奏家吕香凝、吕佳璇姐妹等。

本人以南京盲校为例,对盲人的器乐教学做了一系列的考察、访问及研究工作,客观展现盲校器乐教育现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呼吁音乐特教工作者对于器乐教学方面加强重视。

【关键词】盲生;器乐教学;口传心授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南京盲校介绍

南京市盲人学校建于1927年,前身为“南京市立盲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1942年由国家教育部接管,改名为“教育部特设盲哑学校”,直至1987年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南京市盲人学校”。学校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视障人才。目前学校有超过200名学生,70余名教师。

二、南京盲校音乐教育概况

作为全国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的南京盲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始终跟紧时代步伐,不仅为义务教育的学生开设音乐教育课程,还为在音乐上有天赋的学生加强特长教育。学校设有合唱、二胡、尤克里里、打击乐、长笛等音乐课程,著名二胡演奏家甘柏林就毕业于本校。

(一)南京盲校音乐教师介绍

南京盲校目前在职音乐教师有4名,分别承担了不同的教学任务:盲人教师(普通音乐课),毕业于长春大学声乐专业;打击乐专业教师,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二胡教师和及钢琴教师都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除此以外,南京盲校还分别成立了民族打击乐队、尤克里里乐队和长笛乐团(社会公益项目)。除民族打击乐队外,其余两项都外聘了专业教师。

(二)南京盲校音乐课的课时安排和教材使用情况

在义务教育阶段,南京盲校安排每个班级(约20人)音乐课一周一次课时,每次40分钟,上课主要是由盲人教师教学生唱歌等。器乐教学一周三次课时,每次40分钟。器乐特长培养方面,采用一对一专业授课方式,每周安排一小时的上课时间。

南京盲校的四名音乐教师,除一名全盲可以读懂盲谱外,其余都不能读懂盲谱。因为盲谱的学习比较困难,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多,即便是盲人教师也不愿向学生教授如何读盲谱。所以,器乐教师只能依据个人专业及学生的程度,自行选择教材或乐谱进行教学。并且盲生在演奏器乐过程中,无法一边摸谱一边演奏,因此教师也只能采用口述的方式教学。

三、盲校器乐教学的探究

盲人的器乐教学相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难度较大。由于盲生无法通过视觉观察对所学乐器有直观认识,所以在姿势、指法、音准、技巧等方面不能向教师模仿,学习起来十分困难。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正是因为视觉的缺失,所以在听觉、触觉和记忆上,盲生更为灵敏。器乐教师从这些方面入手,扬长避短,开展器乐教学。

(一)基本乐理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上,虽然教师会提及一些乐理知识,但是用于器乐学习是远不够的。所以每一位器乐老师会单独利用课堂时间再给盲生们补充必要的乐理知识,以满足器乐学习。例如音阶、琶音等练习是每个器乐学习者的基础,教师要向盲生解释这些概念,必要时运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让盲生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器乐教学方法

器乐如何“上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如何让盲生“认识”自己所学的乐器并能够演奏出正确的声音。笔者通过对盲校教师和学生的调研,得出结论: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最困难的阶段。

因为不能直观地“看”,所以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反复向盲生讲述学习内容。当盲生理解出现难度时,教师只能放慢速度,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些盲生能够理解的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加深学生印象。本文将从听觉、触觉和记忆三方面阐述教师对于盲人的器乐教学是如何展开的。

1.听觉

在视觉缺失的先天条件下,听觉成为盲生的优势,他们的听力甚至比普通人更为准确、灵敏,利用这一特点来帮助其学习乐器演奏。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会先将左右手旋律合起来弹奏几遍,再分别弹奏左手和右手旋律,以清晰听觉。大部分盲生在进校前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没有固定听觉,但是教师在演奏钢琴时,会用浅显的语言来形容音乐的感觉。比如在分辨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时,首先向学生讲述和弦结构的不同,从和弦性质上来分析,大三和弦更为明亮,小三和弦比較暗淡。这样,当盲生听到音响效果后,可以更容易地理解。

多数教师在对于盲生的器乐教学中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一遍遍将教学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过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也会运用多媒体资源来帮助盲生学习。如播放mp3,以加深盲生的听觉印象。盲生在课堂上携带手机或录音笔等工具,将上课内容录好,以便课后练习,甚至他们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等工具在网上寻找、收听一些乐曲,以帮助其学习。

