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

2018-05-14 08:59雷黎媚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校改革

雷黎媚

【摘要】竹笛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受到国人的热烈喜爱,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都能看到竹笛的身影,表达其独特的魅力。竹笛的原材料为竹子,种植范围极广,制造工艺简单,携带方便。竹笛既能演奏中国乐曲,也能够配合西洋乐曲进行共同演奏。竹笛演奏讲求功夫,指工、气功、唇工、舌工,在高校进行竹笛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展示艺术表现力。竹笛在中国乐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民俗音乐演奏的重要乐器之一。在此种环境下,教育条件与艺术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当前,竹笛教学逐渐普及,这就要求竹笛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既要有娴熟的竹笛演奏技巧,也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在此背景下浅要分析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竹笛课程在高校教学中进一步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与演奏技能。

【关键词】高校;竹笛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竹笛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曲子婉转动听,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在中国民间音乐演奏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高校音乐专业的不断改革发展,竹笛课程教育也日渐完善,培养出了大批量的音乐专业人才。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竹笛是需要高度重視的课程,并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竹笛课程发展较短,在高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音乐专业竹笛课程教学现状差强人意,难以满足现代多元发展需求。在此种形势下,必须进行竹笛教学改革,切实创新教学方式,以此培育出更多的优秀竹笛人才。

一、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方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采用特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完成已有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如何教,也包括学生如何学,在当前我国高校竹笛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法,或者是一对多教学法。此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与学习内容的不同,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因材施教,切实提高竹笛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传统的竹笛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己如何讲述,并运用自己的演奏经验指导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在竹笛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出现了教师如果不亲自教学生,学生就不知道怎样演奏曲子,教师教多少知识学生获得多少知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此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音乐情趣。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重视逐级教学方法,应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技巧,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切实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二、高校竹笛教学改革中教师角度进行创新教学

当前,我国竹笛艺术事业发展较为成熟,并且高效的竹笛教学体系逐渐完善,拥有了小学至艺术硕士、教育硕士的完整教学体系,但是竹笛教学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充分引起重视。在当前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高校扩招也不断增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之部分高校竹笛教师授课能力有所不足,以及教材内容滞后等众多问题,严重限制竹笛教学的进一步延展与创新。所以,必须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促进高校竹笛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讲授法

在竹笛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教师运用自身生动简明的语言,为学生传递竹笛的演奏技巧与及竹笛的基础知识。讲授法需要教师表达语言极为精简,并且概述准确,通过条理,清晰的演奏分析,分层次进行指导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此种教学方式,教师思维尚不清晰,平淡空洞,难以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出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此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有充分的主动性,教师能够随意掌握教学进度,运用此法可以在竹笛基本功教学,或者是对竹笛乐曲进行分析探究时进行。在讲授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师生间的融洽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示范法

在竹笛技巧教学中,示范教学法是最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会讲解教学,却不会示范教学,那么学生将难以感受到竹笛的音色、音准、节奏与乐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够从教师的示范中了解到竹笛的理论层面,所以教师对竹笛曲目进行示范教学,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竹笛教授内容。示范教学法也是竹笛教学最基础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知道如何演奏,并且根据教师的示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三)模仿法

模仿法是示范法与讲解法的补充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方式见效最快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经过多次模仿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运用模仿教学法,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与讲解,学生能够听清,并且看明白,从而模仿出来。模仿教学法,由于学生个人接受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模仿学习效果也会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生悟性较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所以竹笛学习模仿较为简单,有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差,反应较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正确引导,耐心支持,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才能够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模仿教学法应当遵循系统性、规范性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层次教学。在模仿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由慢到快,切记不要心浮气躁,否则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折扣。

(四)讨论法

在讨论教学中,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交流,针对竹笛学习的某一个重点或者是难点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掌握学生近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记录工作,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对于学生存在的异义点能进行正确引导,切实掌握学生探讨的主要方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做到有所知,有所得。

三、高校竹笛教学改革中学生角度进行创新学习

(一)练习法

学生在学习竹笛中,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大部分高校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吹,教师陪练,此种学习方式,学生并没有认真系统地学习,难以保质保量。此种练习不仅浪费了练习时间,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具体练习方法,将竹笛练习分为三个阶段,通过长音、音阶与吐奏阶段的练习,掌握竹笛基本功。在进行竹笛练习曲练习时,应当占据总练习时间的2/5,练习曲练习,在长音练习中应当充分重视运用低音笛与高音笛、中音笛进行练习。切记不要总是运用低音笛练习,否则会造成高音笛练习嘴唇力量不足等众多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进行新曲目练习,新曲目练习的时间应当占据总练习时间的2/5,学生拿到新作品时,应当看清曲目的风格特点与调式调性、演奏提示等大部分竹笛作品的演奏提示,这极为重要,所以,学生必须充分重视,否则将会运用错误的指法进行练习。在演唱乐谱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慢点,循序渐进地掌握竹笛曲目的技巧与指法,在练习过程中先掌握音乐作品的技巧难点,进行正常练习,然后脱离乐谱进行练习,与同伴进行演奏、伴奏等多种方式,从而达到可以表演的程度。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能够运用1/5的时间演奏,学会独奏曲,通过针对性练习,能够做到温故知新,为竹笛演奏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摩法

学生在竹笛学习过程中,观摩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观摩法当教师走进课堂时,學生应当仔细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是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怎样的状态进行学习的?通过观摩法,学生能够经常进入音乐厅或者是音乐展览会等,感受音乐乐手在演奏中的表演过程。通过必要的观摩性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其他同学与教师、音乐乐手的表演水平与表演状态,发现自身音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别人的闪光点,能够取长补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对比法

在对比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与比对,学生拿到新作品时,搜集相关作品的资料以及作者资料、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正确分析,找到各类音乐家演奏的视频资料,以及版本的谱子,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找出适合自己的版本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其余同学的演奏技巧,进行相同作品的不同对比。由于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所以学生演奏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学生应当充分借鉴别人对竹笛作品的把握情况,并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阅读书籍法

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阅读与竹笛相关的理论读物,获取竹笛知识。随着竹笛专业的不断拓展延伸,理论书籍也在不断的出版,例如《竹笛艺术研究》《中国箫笛史》这些都是值得研读的专著。学生通过阅读竹笛类的相关读物,丰富竹笛教学内容,这是竹笛学习中重要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在阅读书籍过程中,应当着重观看一些与民族音乐有关的书籍,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丰富内涵,拓宽音乐视野。

综上所述,能够看出,竹笛是中国古老的民族管弦乐曲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乐队乐器之一,竹笛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音乐情绪。在高校音乐中开展竹笛教学,能够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民族乐器的无限魅力。竹笛演奏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技巧,种类多样,别具特色,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当运用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大禹.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15(17).

[2]罗海玲.高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初探———以竹笛教学为例[J].歌海,2008(06).

[3]陈赛.新时期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思考[J].艺海,2013(10).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校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