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符飞进课堂

2018-05-14 08:59李海娟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识谱教学音符规律

【摘要】多年来,我国识谱教学存在费时费力而效果差的问题。识谱教学过于分散,违反记忆规律;先识谱后唱歌,违反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据音阶教唱名,采用大小调式音阶,不符合音乐发展规律。为了改变当前识谱教学的尴尬,弥补识谱教学中的不足,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改革质量,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从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先入为主;二是改变音乐的教学模式;三是乐器进课堂,巩固识谱效果;四是利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关键词】识谱教学;音符;兴趣;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我国识谱教学存在费时费力而效果差的问题。正如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我国一些中小学在投入了难以数记的音乐课教学后,没能培养出多少识谱的学生,更没有培养出一个全能识谱的班级。这种音乐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不禁让人心寒。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如此的聪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变得如此迟钝?简单的七个音符为何如此令学生为难?

沈涛仁先生曾在《音乐周报》上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几年教不会七个唱名这是为何?”他还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学毕业生的识谱率不足0.5%,许多学生没有在中学的音乐课上学习视唱。在调查的十所中学1400名高中生中能视唱简单乐曲的学生仅占12%;在两所高中400名学生中仅有38人能视唱,还不到总数的10%。这个调查数字相对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差距太大。如果说数字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学生的想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特别是乐理视唱课的原因何在。

这样的报道充分暴露了什么问题呢?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在识谱教学方面产生的效果,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及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从个人的观点来看,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不重视”,还有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对识谱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一、对新课程改革存在的误解分析

新的课程改革是改变过去重技术的情况进行转变,并对情感方面的教育加强重视,即对学科本身的审美价值更加重视,从而降低学科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总的来说,原来的双基目标已经转变为三维目标。在新的教材中,专门训练学生识谱技能的视唱练耳已经不存在,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下降,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增强,对于推动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从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视唱练耳的取消,学生的识谱能力不会受到影响,孩子对音乐的喜欢程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即识谱教学本来就是多余的。由此可见,识谱教学已经从学歌必学谱发展成为学歌未必唱谱,也可以学歌不唱谱。所以,部分老师在识谱教学的教学目标上没有较高的要求,出现识谱教学没有计划性、系统性的现象,最终降低教学效果。虽然新课改在知识技能、识谱教学上的要求低,但并没有将其取消,因而不能是空白的。所以,在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知识技能占据着一定比例,并在新课标中规定“学生要能识读简单的乐谱”。不能识谱,则音乐根本无法很好地表现出来,情感也不能表达到位,各种新的创意也不能得到实现。

二、识谱教学的方法不科学

(一)识谱教学过于分散,违反记忆规律。

音乐课一个星期只有几节,并且,教学内容这不只是识谱内容,组织复习的难度也大,容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情况。学生在学习后面的知识以时,已经将前面的忘记了很多,无法连续性、系统性地掌握,从而没有成功的体验,识谱的乐趣也在降低。所以,识谱最终成为学生音乐学习道路上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二)先识谱后唱歌,违反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般是形象到抽象、容易到困难这样的趋势。如果先识谱后唱歌,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长期这样,学习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也不高。所以,学生上的音乐课可以说只是接受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根本无法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导致大量喜欢音乐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三)依据音阶教唱名,采用大小调式音阶,不符合音乐发展规律。

音乐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产生的,并不断发展,如果单一地根据音阶来识谱教学,则音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也会消失,最终学生接触到的是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可以想象一下,在学生兴趣降低的情况下,老师的教学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改变当前识谱教学的尴尬,弥补识谱教学中的不足,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改革质量,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先入为主

先让学生唱会优美的歌曲,最好是学生熟悉的童谣或经典熟唱的民歌,让学生从熟悉的旋律中认识音符,在会唱的基础上,再倒回来练习歌曲曲谱和其中必学的乐理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有98%的学生兴趣盎然,识谱积极准确,久而久之碰到类似节奏音高的旋律歌曲也能视唱出来。

2.改变音乐的教学模式

首先进行语言提示或称教材分析,然后将学唱歌曲的部分前移,用听唱、模唱甚至教唱的办法让学生掌握大概,待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及特点有了基本理解,对教材中的美有了一定体验,再让学生视唱,这样的视唱唱出的就不是干巴巴的音符了,而是赋予美感的音乐了。歌曲教会了再来视唱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此言差矣,音乐的“本”应该是学会鉴赏音乐、享受音乐、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学会歌曲再视唱,更能知道音符高低长短的表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不需要教师教唱,渐渐走上独立视唱的道路。

3.乐器进课堂,巩固食谱效果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识谱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真正熟练掌握。不论在哪个学校,与一般学生相比,会乐器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识谱能力。尽管新课改在识谱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在中学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音乐课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多彩的情况下,如果只在课堂时间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乐器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听辨学习,从而演奏学生喜欢的歌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习兴趣。

4.利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需要在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及整个过程中体现。识谱教学中各项内容、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即兴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从而对节奏、音响、旋律等进行探索。即兴活动可以对敏锐听觉、迅速反应、节奏感等进行培养;感知音乐的结构、形式;理解音乐形象、表现等。

对初中二年级的教学进行分析,由于部分歌曲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打乱歌曲旋律顺序,将短小的排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让他们重新排列旋律、弹唱。这样通过先听辨再创编的方式,让学生听和唱教材上的歌曲,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

只要充分利用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色彩深邃的意境所诱发出来的神奇魅力,扬音乐之长,改变音乐唱歌课单一型教法,学生一定会早日拿到步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成为具有一定音乐知识、技能、深层次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音乐表现力的新一代。

作者简介:李海娟(1986—),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本科,中学二级,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识谱教学音符规律
一串快乐的音符
美妙音符
找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识谱教学研究
浅谈两种国外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要性
巧解规律
找规律
音符草
变脸