2.触觉

学习乐器之初,教师会用语言来形容乐器,采用“手把手”的方式让盲生触摸,对所学乐器的构造有一个基本了解,知道乐器的发音原理是什么,双手应该怎样配合等。钢琴教学中,教师会让盲生触摸琴键,分辨出黑白键位置的不同;教学生摆放手腕、手指,如何切换指法等;二胡教学中,教盲生如何摆放手型,掌握手指的把位和琴弓的操作。必要时,可让盲生触摸自己的肩膀、关节、手腕、手指等部位,用肢体语言来纠正盲生的错误,引导其正确学习。

3.記忆

无论听觉还是触觉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功能,学习的最终还是记忆的不断加深。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时,盲生要记住演奏乐器的姿势、手型、指法、技巧和乐谱等。在盲生能够演奏出单音后,教师可将乐谱一句一句分解教学,直至盲生能够背下来。虽然学校有盲文教材,但是由于盲生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无法一边摸着乐谱一边演奏,所以,所有的乐曲只能背谱,花费时间很长。不过正由于盲生的记忆特长,他们的模仿能力也较强,能够通过感知来模仿教师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以此来处理演奏过程中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等技巧和表情术语。

四、盲校器乐教学的难点与思考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音乐有着天然的可以影响人心灵、情感及肢体的特殊功能,在对于盲生的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柔软”的力量,可以帮助盲生抒发内心的情感,提高自信,陶冶情操,从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然而在盲生的器乐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调研和考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思考。

(一)课时少,无正规教材和琴房

义务教育的器乐课采用一对多教学,一周三次,一次40分钟;特长教育是一对一教学,一周一次,一次1小时。盲校的学生数量不算多,学校开展的活动较为丰富,当活动时间与教学时间相冲突时,学生会参与活动而放弃器乐学习时间。这样一来,课时量跟不上,影响了教学进度。

其次,因为学习盲谱的难度大,教师即便能够读懂盲谱也不会教盲生学习盲谱。器乐的教材都是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和学生的程度自编、自选,上课内容弹性大,不能对每一个盲生都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学习器乐需要相对稳定的场所不断加强练习才能进步,但是学校并没有设立练习的琴房,盲生只能在课上练习乐器,或者在宿舍、空教室、操场练习。但公共场合练习乐器多有不便,许多盲生只能选择放弃练习的时间。

(二)乐器的管理问题

目前,盲校学生所用的乐器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学校购买、个人购买和社会捐赠。学校购买及社会捐赠的乐器归学校所有,除上课时间外,不会分发给学生,没有了乐器就无法练习。由于盲生“看不见”的问题,个人购买乐器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因为“看不见”,在器乐课结束后,不擦拭或者不保养时有发生,损坏现象严重。经常在课上出现乐器不能发声或毁坏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进度。

(三)盲生的家长需提高重视

南京盲校是寄宿学校,绝大多数盲生都是住校生,家长只在法定节假日将其接走,这期间大部分家长是不知道孩子在校的具体学习情况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盲生还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做到自我约束和管理。如果选择学习一件乐器作为特长,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监督。而职业教育阶段的盲生,在学习器乐和掌握一项生存技能方面,家长更重视后者。不少家长认为乐器随便学着玩玩就行,将来还是需要一门手艺立足于社会,所以无论盲生本人对于器乐学习有兴趣否,是想深造否,家长的反馈一般,重视程度较低。

人的情感、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成功往往起着比智力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健康的情感又离不开长期的艺术熏陶。多数盲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卑或自闭的问题,音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能够给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少盲生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盲人需要听见音乐世界的真善美,以此排解不良情绪,净化心灵,从而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器乐学习上,如果遇到再多困难也能够做到坚持不懈,养成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对于盲生其他方面的学习将会起到极大的帮助。

五、结语

盲人作为残障人群的庞大群体,特教工作者们除了给予一些生活的关心和帮助,还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年,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尽管从事盲人器乐教学这项工作非常困难,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科学的方法、配套的教材、完好的乐器、家长的配合、盲生的勤奋,相信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郭大海.关于盲人声乐教学之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陈明大.盲人高等音乐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0 (06).

[3]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J].南京艺术学院,2010.

猜你喜欢
盲生器乐教学
重塑劳动意识在盲校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浅谈如何有效地对盲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时代盲生的德育工作
盲生“现场作文”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音乐院校器乐教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吉林省中小学器乐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及再思考
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浅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